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
有氧运动有助睡眠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新华网讯,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坚持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对23名55岁以上的睡眠状况不佳者进行了一项跟踪研究。先前研究显示,中老年女性是受失眠问题困扰的主要群体,因此这项研究的对象多为女性。 研究人员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让其中一组每周运动4次,每次约40分钟,而另一组只定期参加烹调课,听讲座,不做运动。两组人员从专家那里得知同样的睡眠注意事项,如每晚坚持在固定时间上床睡觉,睡不着不要勉强躺在床上等。 研究人员发现,16周后,坚持运动组的睡眠状况
-
家族史与儿童青少年血脂紊乱关系的研究
-
作者:
闫辉
米杰
刘颖
程红
陈建军
张秀芝
杜军保
来源: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血脂紊乱
儿童
家族史
-
描述:
对象19306名,其中男9665名,女9641名;按年龄及性别分为男性学龄期组、青春期组,女性学龄期组、青春期组。根据家族史背景分为无家族史、有一级家族史、有二级家族史。对其空腹末梢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
地理空间与种族、性别政治:论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
-
作者:
毛凌滢
熊敏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社会
空间表征
赫斯顿
表征空间
地理空间
性别政治
种族歧视
黑人女性
公共空间
珍妮
-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在1937年发表之时并未引起重视。随着黑人文学尤其是黑人女性文学的崛起,在爱丽丝·沃克的不断发掘之下,赫斯顿在黑人文学上的重要地位日益彰显。国内外对《他们眼望上苍》的评论,大多集中在种族歧视、黑人宿命论、黑人民间文化、小说的叙事策略和黑人方言土语的运用上,对小说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对女主人公的成长主题亦有所涉及。本文试图从地理、空间与种族性别政治的关系视角,对该小说进行新的解读。随着哲学、文学中空间理论与批评的兴起,地理、空间已经成为当代学术领域颇为重要的术语。正
-
林白小说中的意识流
-
作者:
金红
来源:
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流
林白
生命感觉
-
描述:
作为20世纪90年代颇具代表性的女性文学作家,林白小说的个人化、生命体验、叙述方式及对内在灵魂的揭示有她独特的特点,而在这些特点的传达中,"意识流"潜在而又特立独行地存在。概括地讲,它是叙事结构上的意识流,一种夹杂了情节叙述成分的独白式意识流;它更具理性特点,在自由联想等技巧运用方面显得更连贯更紧凑;它还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意识流,来自灵魂深处、生命的悸动;它始终指向个体生命,指向时时紧张而颤动着的女性心灵。
-
项羽的青春人格与行为艺术(外一篇)
-
作者:
李美皆
来源:
广州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李美皆1969年生,山东潍坊人,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文学评论中心主任、副教授、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苏州大学在读博士,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第十届青联常委。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及文化现象分析、女性文学研究、军旅女作家研究。著有评论集《容易被搅浑的是我们的心》、《为一只金苹果所击穿》。曾获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总参二部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文学自由谈》20年作者奖、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第十一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第三届汪曾祺文学奖、首届江苏省文联文艺评论奖等。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课题一项
-
论李玉的故事片创作
-
作者:
杨帆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影观念
第六代导演
纪实性
李玉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以李玉的电影故事片创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四个部分对李玉的故事片创作各方面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与论述,将李玉置于第六代导演以及新世纪中国的文化大背景的研究视野下,重点关注李玉在故事片创作中体现的女性特色与个人特点,并试图从中提炼出李玉作为一个新生代女性导演,其独特、成熟的个人风格。第一章在第六代导演的代际体系范畴下研究李玉的故事片创作概况,包括李玉在第六代导演群体中的影响及地位,她的故事片创作与第六代导演整体群体的统一之处与个性特点;第二章将李玉置于与第六代导演整体风格的比较视野下论述李玉个性化的
-
超越革命文学—孙犁与抗日小说
-
作者:
李少恒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超越”
孙犁
叙事方式
诗化传统
革命文学
-
描述:
抗日小说和革命文学的关系问题,在学术界曾经引起过广泛而热烈的争论,但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无有定论。本文对孙犁前期的小说作品、理论文章与大量研究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和论证了抗日小说与革命文学之间“超越性”的关系,或者说,孙犁已经成为了革命文学的“超越者”。论文分为绪论、两重叙事之间的对立与张力、小说诗化传统的继承和延续、小说题材的拓展与多种选择、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女性命运的揭示和结论等章节。其中,绪论部分从宏观上概括和总结了抗日小说与革命文学之间那种超越性的关系;正文第一部分讨论了抗日小
-
木兰故事在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变异
-
作者:
郑伟玲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异
启示
动画电影
《花木兰》
原因
-
描述: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中叙述的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参军的故事在中国代代相传,人尽皆知。以其为原型进行改写的版本也屡见不鲜。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其改编为动画电影《花木兰》。木兰故事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了经典的叙事符号,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文本形态。过去对于木兰故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木兰的姓氏、籍贯、出生年代、故事真实性的考证以及关于木兰叙事主题的争议上。随着迪斯尼动画影片《花木兰》的问世,学术界对木兰的研究进入多样化的状态,有从叙事学角度,有从女性主义角度,也有从后殖民主义角度,不一而足。
-
潘金莲和李瓶儿的比较研究
-
作者:
李晓庆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欲
李瓶儿
悲剧
潘金莲
-
描述:
《金瓶梅词话》是中国第一部突出描写市井女性人生悲剧的世情小说。这部不朽名著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其中的潘金莲和李瓶儿更是作者精心塑造的最成功、最复杂的、最具魅力的悲剧形象。二人虽然性格迥异,但在经历了相似的痛苦婚姻后,她们最终都选择了走进西门大院。但是在嫁给西门庆之后,二人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潘金莲表现出对情欲更加疯狂的追求,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李瓶儿走上了一条贤妻良母的人生之路。但是二人最终都无法摆脱自己悲剧的命运。论文第一章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在男权社会里,潘金莲和李瓶儿共同的身世遭遇和共同的情感
-
传统与现代的复杂交织: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简论
-
作者:
黄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教思想
进化向善论
《德伯家的苔丝》
悲剧意识
叙事手法
-
描述:
在英国文学史上,托马斯·哈代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和诗人;《德伯家的苔丝》则是其最受读者喜欢的经典小说名作,为众多评论家所关注。小说描写一个乡下女孩先被一个男人诱奸又被另一个男人遗弃的命运;主人公苔丝是英国文学中最突出的女性形象之一。苔丝的悲剧反映出资本主义入侵乡村后破产的农民在向劳工转化过程中遭受的种种灾难。造成其悲剧命运的,不仅有深刻的经济和阶级根源,而且还有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方面的因素,苔丝自身的道德与宗教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本论文包括引言、主体内容(第一章至第三章)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