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566 条
-
媒体新闻报道中如何重建女性意识
-
作者:
吴军华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女性意识
中国妇女
直接影响
大众媒体
舆论导向
女性报道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重建
-
描述:
今年在北京举行的第37届国际比基尼小姐大赛启动仪式上,佳丽们穿着京剧元素的比基尼进行展示,轰动舞台现场。这组惊艳的照片也在网络上热传,有的网友认为这是一种创新,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在糟蹋国粹。中国妇女报以《当京剧遭遇比基尼……》为题评论:"面对各种以比基尼美女为名的炒作,如果我们对其熟视无睹,那么这种行为就会肆无忌惮,继续误导公众,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①在如今这个信息发达的全媒体时代,媒体肩负着舆论导向的重任,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世界观的形成。
-
女性主义视阈下重构纳撒尼尔·霍桑
-
作者:
李曼曼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厌女主义
霍桑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天使"形象和恶女形象,切入备受争论的《红字》女性主义问题。本文旨在从现代女性主义的视野下,审视这些女性形象隐含的意蕴,即《红字》充满争议的女性主义思想。
-
张曼娟作品的纯美与写实
-
作者:
孟晶
来源:
长治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写作模式
诗意美
写实
-
描述:
张曼娟是台湾女作家,她在二十多年的文坛生活中辛勤写作,用唯美清新的文字记录着现代都市的悲喜生活。文字清雅优美,写作模式多样化,善于书写女性生活。作品虽以爱情小说为包装,但也由"少女情怀总是诗"的浪漫与纯雅慢慢变成从写实的观点去看这个时代女性所面临的新困境。文章通过对张曼娟部分作品的导读,从写作模式、写作内容、女性形象塑造,作品所体现出的写实观几个方面来感受张曼娟的作品世界。
-
从花的意象到中华传统文化:孙爱玲女性书写探微
-
作者:
张曦姗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的意象
女性世界
传统文化艺术
孙爱玲
-
描述:
,解读孙爱玲四篇短篇小说中的五位女性的命运与性格塑造,并从这些女性形象的身上,深切了解孙爱玲对女性的独特描摹方式及其于日渐式微的的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深度挖掘。
-
挣扎与奋起:吐露印尼华人女性的心声:论曾三清的自传书写
-
作者:
马峰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华女性
曾三清
自传书写
-
描述:
曾三清是印尼华人女作家,她的自传书写有着鲜明的女性印迹。其女性书写色彩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情真意切的个人心路历程,将人女、人妻、人媳、人母、人师的多重角色交融,讲述一个平凡女人的不平凡故事。二
-
赏析“宝黛”人物形象
-
作者:
陈恒发
来源: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薛宝钗
红楼梦
儒家思想
高中语文
名著导读
东方女性
现代人
林黛玉
女性形象
正因如此
-
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选编了《红楼梦》,学生对小说中的薛宝钗、林黛玉这两位女性形象的评论是大相庭径。薛宝钗,用现代人的话说,她是一位典型的传统的东方女性,儒家思想、文化深入其骨髓。她文静典雅,温柔贤惠,知书达理。她为人处世细致周全,审时度势。无论是对生活,对人生,还是对婚姻爱情,都显得富有责任感。正因如此,作品中薛宝钗的言行举止,都是极其稳重而富有涵养的,是一个标准的"名嫒淑女"。
-
莎士比亚时代的男旦和帕米农的猪猡
-
作者:
沈林
来源: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旦
女性主义者
莎士比亚
男根崇拜
舞台形象
女人
女性形象
性别研究
-
描述:
本文欲探讨男旦何以比真女人更女人。女性主义者和做性别研究的人可能会说:这些男人扮演的女人比女人更女人,纯粹是因为符合了男性观众心目中的完美女人形象。或说:莎士比亚时代的男性观众常有厌女倾向,所以才会
-
“盅碗舞”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
作者:
刘雪梅
来源:
内蒙古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名指
音乐节奏
鄂尔多斯高原
蒙古族
舞蹈动作
女性形象
内蒙古西部
民间舞蹈
蒙古舞
有机结合
-
描述:
"盅碗舞"其风格浓郁,舞蹈动作独特:盅声脆,步飘逸为其典型特征,在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民间舞蹈中得以传承和保留。历史上"盅碗舞"为男性舞蹈,当今"盅碗舞"多为女性表演,具有挺拔、飘逸、高贵、典雅之美。"盅碗舞"即为头顶着碗、双手持盅的蒙古族舞蹈。碗三个以上,顶在头顶的前方,可视演员顶碗的功夫的好坏增加碗的个数。碗大多是带龙纹或金银镶边的细瓷薄碗,底座要厚一些。酒盅为细瓷花纹盅,不带高脚底座。两只手共持四个酒盅,每只手两个,拇指指肚上放一个酒盅,另一个酒盅摞在其上,每只手的中指放在上面的酒盅内,十指和无名
-
德·库宁的绘画人生
-
作者:
于涛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抽象画
艺术生涯
艺术家
作品主题
早期作品
创作
绘画
女性形象
调色板
洛可可
-
描述:
威廉·德·库宁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多产的艺术家之一。纽约现代博物馆近期对他长达70多年的艺术生涯进行了全面回顾,囊括了他1926年移居美国之前在荷兰创作的早期作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少量的晚期抽象作品。其最著名的、里程碑式的作品都在其中,如《粉红天使》《挖掘》及第三个女人系列。甚至很少见的17平方尺的戏剧舞台背景作品《迷宫》也出现在这次展览中。德库宁的作品主题可分为生物抽象画、黑白构图、人物形象画、行动抽象画、风景画及静物画。他将抽象和具象模式结合起来,创作出生物抽象画,即抽象的人物轮廓加上拼接起来
-
古典是不落幕的时尚
-
作者:
洛勇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时尚
乡野气息
人物画
宋词
中国画
中国古典文学
审美价值
女性形象
上海画坛
-
描述:
在当下的上海画坛,马小娟无疑是一道清新淡雅的风景,古典而且弥漫着宋词的意境与元曲的韵律。她笔下的女性,万种风情,仪态端庄,且有元青花瓷器的高贵和乡野气息,鼓励人们亲近并与之晤谈,却又提示着不可亵玩的尊严。这就是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观者都为何喜欢这一形象的理由吧。 马小娟是五零后,在以年资论资排辈的中国画坛,她还是个小字辈。1982年,她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1985年考入该系中国画工笔人物创作研究生,1988年毕业,获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