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51 条
-
英语为外语研究生对赞美语应答策略之研究:以台湾北部英语为外语研究生为例
-
作者:
林琬婷
来源: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赞美
赞美应答
-
描述:
本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探討英語為外語研究生對英語讚美語應答策略使用之情形。主要探討問題包括:(1)英語為外語的研究生最常使用的讚美語應答策略(2)男性與女性在使用讚美應答策略是否有差異(3)性別差異與
-
文化政治与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化
-
作者:
范永康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政治
政治化
西方文论
诗性政治
-
描述:
伴随着民权运动、学生运动、民族解放阵线、反战、反核运动、生态运动、妇女运动等“新社会运动”的兴起,1960年代以来的西方文论全面进入“理论时期”。理论时期的文学理论发生了向“理论”的范式转换,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晚期马克思主义乃至同性恋和酷儿理论都极大地超越了纯粹“文学的”范畴,无不拓展了文学边界,以突出的反思性、颠覆性、解构性、批判性、政治性而强化了文学理论的政治言说维度,走向了“政治化”,成为激进的“文化政治”的一部分。 “文化政治”是当代西方文论政治转向的主要成因。“文化政治”是指文学
-
论萧观音的文学创作及影响
-
作者:
韩爽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词特色
影响
萧观音
女性文学
-
描述:
懿德皇后萧观音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家,留世作品15篇。她的创作体裁多样,从题材上看主要有三类,且风格各不相同,既真实鲜活地反映了辽朝的社会生活,也形象具体地折射着萧观音的人生际遇。其文学创作不仅印刻着契丹族的风情,而且显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造诣,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她将宫苑文学创作推到了最高峰的同时,也对女性文学发展过程中创作视角的开阔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痛苦抉择—论克里斯塔•沃尔夫小说《分裂的天空》中的抉择主题
-
作者:
张悦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手段
思想内涵
andere
Verlust
内心活动
seine
个人与社会
女性文学
叙述策略
里斯
德国文学史
感情破裂
爱情悲剧
分裂的天空
个体抉择
沃尔夫
Gesellschaft
作品题材
文本分析
个人幸福
-
描述:
克里斯塔·沃尔夫是德国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因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新颖的创作手法在德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其小说擅于将女性的疾病作为惯用的主题和意象,以象征和隐喻作为审美手段和叙述策略。沃尔夫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题材,来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张文学作品就是要表现个人、认识自己,发现自我的过程,喜欢采用的艺术手段主要为意识流、蒙太奇、失控颠倒等,从而发觉人物内心奥秘,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其1963年发表的《分裂的天空》就反映了这一主题。《分裂的天空》使沃尔夫的创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并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声
-
中国参政、就业政策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研究
-
作者:
周敏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
就业政策
性别平等
参政政策
-
描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性别平等在以法律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政策上已经确立六十多年,可是性别不平等却广泛存在于现实当中。而理论研究方面,现阶段关于性别平等的公共政策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研究范围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国对于性别平等的研究,更多是基于宏观的研究;第二,研究的深度有限。从学科角度来看,中国学者对性别平等的研究视角大致从社会学或政策学两方面,把性别平等与公共政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相对较少;第三,对性别平等的研究主要是以女性学者为多,而且多以女性学,社会学等学科为主。把性别平等纳入公共管理特别是公共政策中
-
论虹影作品中的逃离意识
-
作者:
张妍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逃离意识
饥饿
认同
死亡
-
描述:
虹影,旅英华人女作家。她最早的作品成名在台湾,而后是在欧洲。虹影迄今为止出版的小说创作,早期多为短篇形式,近期则多为长篇小说,而无论是短篇还是长篇作品,其中处处可见她自己的身影。后来她移居国外多年,虽然身在他乡,但她依然坚持用母语写作,跟随着中国文坛发展的脚步。无论是在小说创作技巧还是形式上都在尝试着不同的创新和探索。虹影的作品从不同角度被归类为女性文学或者先锋文学,但本人阅读她的作品更多关注的是她内心的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率真、较劲、不服输的生命力量。而在这种生命力量的指引之下,又对生活充满希望与寄寓。
-
家庭暴力问题探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视角
-
作者:
董灵歌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探析
家庭暴力
传统文化
-
描述:
家庭暴力是一个困扰世界已久的问题,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在我国,家庭暴力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之后,我国学者才开始对家庭暴力问题给予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我国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家庭暴力问题进行研究,探析产生家庭暴力的原因,寻求干预和制裁家庭暴力的有效途径。虽然国内外的学者对家庭暴力问题从心理学、社会学、女性学、法学、犯罪被害人学等方面进行了解释,但是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任何领域的任何理论能够对家庭暴力问题做出全面系统的解释。有鉴于此
-
“家”的追思:论“家”意象对萧红创作的影响
-
作者:
胡笑彬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
差序格局
缺失
萧红
战争
-
描述:
萧红是一位有着强烈归属感的女作家,翻开她的作品四处回响着一个共同的声音——“我想有个家”,“家”成为萧红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同时也是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大部分研究者从女性文学、乡土文学及漂泊意识等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述,取得了瞩目的研究成果。但是却忽略了“家”的社会学内涵。所以本文主要以社会学理论为依据,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萧红创作中“家”意象进行重新梳理、阐释。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无爱的传统家庭。本章以萧红的童年经历为线索,对萧红作品中父爱的缺失、母爱的误读以及夫妻之间爱的冷
-
明清之际吴江叶氏家族的生活意态与文体书写
-
作者:
孟羽中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体
吴江
叶氏
明清之际
《午梦堂集》
生活意态
-
描述:
明清之际吴江叶氏家族才藻惊世,男女比肩。叶绍袁、沈宜修夫妇文雅相映,叶小鸾、叶燮等姊妹兄弟英华联璧。叶氏合集《午梦堂集》自问世以来即享盛名,钱谦益、周亮工等文坛宿将赞赏有加。在近数十年女性文学研究及
-
中文口语加工中的首先提及和性别刻板印象效应
-
作者:
冯晖艳
柯贵幸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代词
刻板印象
口语加工
视觉情景范式
-
描述:
使用视觉情景眼动范式(visual-world paradigm)探究首先提及效应和性别刻板印象在中文口语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在该实验所用的语音材料中,包含了明显男女性别倾向的名字、明显性别刻板印象词以及代词的句子,听录音时同步呈现电脑屏幕程序一张含典型男性和女性形象的头像图片,形成了名字性别首先提及性和刻板印象词性别倾向性两个自变量。结果表明,首先提及效应对代词理解的作用更大,具有更高的激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