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非诚勿扰》看消费快感与社会性别重构
作者: 梁尹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重构   非诚勿扰   性别气质   快感  
描述: 《非诚勿扰》的热播与它特殊的性别展现方式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通过授权,它在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的性别权力结构,在这样的新形式中,女性游戏参与者杂糅的性别气质对父权制产生了冒犯。但是,女性形象颠覆式的媒介呈现与真实的日常生活间依然存在着距离,它们实际上只是商业系统和文化工业合谋所制造出来的时尚与性别奇观。这些新的形象、形式,与性别政治或先锋艺术给我们带来的美学革命是不一样的,其最大的特征并非是超越性,而是商业性。所以,在本文的论述中,笔者将分析这些性别形象呈现中所包含的杂糅的性别气质,研究其中的消费机制和意义生
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中国现代男作家的性别意识分析
作者: 李军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意识   想象性书写   边缘性阅读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性别意识领域是一个亟待发现和梳理的领域,长期处于性别无意识的研究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对文本意义阐释与文学史建设的合理性。本论文从性别立场出发,借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与西方叙事学分析方法,以客观公允求实的学术态度,重新切入中国现代男作家的个人生活与书写文本(以小说为主,兼顾少量戏剧),考察其现实、创作与批评中的具体性别表述、女性观念与男性思维、两性关系与形象塑造、情节模式与人物类型等诸方面,辨识隐藏于各种故事叙事之下的话语权力,从而发掘出他们显性理念与深层意识之间的悖离性矛盾,打开一个
走向和谐-论安吉拉•卡特“狼的三部曲”中两性关系的嬗变
作者: 谭娜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安吉拉·卡特   童话   “狼的三部曲”  
描述: 的童话故事改编的,其中“狼的三部曲”——《狼人》、《与狼作伴》、《狼-爱丽丝》的原型是法国佩罗的《小红斗篷》。“狼的三部曲”体现了卡特对两性关系的探索过程。三个故事呈现一种递进关系:从力求反抗男权取代
《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评点研究
作者: 李芸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   评点   研究  
描述: 文学评点由来已久,明清之际戏曲发展进入繁盛期,评点也随之被引入戏曲。女性戏曲批评现象本就少见,众多女性把目光都投注到《牡丹亭》这部作品上就更为罕见,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吴吴山三妇合评本牡丹亭》尤为引人瞩目。本文通过列表比较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对这部作品做出了进一步的解读。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从版本入手,胪列收集到的《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六个版本的概况,列表比较了梦园本和清芬阁本的差异之处,找出其共同的原本康熙三十三年的梦园本,并分析其存在差异的原因。第二章着重于
棋里乾坤—论棋在当代文艺作品中的叙事意义
作者: 许昱华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当代电影   叙事     当代小说  
描述: 在中国当代文艺作品中,有不少棋类题材的小说和电影。本论文以小说《棋王》、《围棋少女》、《黑白》、《名人》,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棋王》、《吴清源》为例,从棋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棋对文本的形式及意义的建构,以及跨学科与跨文化视野中的棋,这三方面来探讨棋在当代文艺作品中的叙事意义。首先,棋往往影响着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棋的竞技性和对话性,分别衍生出文学作品中对立型和互补型的人物形象,而一些文艺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既承接了传统棋文化的审美内涵,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的意义。其次,从叙事视角、叙
叶梅小说与土家文化
作者: 覃娟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外来文化   叶梅   民俗事象   土家族文化  
描述: 本文主要论述了土家族民族文化对叶梅小说创作的影响,以及叶梅作为土家族本土作家对本民族文化深沉的依恋、浓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坚韧的民族自信心,同时在作品中还体现了一个女性作家对少数民族女性生活、命运的深切关注,对民族文化的自我反省和传承发扬。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简要介绍国内外对叶梅小说研究的现状,进一步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与意义,引出下文。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本章着重探寻叶梅创作中体现的土家族传统文化,对作家叶梅的生平和创作历程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章:本章主要论述了土家
苏童小说创作中的儿童视角
作者: 李婷婷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童年   南方格调   香椿树街   创作效果   儿童视角  
描述: 苏童作为中国当代文坛极富盛名的作家,从198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因为其变幻莫测的叙事技巧、浓郁颓废的抒情风格和具有明显实验性质的写作而成为先锋文学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于女性形象和女性心理的细致描摹更是让读者和评论家所津津乐道,这一部分作品也为作者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在苏童这些年的创作中,有一类作品的写作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就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即“童年与成长”系列小说,文章试图从四个方面对苏童的这一系列作品中的儿童视角进行解析。第一部分主要探讨童年生活折射下的文学创作。苏童的童年多病而且孤独,这不仅影响了作家
天真与世故的冲突:《黛茜·密勒》的人物形象与主题阐释
作者: 闫欢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黛茜·密勒》   欧美文化冲突  
描述: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他一生致力于“国际题材”小说的创作,特别是表现欧美文化冲突所带来的影响。而以女性形象作为小说中心人物是亨利·詹姆斯作品的另一重要特点。在詹姆斯众多优秀的中篇小说中,《黛茜·密勒》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主要通过一位久居欧洲的美国青年温特伯恩的视角,描写了美国女孩黛茜·密勒在欧洲短暂的悲剧之旅。小说的主人公黛茜·密勒年轻美貌、聪明伶俐、纯真活泼、清新自然,成长于美国新大陆,在母亲、弟弟的陪伴下来到欧洲游历。她深受美国自由、平等和民主观念的影响,来到欧洲
王安忆《长恨歌》影视改编的性别叙事研究
作者: 王欣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长恨歌》   叙事   影视   性别  
描述: 1995年,当代著名女性作家王安忆发表了她的散文体长篇小说《长恨歌》,反应不俗,于2000年获得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大奖和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论界对此文本的评价甚高,有人称它为“王安忆的颠峰之作”,有人甚至称它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这部优秀作品先后被改编成话剧、电视剧、电影,获得多重阐释的空间。在这部经典的长篇小说中,女性面对人生和爱情时所表达出来的独立自主的人格和精神,是作家表现的重点。因此,本文拟从小说《长恨歌》小说文本与电影、电视叙事文本进行细致全面的比较,来体察不同的传播媒介形式在文学活动
论《春雪》中的绫仓聪子:以“社会性别”理论和“自然景物”为中心
作者: 陈雪晴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视点   自然景物   母性   春雪  
描述: 本论文以三岛由纪夫小说《春雪》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社会性别”理论以及小说中出现的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了女主人公绫仓聪子的人物形象。本论文的构成如下:序章:对本论文的目的、研究对象及论文构成进行概述,并在先行研究中总结前人对于《春雪》的研究成果,提出问题。第一章: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视点”进行分析。指出小说着重从男性角色的角度来展开故事情节,因此有必要站在女性的立场来分析聪子的人物形象。第二章:运用社会性别理论,从小说时代背景、聪子成长环境等方面分析聪子的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并将她与同时代的“新
< 1 2 3 ... 240 241 242 ... 264 265 26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