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反英雄的英雄——亨利与尤索林比较研究
作者: 王瑛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尤索林   英雄观   武器》   亨利   约瑟夫·海勒   海明威   《第二十二条军规》   《永别了  
描述: 国内外学者对《永别了,武器》和《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研究成果可谓不胜枚举。对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研究已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态势,主要集中在硬汉形象、悲剧意识、女性形象、虚无思想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对《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研究也是很活跃的,主要集中在黑色幽默艺术手法探析、尤索林人物个性分析、人物象征意义分析、作品主题分析等方面。综观学术界研究成果,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作品的研究或者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上,却未能对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亨利和尤索林进行比较研究。而本文通过《永别了,武器》、《
论三维伦理视角下的海丝特·白兰
作者: 陈了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道德   伦理   海丝特·白兰  
描述: 纳撒尼尔·霍桑是最早一个以他的全部作品演绎人类社会道德问题的美国作家,作为十九世纪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最杰出代表,“美利坚民族第一位伟大小说家”,他对人类道德的许多思考反映在其小说创作中。他作品中的道德主题对人性中的善恶两面分析得极为透彻,并指出人性中的恶是导致人的堕落,社会道德败坏的主要根源,同时指出这种恶的因素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得到改善的,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是一部公认的反映社会道德问题的小说,霍桑在整部小说中始终探讨着“罪”、“恶”与“罚”的问题。就伦理道德而言,作品中的女主人
元代婚恋杂剧中雅与俗的纠缠
作者: 李亚娟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雅俗   元杂剧   婚恋剧   纠缠  
描述: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实行民族歧视和文人歧视的政策,许多汉族文人沉抑下僚,投身俗文学——杂剧的创作。他们一改传统知识分子俯视众生的视角,开始用一副新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在作品中揭示了女性特有的魅力,赋予婚恋杂剧别样的内涵。 但落魄文人首先还是一个文人,还是一名正统儒生,儒家沉厚的历史浸染已经根深蒂固,他们的文化修养、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终归还是文人士大夫式的。正统的雅正观念并未从此烟消云散。有元一代的婚恋杂剧表明:他们虽对下层市民的思想生活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和深刻表现,但又始终没有忘怀传统知识分子
伊迪丝·华顿笔下的男性形象研究
作者: 龚献静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男性形象   自然主义   压抑   抗争   生存环境  
描述: 伊迪丝·华顿(1862—1937),20世纪初美国著名小说家,和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1775—1817)一样被称为“社会风俗小说家”。奥斯丁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初英国乡村小镇中产阶级的生活和思想;伊迪丝·华顿则如实地刻画了一个世纪后“老纽约”上层社会的风俗礼仪和“四百大户”表面的奢华与内心的苦闷挣扎。华顿早年因身体原因加上不幸婚姻生活的压力,常常精神紧张,她选择写作借以缓解压力。她的这一近似无心插柳之举却在1905年发表《欢乐之家》之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为她赢得了评论界和读者的普遍喜爱,并在1921年凭
海明威成功的基石
作者: 黄利玲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成功的基石   海明威   《在我们的时代里》  
描述: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公认的“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第一部成名作《在我们的时代里》,而国内外学者对这部短篇小说集却评之甚少,肯定不足。鉴于此,本文试图阐释《在我们的时代里》的主题、人物形象、对女性的态度及其艺术表现诸方面,并从而论证该小说集预示了海明威此后创作的美学思想、文体风格和写作技巧。它是海明威成功的基石。 首先,《在我们的时代里》鲜明地反映出海明威毕生创作之主题:战争、“斗牛”、暴力、死亡。继这部作品之后,作者沿着这一主题进行了反
<<红楼梦>>艺术两现代性流变-张爱玲的小说
作者: 赵莎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言情主题   古典小说   小说创作   悲剧意识   女性形象塑造   <<红楼梦>>  
描述: 作为《红楼梦》的热爱者和研究者,张爱玲自己的小说创作在言情主题、悲剧意识、女性形象塑造和小说艺术技巧方面,都显示出了和《红楼梦》之间明显的延承关系.如果说张爱玲在现代文学史上确有她特殊的成绩,这首先得益于她对于古典小说艺术传统尤其是《红楼梦》艺术传统的继承、吸收和超越.当然,《红楼梦》是一个艺术高峰,张爱玲由于她的艺术修养和创作心态的局限性,整体上也无法企及《红楼梦》的艺...
生命、生存价值的探索者
作者: 朱勤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价值   女性命运   萧红   生命意义  
描述: “五四”以来,许多思想启蒙作家在新文化运动旗手鲁迅的影响下,坚持“文学为人生”的创作原则,自觉担负起“改造国民灵魂”的责任,将创作视角投向社会下层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反映他们艰难的生存状况及麻木的精神状态,以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引起疗救的希望。 萧红,这位呼兰河的女儿,就是在鲁迅思想观、创作观的影响下走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的。她的笔触始终对准家乡的平凡百姓,反映他们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的痛苦生活,揭示他们蒙昧、麻木的精神病态,进而审视人的生命意识,反思人的生存本相,追求人的生命意义
论三国故事文艺作品中孙尚香形象的演变
作者: 杜小琴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艺作品   三国故事   重塑   演变   孙尚香形象  
描述: 《三国演义》这部被世人称之为“四大奇书”的小说,自诞生就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进而引起了对三国故事所蕴含的思想以及文化意义的关注,当然,其中浩如烟海的人物形象也是研究者们研究的重点。作为三国故事中一个重要的女性人物孙尚香,虽也或多或少受到关注,对其研究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考据研究、艺术分析、文化思想研究等内容的探讨,但是其研究也是零零散散,不成系统。笔者在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后,首先做了这样一个尝试,从孙尚香这个人物形象的原始形象阶段、发展阶段、演变阶段等三个方面出发,全面分析研究这个人物形象在不同的发展
从《回家》中的父子关系看品特的犹太情愫
作者: 皮宾燕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犹太情愫   哈罗德·品特   父子关系  
描述: 哈罗德·品特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下半叶英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他已占据着现代经典作家的地位,来自其姓氏的形容词“Pinteresque”已经进入《牛津英语词典》就是明证,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对剧作家的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国内外的批评家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品特的作品进行了解读。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特戏剧的荒诞性主题、语言的无意识和荒诞性、品特风格、来自“房间”外部的威胁、人物之间的权利关系、女性人物群像和戏剧的后现代特征等方面。然而,对这位犹太作家的作品与他犹太身份之间的密切联系、他所受的来自犹太文化的影响的研究则
声音的显现
作者: 汪桃红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啊   《我的安东妮亚》   女性主义批评   薇拉·凯瑟   拓荒者》  
描述: 薇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颇具争议性的人物,虽然被称为美国文学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嬗变过程中的重要作家,却被批评界冠以“逃避主义者”的名称。凯瑟作品广阔的内涵引发了不同文学流派学者的兴趣,他们纷纷从本流派与她作品接近的角度对她作出各种各样的评价。浪漫主义流派和现实主义流派在探讨凯瑟作品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因素的道路上分道扬镳,但在颂扬其作品成功塑造理想化的美国人的形象这一点上达成共识,即勤劳,正义,勇敢,机智,热情,富有同情心等等。他们被誉为这个伟大民族的缔造者。然而这些学者却忽略了凯瑟作为一名女性作家
< 1 2 3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