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
语言的操演性与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流向:以胡缨的《翻译的传说》为例
-
作者:
吕黎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语言
胡缨
操演性
杂糅
-
描述:
本文旨在通过评论胡缨的著作《翻译的传说》来讨论跨文化交流中语言的政治性问题。胡缨通过对晚清几个流行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提出中国新女性是在一个中西方文化的复杂场域中形成的。这当中,翻译涉及的语言政治性问题凸显出来。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家更多关注从弱势语言到强势语言的政治问题,而胡缨讨论的是从强势语言到弱势语言中的文化、伦理和政治问题。通过对胡著的分析,和对不同翻译实践、理论的梳理,本文探讨了不同语言流向的翻译所面临的伦理和政治问题。
-
潘虹 韶华易逝 孜求不改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晚晴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考
系选
贵族气质
电影节
上海
戏剧学
文化涵养
人到中年
女性形象
月出
-
描述:
潘虹,1954年11月出生于上海,因主考老师看中了她那双明亮、清澈、有神韵的大眼睛而被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选中,1976年毕业。23岁出名、27岁得全国大奖、29岁得国际大奖、32岁即在日本东京电影节获"世界十大影星"称号……亦因塑造的大量悲剧女性形象,而被喻为"悲剧女皇"。潘虹,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贵族气质和文化涵养始终给人一种清冷、孤傲的感觉,却也是她已经塑造和继续塑造
-
浅析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悲剧命运
-
作者:
陈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霍达
悲剧
爱情
梁君璧
-
描述: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描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以及在不同年代、处于不同时空却缠绕纠葛的爱情悲剧,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本文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梁君璧这一女性形象及其命运悲剧进行简要分析,并探究了其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
-
身体的伤痕:《宠儿》中奴隶叙事的话语分析
-
作者:
吴迎春
来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命名权
重构
身体
奴隶叙事
女性形象
-
描述:
莫里森从美国黑人传统文学奴隶叙事的角度,运用奴隶的身体语言重构了被主流社会消音灭迹的美国黑人历史,从而揭开了掩盖美国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重点分析了莫里森独特的叙事方式及其在整个黑人文学的文学地位.莫里森以奴隶尤其是女性奴隶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改写了黑人女性在传统的奴隶叙事及主流文学中的刻板形象,填补了以往奴隶叙述的空白,为重建黑奴文学做出了贡献.
-
无爱的荒原:浅析《活动变人形》中的姜静珍形象
-
作者:
车宝琴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特质
姜静珍
弱势心理
“守志”行为
-
描述:
王蒙在《活动变人形》中塑造了几位女性形象,其中姜静珍这个形象最有其深刻性和社会警示意义。姜静珍是个独特的矛盾的女性形象,外表的粗鲁和野蛮,与内心的自怜和温柔,使她形成一个奇怪的复合体。内在矛盾的无法调节源于她内心痛苦的无法有效地驱除,她的"守志"的决心和坚定,与守寡的痛苦相冲突,更加重了她的疑心和凶恶,在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我救赎,这就是姜静珍这个人物悲剧的最终所在。
-
浅析《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
作者:
范明燕
来源:
中国科技纵横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病态
社会
女性
-
描述: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著名作家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戴着黄金的枷锁伤人害己,疯狂、变态的曹七巧形象。 本文主要从社会层面分析曹七巧从一个充满青春气息,泼辣粗鲁却自由开心的小业主家的女儿,变成一个自私、工于心计、没有朋友、没有爱、没有人情味甚至有些变态的“这一个”女性形象。
-
从林语堂的人生品味看姚木兰的形象塑造
-
作者:
蔡绿茹
来源: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京华烟云》
林语堂
人生品味
姚木兰
-
描述:
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姚木兰是林语堂最钟爱的文学形象之一,在姚木兰的身上,作者倾注了自己的人文思想、人生品昧和生活态度,甚至于作者的爱情观、婚姻观和价值观,寄寓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珍重.从女性形象上看,<京华烟云>为中国现代文学塑造了一个完美、鲜活的女性形象,即有着道家风骨的独特的姚木兰.
-
张爱玲小说中的“边缘人格”
-
作者:
陈坤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余人
张爱玲小说
金锁记
女性世界
人格
小说世界
边缘化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依附意识
-
描述:
张爱玲小说世界中的芸芸众生,可谓千姿百态,但也无非都是一些衣食男女,无论他们采用怎样的方式去生活,其最后的结局都是悲剧的,在改变世界艰难的情境下不得不规避这个世界,为他们的人生着上一抹"灰色"。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无论描写女性世界还是男性世界,都让人感到彻骨的寒冷,使她小说世界中的人物永远处在"社会多余人"
-
循规蹈矩的“天使”或离经判道的“妖妇”:从《洪堡的礼物》看贝娄的性别政治无意识
-
作者:
司文会
潘利锋
来源:
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经叛道
性别政治
循规蹈矩
-
描述:
学术界对《洪堡的礼物》中的女性形象关注不足,小说中的性别政治隐而不现。贝娄塑造凯丝琳、丹妮丝和莱娜达三位女性形象,折射出男性作家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作者性别政治无意识立场。尽管贝娄对当代社会有深刻
-
现实主义的悲剧:浅析《平凡的世界》中的创作情结
-
作者:
郭嘉兴
来源:
改革与开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平凡世界
理想主义
-
描述:
在路遥的作品中,田晓霞身上闪烁着母性美的光芒,不仅让作者的梦想在现实的社会中插上翱翔的翅膀,更让我们感受到一颗流溢着真情的心灵的震颤和激动.这种形象可以理解为是作者本人的"情节"和"白日梦"的投射.笔者将从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两个方面来论述这一形象,由此说明小说在对这个女性形象的描绘中体现着作者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对理想女性、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