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操演性与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流向:以胡缨的《翻译的传说》为例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9
【类型】期刊
【作者】吕黎
【刊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评论胡缨的著作《翻译的传说》来讨论跨文化交流中语言的政治性问题。胡缨通过对晚清几个流行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提出中国新女性是在一个中西方文化的复杂场域中形成的。这当中,翻译涉及的语言政治性问题凸显出来。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家更多关注从弱势语言到强势语言的政治问题,而胡缨讨论的是从强势语言到弱势语言中的文化、伦理和政治问题。通过对胡著的分析,和对不同翻译实践、理论的梳理,本文探讨了不同语言流向的翻译所面临的伦理和政治问题。
【年份】2010
【期号】第4期
【页码】146-154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059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霍米·巴巴“第三空间”视阈下《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文化身份构建 作者:詹作琼 年份:2015
- 2、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爱药》解读 作者:邵春发 年份:2015
- 3、《印度之行》中人物身份的不确定性研究 作者:夏小元 年份:2014
- 4、建构美国黑人出路的新思路: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下的小说《紫颜色》 作者:万晓船 年份:2011
- 5、尼古拉斯·周思塑造的中国女性寻求文化身份的历程 作者:王静 年份: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