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山东师范大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43 条
-
美国黑人文艺运动研究(1965-1976)
-
作者:
赵云利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缘起
马尔科姆·爱克斯
影响
思想
嬗变
黑人文艺运动
-
描述:
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黑人文艺运动是美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以著名黑人运动领袖马尔科姆·爱克斯遇刺为导火索,以纽约哈莱姆为发起地,而后向全国蔓延,其真正走向成熟是在湾区(Bay Area)和中西部地区(Midwest)。这场运动是一场与政治、社会运动平行发展并与不断发展中的黑人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运动。黑人文艺运动宣扬“黑人美学”和黑人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是一场旨在提升黑人民族自豪感、彻底消灭“黑鬼意识”的“新黑人运动”。黑人文艺运动激励了非裔美国人开办自己的印刷社,创办自己的杂志、期
-
《再生缘》思想研究
-
作者:
张思扬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再生缘》
进步性
思想
局限性
-
描述:
《再生缘》是清乾隆时期钱塘才女陈端生的弹词杰作,在民间影响相当广泛,作为弹词小说的代表作,《再生缘》以其卓越的思想与艺术成就,不仅在中国俗文学史上,而且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再生缘》的思想内涵为研究对象,从儒释道思想、美学思想以及与当代电视剧改编的比较三个方面,综论《再生缘》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并将其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对《再生缘》的思想作整体全面的探讨。本论文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具体内容概述如下:绪论对《再生缘》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梳理,阐明本文的研究视角和
-
孙惠芬小说创作论
-
作者:
赵丽凤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价值意义
艺术特质
孙惠芬小说
主题意蕴
-
描述:
因为“乡土”和“女性”的身份标示,孙惠芬成为当代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但其小说的意义都不仅仅囿于对当下农民处境的现实关照,理解孙惠芬和她的小说不能不深入体会其对人类精神和心理世界等形而上具有终极意义问题的思考追问。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空缺,本论文采取系统研究的方式,借鉴“乡土小说”和“女性文学”两个基本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全面阅读孙惠芬小说、自述、访谈、期刊评论、学位论文等现有资料和广泛涉猎相关文献理论资料的基础上,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重点结合创作主体的内在理念对其30多年的小说创作进行梳理探究,从创作
-
经典修正与1945年以来美国文学史的演进
-
作者:
焦玉莹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哥伦比亚版美国文学史
美国文学史
希斯美国文学选集
新美国文学史
经典修正
-
描述: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经典经历了不断的修正和扩容,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代美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美国经典文学的重读在经典修正和扩容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们对经典的含义有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经典不只限于基督教认定的《圣经》入典卷书及其相关宗教内容,它之所以有现实意义,主要在于它被引申运用于西方文学范畴,并在多元化的今天引起争议,成为文学界热衷讨论的话题。通过分析经典修正与1945年以来的美国文学史,明确经典修正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学界掀起的对于西方文学经
-
女权理性视野下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
作者:
王颖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权理性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妇女意识
-
描述:
在21世纪的当下,女性文学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从各个角度和视点对其进行观照的论文和专著非常之多,其中女性主义理论逐渐成为主要的思想指导和框架基础。以20世纪中后期形成的女性主义理论来回观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并以此为标准来重估文学及创作主体的价值已经成为一种代表性的模式。但本文没有使用这种模式,而是选取了女权理性作为突破口,将视点回复到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本源,并从那里顺流而下,力求回复历史的客观与真实,并最大限度地领略历史遗留的启示,女性主义作为构成特定历史时期的女权理性的重要理论资源,也会在合适的板块中进
-
当代中国女性写作中的王安忆
-
作者:
李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历史场景
女性叙事
人文关怀
女性生存
两性和谐
-
描述:
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经历了从“人的自觉”向“女人的自觉”的不断探索的过程。80年代以后女性写作从整体的文学观念变革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繁荣、芜杂的态势。王安忆的女性文学创作在其间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她的写作中对于女性欲望这一作为以往文学与道德禁区的幽深领域的触及,将女性写作带入了崭新的人类学空间,带来女性叙事视点的转折——女性对自我的认识由对外部处境的关心转移到从人性意义上对女性灵魂的深层扣问以及对女性意识世界的纵深勘探。另一方面,王安忆对现代历史中以及日常生活状态下的女性及其生存处境的关注,也弥补了
-
唐代女诗人创作心态研究
-
作者:
宋睿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追求
创作心态
女性文学
唐代女诗人
-
描述:
女性是一个不朽的话题。学术界研究女性的论著相当多,但这些论著大多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而较少涉及女性的文学创作,由于女性在封建社会和文学艺术发展中的边缘身份以及女性相关历史资料的欠缺,有关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便更为薄弱。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代诗坛上,众多男性诗人大放异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一部分诗人、作品历来引人注目,与其相关的研究资料浩如烟海,而唐代女诗人及其创作却往往被人忽视。受政治、宗教、伦理诸因素的影响,唐代涌现出了大量的女性诗人,这些女诗人凭借其独特的体验,创作了一批体现
-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及其女性主义文化策略
-
作者:
韦丽华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及其女性主义文化策略
-
论盛可以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林春晓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盛可以
小说
-
描述:
盛可以是新世纪颇受关注的女性作家之一,出色的文学天赋和独特的生存经历使她成为新世纪文坛中的特例,她的作品个性鲜明,对情感、人性和道德等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领悟,尤其以语言凌厉狠辣,风格硬朗中性著称。本文在重点解读盛可以小说的基础上,侧重对她小说女性意识表达的内容、角度、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挖掘其作品中女性意识表达的独创性,展现其女性小说对新世纪女性文学的创新和开拓。本文分三章分别从底层女性意识的表述,都市婚恋题材中女性伦理道德的悖论,以及女性意识表达策略三方面论证盛可以小说中女性意识的独特性并探讨产生这种女性
-
大众传媒与新时期文学经典化问题研究
-
作者:
文红霞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经典化
大众传媒
中国新时期文学
-
描述:
在后经典语境下,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旨趣就是经典重构,进而使得“顽题”得以新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中西学界对经典的研究愈渐升温,围绕经典的界定,经典价值评估,经典生成机制,消费文化语境中的经典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文章,文学经典“需要不断地被发现,被赋予,被创造,被命名”逐渐成为学界共识.作为经典研究的一个基本成分“经典化”自然也卷入了这股重审经典的热潮. 本文迎难而上,在充分肯定中国新时期文学经典化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论证大众传媒带给中国新时期文学经典化的重要影响,并以苦难叙事、女性叙事、生态叙事、历史叙
<
1
2
3
...
20
21
22
...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