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还原历史的呈现与价值重构——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
作者: 魏梓轩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史互解   价值重构   流变   女性文学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是常彬教授于2007年6月出版的一本学术专著.作者研究的对象是中国20世纪前半叶女性文学的话语流变.考察某一事物的流变,就是考察这个事物的滥觞和其历史沿革.以此为旨归,本书介绍了不同时期女性文学话语的面貌并分析了其呈现不同风格的原因/背景.
短暂辉煌的中国女性文学言说历程
作者: 王萌萌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本细读   丁玲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行以史为线,以论为主,融会中西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研究,从宏观把握和个案透析并重的角度探究20世纪前五十年中国女性话语的演变历程,结合叙事学、新批评的方法,回归文本,挖掘隐含于现象之下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多重成因,审视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和地位。
“使闺阁昭传”: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
作者: 刘斌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现代   古典   弃妇  
描述: 本文通过对常彬教授《流变》一书的分析点评,揭示出其作为一部出色的文学史著作所体现出的时间性、文学性、学术性等特点,并通过具体细节的展示,反映该书在人物评述,理论阐释和谋篇布局上所具有的特色。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的盘点之作——读常彬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
作者: 李明珠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话语   批评   反思  
描述: 一部好的学术研究著作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贡献。常彬老师的作品《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无疑就做到了这一点。作品在整体框架的建构、具体文本的细读以及评论判断的求实方面都颇具特色,使我们读之能清晰而准确地把握到1898—1949年间中国女性文学的话语流变历程。
论新时期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女性文学史编撰的产生
作者: 曹阳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史   产生   女性主义思潮  
描述: 女性主义思潮是新时期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文学思潮,它无论是从文学理论还是作品创作都极大地繁荣和丰富了中国新时期文学。本文试图通过评述新时期女性主义思潮与女性文学史编撰的产生,从而反映出女性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及其发展特点。
试论吉本芭娜娜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以《厨房》为中心
作者: 张玉亭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模式   共鸣   死亡   厨房  
描述: 吉本芭娜娜作为与村上春树齐名的日本现代作家,凭借其成名作品《厨房》走上文坛,广泛受到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的喜爱,甚至在90年代的日本掀起了一股女性文学新的变革浪潮。随后这股浪潮席卷世界三十多个国家,这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厨房》也成为了吉本芭娜娜文学创作的代表性标志。本论文以《厨房》为中心,试从创作背景、含义以及内容等方面分析其创作理念和意义,探索吉本文学的独特魅力。
从女性小说中的世俗题材论女性文学的自觉写作
作者: 童清华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小说   世俗   自觉写作  
描述: 因为日常生活比较贴近女人的生活经验,并由于社会和心理的原因,所以,世俗是女人眼中的生活,是女人的另一情感世界。伍尔芙曾经分析过,由于女人的大部分时间在家庭起居室和厨房度过,天长日久,养成了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揣摩各种人的性格、心理的习惯。所以女人对世俗的爱出自女人的"个我"与"自觉",女作家以手写心,写她们心目中的世界,从而完成了并正在建构着自然随意的女性文学。
女性向网络流行文学中的涉藏元素——以晋江原创网为例
作者: 王巳龙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女性向   涉藏元素  
描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学成为一种新兴的流行文学形式。涉藏题材因其神秘的意象表述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网络文学当中自成一体的一个题材类群。网文依靠的网络载体具有其特殊性,使得网文较之传统文学有较大差异。网络文学的这种特征同样也反映在涉藏题材的网文当中。而女性向网络流行文学中的涉藏元素表达模式,实际上折射出的是女性文学网站作者与读者群体对藏地意象的想象与认知,体现出的是藏地元素在文学传播中被赋予的形象和内涵。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作者: 李韶丽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伊丽莎白   《傲慢与偏见》   女权主义思想  
描述: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英国的文坛开创了“女性文学的时代”,涌现出了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等一批著名的女作家,她们从女性的角度审视了女性的命运,主张女性应当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作者在小说中成功塑造了那个时代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伊丽莎白,体现了其女权主义思想。虽然小说中表现的女权意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代局限性,但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已经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因此,这一著作不仅具有较强的现实启发意义,而且为当时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本
“三言”中的爱情婚姻小说
作者: 汪小琴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精神   自我意识   婚姻爱情   女权主义   三言  
描述: “三言”中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小说数量最多,也是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后,她们积极自主追求爱情婚姻,反抗冲击封建礼教,获得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这些都隐晦而鲜明地昭示了冯梦龙的女权主义,他不仅仅是停留在同情女性的层面上,还将触角深入到启蒙人性,鼓励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内核,体现了冯梦龙对女性的歌颂和尊重。“三言”中的女性以其独特的个性在女性文学长卷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反映出明代特定阶层的独特文化风貌,具有深远的文学和社会意义。
< 1 2 3 ... 20 21 2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