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陌上桑》新探
-
作者:
万志海
来源:
华夏文化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评论者
使君
劳动妇女
汉乐府民歌
审美情趣
丈夫
《陌上桑》
女性形象
罗敷
-
描述:
《陌上桑》新探□万志海《陌上桑》是一首著名的汉代乐府民歌。诗中盛赞采桑女罗敷惊人的美貌和她热爱劳动、忠于爱情的坚贞美好品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精神风貌,流露出健康、明朗的审美情趣,历来评论者很多。诗的最后一节描写罗敷夸说自己丈夫的才能...
-
中国电影中的新女性、新形象
-
作者:
赵实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女性电影
中国电影
电影工作者
中国妇女
“五个一工程”
电影制片厂
新女性
电影艺术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国电影中的新女性、新形象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赵实近两年来,在中国的银幕上,涌现出了一批新女性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妇女的新生活、新追求、新境界和新情操,女性电影工作者的艺术成就也越来越光彩夺目,她们已广泛地参与了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经营...
-
新视角下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形象的再思考
-
作者:
程春萍
来源:
东疆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视角
中国古代
妇女形象
赵五娘
类形象
杜丽娘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新视角下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形象的再思考
-
论凌叔华小说中的古典美
-
作者:
陈娇华
樊臻纯
来源:
常熟高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凌叔华小说
茶会
意境营造
娴淑
丈夫
《花之寺》
家庭
女性形象
心灵悲剧
古典美
-
描述:
文章从人物形象、悲剧色彩、意境营造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凌叔华小说的“古典美”,并探讨了作品“古典美”的成因。
-
《离骚》:原型追索(兼论求女之本真意涵)
-
作者:
梅琼林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骚》
原型
“求女”
《九歌》
屈原
求女情节
女性形象
抒情主人公
楚辞学
性别角色
-
描述:
《离骚》:原型追索(兼论求女之本真意涵)
-
《红楼梦》——中国古代女性整体人格悲剧的总结
-
作者:
苏萍
来源: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女性
冷香丸
女性观
《红楼梦》
人格美
女性人格
人格悲剧
女性悲剧命运
林黛玉
女性形象
-
描述: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各种女性文化类型的大荟萃。作者通过各类性格女性的悲惨命运告诉读者——在封建统治的社会结构中,女性无论是怎样做人,命运都是悲惨的。这就是“千红一哭”、
-
净域里的世间风貌:龟兹石窟壁画供养人初识
-
作者:
徐辉
来源:
新疆艺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龟兹人
佛教壁画
龟兹石窟
石窟壁画
中心柱窟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教艺术
女性形象
供养人
克孜尔石窟
-
描述:
净域里的世间风貌:龟兹石窟壁画供养人初识
-
女性悲剧的体验与书写——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李掖平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的发现
性别歧视
女性意识
男女平等
女性悲剧
五四新文化运动
女性形象
现代女作家
女性本质
-
描述:
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己生命本体的特殊性、本质性以及对女性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认识,它是由女性自己拿起笔来以独特的话语方式向社会向文化向人性发言——“我手写我心”所高标独立的.在我国,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端期.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掀开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序幕.声势浩大的妇女解放斗争也由此正式启动.一批现代女作家迎着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的新时代曙光,勇敢地冲出了封建父权意识的幽暗历史隧洞,昂首登上了现代文坛.她们把“人的发现”,这一五四新文化思想的核心具体化为”女性的发现”和“女性的复
-
论张欣的小说创作
-
作者:
丁燕
来源: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描写领域
张欣小说
人性
现代都市人
都市生活
爱情
新生代作家
女性形象
都市女性
《小说月报》
-
描述:
张欣是近几年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之一,她自称“实在是一个深陷红尘”“活得至情至性的人”①,她以一个女作家特有的敏感、细致,深刻体察了变幻多端的都市生活,以及社会变革时期的都市人,特别是都市女性骚动、狂躁、渴望、不安、矛盾的复杂心态。她的一系列都市生活作...
-
以爱情之歌 写生命之悲——李贺《苏小小墓》赏析
-
作者:
陶庆梅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前文本
等待
西陵
李贺诗歌
爱情主题
南朝乐府
女性形象
同心
意象
-
描述:
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菌,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当李贺写下这首诗歌的时候,几个世纪以前的如花美人苏小小早已风化成坟墓中的沃土;而在李贺的这首诗歌中,我们却仿佛又隐约听到了苏小小的歌声:妾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是南朝乐府《苏小小歌》.的确,这两首诗歌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都是围绕着"结同心"的爱情命题组织意象;而两
<
1
2
3
...
19
20
21
...
61
62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