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析民国女作家雷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曹洪辉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雷妍   爱情   解放   女性  
描述: 雷妍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才女,她的文学创作以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通过各色女性人物的描写,表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女性刚刚萌动的强烈的独立意识和与厄运抗争的不屈精神。
现代女性的生存图景
作者: 何泯爽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追爱   亦舒   寂寞   女性形象  
描述: 亦舒在其小说中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女性形象最为深入人心,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向读者展示了现代社会女性的生存状况并体现其自身对现代女性问题的独特思考。
川端康成的女性观
作者: 刘畅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女性形象   川端康成  
描述: 川端康成是一位十分擅长描写女性的日本作家,对女性的塑造和刻画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生涯,在这些形象的背后蕴含着他独特的女性观。
封建伦理中女性的压抑与反抗——以《子弟书》故事为例
作者: 卫玥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压抑与反抗   八旗子弟书   侠女   妓女   尼姑  
描述: 主要集中于对子弟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讨,通过对子弟书文本的阅读可以发现与当时上层社会所描绘的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对两个不同女性群体(尼姑以及民间所称道的侠女)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当时人们对这三种女性群体所持有的不同的社会心理以及其中体现的封建伦理束缚。
解读后宫剧中“后宫”的文化内涵
作者: 孙利利   张文娟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后宫   后宫剧  
描述: 现有的对以《甄嬛传》为代表的后宫剧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后宫女性形象及其悲剧命运的分析,还应该进一步关注后宫故事的发生场域“后宫”的文化内涵。
试论张爱玲笔下男主人公的形象
作者: 颜卓辉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绝望   张爱玲   男性形象  
描述: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她们经历的喜与悲、情与爱都让人感触很深。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通常都会遗忘她笔下那些陪衬在女性角色身旁的男性角色,或是说主导着这些女性命运的男性主体,即同样也被张爱玲刻画得非常饱满、生动的男性形象。
“钗黛合一”与“儒道互补”
作者: 刘冰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幻笔   钗黛   贾宝玉   儒道  
描述: 薛宝钗和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两个最为优秀的女性形象,一个是儒家文化的审美典范,一个是道家精神的完美化身。无论从外貌、性格还是行为处事、人生追求来看,两个人均在各自的领域内达到了极致。“钗黛合一”作为作者以及贾宝玉的美好愿望,是一种只有在理想中才可能达到的状态。而在现实情境中,贾宝玉在钗黛两人间的徘徊取舍,对待钗黛两人的不同态度,恰恰体现了儒道两种不同文化在其思想体系中的交融渗透。
比较《美狄亚》与《窦娥冤》的悲剧模式及中西审美观念的差异
作者: 宋南南   陈祎满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窦娥   戏剧   美狄亚   悲剧  
描述: 在中西方古代社会,女性地位低下,是从属、被占有的他者,女性整体展现出一幅没有自我的画像。而在女性淹没的时代中涌现出了两位女性英雄,美狄亚在古希腊男性主宰的文化语境下敢于复仇;窦娥是古代东方孝女、烈女的典范。她们虽然表现了中西不同的文化观念,但她们鲜明的女性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与特征,同时也在女性被压抑的年代唱出了一曲自我之歌。
谈《金瓶梅》中女性的空帏轻叹
作者: 赵晓艳   王引萍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关系   《金瓶梅》   女性形象  
描述: 封建社会女性的命运是比较凄惨的,无论是寂寞独守还是欢爱时光,女性都必须屈从于男权社会话语权,从来半点不由人。《金瓶梅》中众多女性所承受的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摧残、形体与灵魂的双重戕害奏响了她们命运殊途同归的挽歌。
《白鹿原》的女人:田小娥和白灵的形象比较分析
作者: 叶蓉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小娥   白灵   形象比较   悲剧  
描述: 在男权占据中心的旧中国有着女性最苦难的历史。《白鹿原》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其中田小娥和白灵两个形象尤为鲜明突出。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她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不同的抗争方式,但她们都难逃死亡的命运。她们是新旧时代交替、新旧文化抗争下的女性代表。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