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沈阳师范大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42 条
-
南宋中期僧道故事新变研究:以文言志怪小说为例
-
作者:
吴浩菊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僧道故事
新变
南宋中期
文言志怪小说
-
描述:
僧道故事是南宋中期文言志怪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它不仅是作者自身释道观的产物,也是整个南宋中期时代特征所孕育的产物,同时,又是僧道故事系统新变后的结果。学界目前对宋代文言小说的研究,多数是以南北宋来作为分段的标准,较少从南北宋段内的具体某个时期来加以考量;而以具体作品作为研究范围的个例研究,又多是从具体作品中的果报题材、女性形象、科举题材、补史意识、市人心态、理学因素、异类姻缘等方面加以切入,专门对僧道故事加以研究的同样较少;专书专著中或有提及僧道两教对宋代文言小说创作的影响,但多是从创作的角度加以观照
-
和谐共生的终极探求—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剖析多丽丝·莱辛的三部主要科幻小说
-
作者:
金淑娟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科幻小说
生态女性主义
-
描述:
英国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是一位才气横溢的文坛巨匠。醇厚的韵致和深邃的意境绵延贯穿于她的文学创作中,孕育出恒久的艺术生命力,使之被誉为“文坛常青树”。文学界对莱辛作品的评论译著颇丰,但对其科幻小说的研究尚待填补。莱辛的科幻小说在抒写现实的同时又糅合了诡异的科幻因子、阴郁的哥特式氛围以及古老的寓言童话,素有“科幻寓言童话”之称。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仍执著地游弋于真与幻交织的边缘,侵润着读者的心灵。本文意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莱辛的三部科幻力作《三四五区间的联姻》、《玛拉与丹恩》和《
-
赵健秀和汤亭亭作品中对华裔男性移民形象的重建
-
作者:
骆立红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刻板形象
华裔男性
男性气质
-
描述:
赵健秀和汤亭亭是卓著的华裔美国作家,他们都着力于解构白人强加给华裔男性的刻板形象塑造华裔男性新形象。但是由于他们性别和经历的差异,他们之间对如何塑造华裔男性形象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赵健秀认为汤亭亭牺牲华裔男性形象来建构华裔女性形象。而汤亭亭则批评赵健秀在建构华裔男性形象时所表露的父权思想。 虽然近年来很多国内外学者针对赵健秀和汤亭亭作品发表了相当数量评论,但大多都是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华裔文化身份重建和写作技巧来加以分析评论的,从性别研究角度结合后殖民主义分析他们典型作品的却少之又少。因此,本人将从后殖
-
高唐神女形象研究
-
作者:
金翠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影响
民间化的神女形象
文人笔下的神女形象
高唐神女
-
描述:
高唐神女,又称巫山神女,是三峡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高唐赋》、《神女赋》问世以来,后世文人不断地追随宋玉,创作出许多吟咏高唐神女的篇章。20 世纪 20、30年代,受明清疑古思潮的影响,《高唐赋》、《神女赋》多被视为伪作,甚至有些学者怀疑历史上是否有宋玉这个人。《唐勒赋》出土以后,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学术界普遍恢复了宋玉作品的著作权,有关高唐神女形象的研究再度掀起热潮。 本文拟从宋玉辞赋研究的一个全新视角进行探索,以《高唐赋》和《神女赋》两篇赋文作为研究的基本对象,运用文献学、历史学等研究方法,从多个
-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女性题材工笔画表现研究
-
作者:
陈琳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
女性题材工笔画
表现
当代
发展
-
描述:
女性题材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画科,很早就在美术史上占有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绘画语言与艺术表现形式,它的起源几乎与绘画的起源是同步的,并且在唐宋以前一直作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形式而存在着。它通过细致的刻画、准确的造型、精微的设色以及严谨的创作态度,使作品呈现出了“工整”、“工细”与“工丽”的显著特色,并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世代相承的创作理念与创作经验,逐渐形成了一种代表着东方女性特殊美感以及东方文化鲜明审美特征的艺术形式。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瑰宝之一,女性题材工笔画曾经有过光辉灿烂的年
-
理学与明清世情小说中的悍妇形象研究
-
作者:
彭静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世情小说
悍妇
明清
理学
-
描述:
在明清世情小说中,塑造“悍妇”形象的相关文学作品很多,也成为明清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本文认为明清小说中“悍妇”的形象构造与悍妒原因、结局设置与理学文化思潮相关联。本文结合理学文化背景以及相关历史背景对明清小说中悍妇形象形成原因以及结局设置所表现的作者叙述的语言意识形态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理学与明初世情小说中的悍妇形象。明朝初期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文学作品中大多是节妇贤妇的文学形象,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悍妇。因此,在作品中的悍妻也并没有表现出如后期悍妇般的凶悍无礼。这一时期作品
-
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艺术修辞特色
-
作者:
康乐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静静的顿河》
修辞特色
文学语体
创作
-
描述:
肖洛霍夫是著名的俄罗斯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1965年)。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是他最杰出的著作。小说描写了哥萨克历史中1912年到1922年之间这段动荡的年代。在这部著作中肖洛霍夫展现了哥萨克独特的生活方式,及其习惯、文化和风俗。小说《静静的顿河》的第一卷发表于1928年,最后一卷发表于1940年。在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文学积极探寻新的创作形式和新的审美品质。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必然融于这个探索之中。肖洛霍夫的创新之处表现在艺术结构和风格、语言的民间素材以及生动的口语等方面。《静静的顿河》
-
论多丽丝·莱辛主要作品中女性自我身份建构
-
作者:
张萌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女性身份
自我建构
女性主义
-
描述:
多丽丝·莱辛(1919-)作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活跃在当今文坛最重要的英国女作家之一。尽管她的文学作品众多,创作主题风格多样,女性的自我发展问题一直是莱辛关注的重心。从她的第一部作品《野草在歌唱》开始到她最近的一些作品,例如:《简·萨默斯日记》和《又一次,爱情》,多丽丝·莱辛更多地关注于女性的生存状态以及从更深的层次和程度上揭示了女性的精神困惑和身份危机,并且也因此引起了女性主义者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在本篇论文中,作者选取了多丽丝·莱辛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五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研
-
从原型批评的视角剖析东西方神话中的女神
-
作者:
孙莹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神话
女神原型
原型批评
-
描述:
神话是古人对一些自然和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所以,也可以说是远古的科学和艺术构成了神话;同时,它也是现代科学和艺术的基础。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类似的神话和神话人物。二十世纪初,神话被引入原型批评领域。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和弗雷泽的文化人类学。在如此多的原型中,由大母神发展而来的各种各样的女神原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东西方神话中,都有许多不同种类和特点的女神;然而,她们却有着一些共同的原型意义。本文以神话——原型批评为理论依据,通过比较东西方神话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女神形象,证
-
新世纪辽宁青年作家小说创作研究
-
作者:
江丹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世纪
辽宁
小说创作
青年作家
-
描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辽宁的小说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新一代小说创作群体。他们在创作上不断地推陈出新,在叙事、取材、艺术表现、审美品格、精神追求等方面均形成了新世纪特有的写作特色。他们发表作品的数量可观,并在鲁迅文学奖、辽宁的各项文学奖中均有收获。本文选取了辽宁青年作家群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他们的创作特点,以及辽宁的特殊文化语境对其小说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及这种影响所带来的局限。作为新兴的小说创作群体,他们的文学观念多样,由新时期初期对生活的政治、道德观照,转变为直面个人的生存现实,切实地表现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