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抗争:《青鞜》小说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肖霞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青鞜》   新女性   抗争  
描述: 在明治末年、大正初期的日本社会,活跃着一批不畏世俗、勇于抗争的女性,她们创建女性团体——"青鞜社",发行女性文学杂志《青鞜》,用笔书写自己的心理欲求,表达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反抗精神,奠定了日本第一波女性解放运动的基础。她们的文学作品尽管不够成熟,但与同时代的男性作品不同,多表现女性的不满与抗争,是了解日本近代社会、研究日本近代文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焦虑感与卡夫卡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玉娟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介地位   焦虑感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卡夫卡研究中,女性形象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受到忽视或者扭曲。从存在论角度观照,女性形象的地位处于主人公与他追求的目标之间的中介地位。主人公在追寻本真的存在时,一般须经历孤独感、焦虑感、恐惧感和负罪感几个层面的情感层次。女性形象是主人公焦虑感的情感投射。经由女性的指印,主人公在对虚无的认知方面,在对存在的体悟方面,都受到了启示。
民族文化语境与中日“郑成功文学”郑母形象的变迁
作者: 寇淑婷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文化语境   “郑成功文学”   郑成功   女性形象   郑成功之母  
描述: 郑成功作为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母也备受中日学界关注。以中日“郑成功文学”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在民族文化语境影响下,中日两国对郑母的身份认同呈现出实像与虚像交织的特点,中日“郑成功文学”中郑母形象的变迁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差异。其中,作为日本代言人的女性形象为日本“郑成功文学”所特有,而自立的女性形象和贤妻良母的女性形象则是中日“郑成功文学”共有的形象特征。中日“郑成功文学”中郑母形象的形成体现了明显的时代、政治及文化印记。
童话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及对早期教育的启示
作者: 张莉   钟向阳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裂   童话故事   早期教育   女性形象  
描述: 童话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总比男性形象更加突出,而女性形象又常常分裂为良善与邪恶两个极端,通常分裂形象有三种结局。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并迎合了儿童心理发展中处理母子关系矛盾的需求,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思考早期教育。
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的女性主义诗学观——聚焦《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崔丹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威廉.福克纳   女性主义诗学观  
描述: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20世纪伟大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凸显出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与超凡卓越的想象力。引入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来解读福克纳投射在爱米丽身上的女性主义诗学观具有重要意义。南北战争后,以"南方淑女"形象为典型代表的南方传统的塑型过程以及其捍卫方式,考察爱米丽通过自我建构过程实现对南方传统的颠覆与反拨,解读在南北双方文化的碰撞、杂糅与商讨过程中爱米丽实现自我救赎的方式,以此透视福克纳对南北方怀有的情感。
城市中的漂泊人生―评王安忆小说《富萍》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晓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漂泊人生   城市底层   隐忍坚韧   女性形象  
描述: 《富萍》以上海作为人物生活的场景,反映的是上海底层社会一群保姆的生活画卷,小说同样以王安忆擅长塑造的女性形象为主角,以扬州乡下女孩富萍凭借自身努力留在大城市上海生活的经历为主线,摹画出一个个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为留在城市而经受住种种漂泊生活的磨砺与艰辛的女性形象,是王安忆对城市女性“韧”的生活的又一首赞歌。
论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模式的成因
作者: 王维燕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庸小说   性别乌托邦   成因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形象在金庸小说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金庸将理想和幻想符码化,建构了一个美好、虚拟的性别乌托邦世界。在这个性别乌托邦中,主要女性形象呈现出这样的共性:容貌姣好、纯真善良、用情极专等。总体看来,此种模式的形成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寄托了金庸时理想女性的期待和向往,也是对现实爱情缺失的一种补偿;二是继承了中国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的审美界定;三是以现代文化意识对传统观念进行了改造,并从现实需求出发迎合了受众的现代意识。
论华夏古典戏曲女性形象“圆形结构”叙事模式的审美情趣
作者: 张鹏飞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圆形叙事   审美情趣   华夏古典戏曲   文化意蕴  
描述: 华夏古典戏曲艺术既具有西方悲剧的一般特点,又富含中华民族的生命个性而在悲剧文化艺苑中别具风姿。盖因中国社会的封建正统文化深深地植根于炎黄子民的世俗生活、精神风范和审美意蕴,即世间万事均喜好尊崇中庸之道、温柔敦厚,且讲究仁、义、礼、智、信的言行举止,注重达求天人合一的超脱佳境,故而始终张扬着戏曲圆形叙事模式的生命情趣。
孙犁小说女性形象研究述评
作者: 刘文娣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犁   文学价值   审美   女性形象  
描述: 孫犁塑造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新中國新女性形象,她們獨特的個性特徵令人們常讀常新,綜觀孫犁以往對其女性形象的研究,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文革”前、20世紀80年代、90年代至今。每個階段對女性形象的把握都有不同的表現,同時也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
“以情为隐”——清中叶通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情感世界
作者: 李明军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   文化内涵   矛盾心态   女性形象   哲学思辨  
描述: 清中叶通俗小说对女性的关注,一方面是明清之际思想解放思潮的反映,另一方面是文人精神世界的外在呈现。文人小说对情爱的重视往往与文人所渴求的知遇之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与此相伴的对名利的淡薄,反映了清中叶文人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以及面对如此现实的无奈和自我排遣心态。所有这些又与通俗小说的文人化自我表现相关。这些小说对情感与欲望的界定也具有鲜明的文人特色。对情与欲的分辨,既是哲学思想的反映,也体现了文人的矛盾心态。
< 1 2 3 ... 26 27 2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