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二十世纪末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 齐红   林舟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二十世纪末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历经“女性文学批评”(或“妇女文学批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几次命名的变化,其中每一种命名的背后都蕴含着不同时期对于女性及女性写作的文化心理期待,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因此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间向我们展现出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发展足迹。
“三言”与《型世言》女性命运主题比较
作者: 孙丽华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型世言   纲常   女性命运   三言  
描述: 冯梦龙与陆人龙在自己的小说中都塑造了众多的女性人物,并对她们持一种赞美和褒扬的态度。但是这两位作家的小说却体现了相当不同的人生理念。在他们笔下,女子或作为不幸命运的承载者,或作为坚忍节烈的人格楷模,表现了相当悬殊的美学内涵。
论沈从文作品中的自然女性
作者: 韩立群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新文学   沈从文作品   突出特点   性格构成   女性形象塑造   郭沫若历史剧   文学史   自然化   生存环境  
描述: 在现代作家的作品中,论题材人物的广阔性,沈从文应首屈一指。但他写得最成功的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则是自然女性。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性是“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历史性特征。新旧社会力量斗争构成的社会关系不仅成为新文学的主要内容,而且被认为是人物性格及环境典型化的主要尺度。这种倾向表现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则是几乎所有女性性格均被描写为某种社会力量自觉或不自觉的代表者,她们的生存环境都是由支配她们的社会关系所构成。鲁迅小说中的祥林嫂和子君,郭沫若历史剧中的“三个叛逆的女性”,便都是代表着某种道德力量而又受道德力量
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
作者: 徐丽萍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恋   中国女性文学   1990年代   生存体验   个人化写作  
描述: 女性作家以女性的视角、文本形态、叙事逻辑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生存体验,表现出对自我、对环境的理想化的自恋。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景观,标示着中国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已转化为女性写作的主动行为,女性书写已从性别歧视、性别压抑、性别遮蔽中解脱出来而浮出当代文化历史地表。
1980年代中后期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重估:以王安忆、铁凝为核心的考察
作者: 杨海燕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安忆   1980年代中后期   女性文学   铁凝  
描述: 1980年代中后期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女性自我的探索过程中,以王安忆、铁凝为代表的一批女性作家的创作直面女性身体,重写两性关系,审视女性自我,开启了1990年代以后女性文学多元化深度探索的新局面。重估1980年代中后期女性文学创作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对重新认识新时期女性文学流变具有重要价值。
论1990年代以来河南籍女作家的小说创作
作者: 吕晓洁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创作   河南文学   河南籍女作家  
描述: 1990年代以来河南籍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这是一种新的女性文学,它与当下女性写作中的私人经验泛滥无关,也与所谓女性叙事的身体自渎无关,而是呈现出了文学本身的美感和力量。她们以朴素而坦率的文字,描绘着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的生存状况与情感心态,把一种真实的当代生活现场带到了我们面前。她们的创作拓宽了女性文学的表达空间,给当代河南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穿行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当前女性家族小说创作的回顾与分析
作者: 潘晓生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女关系   历史   女性成长   女性家族小说  
描述: 从历史文化时空中对当今的女性家族小说创作进行探索,将作品中描写的那些隐秘的、为人们所忽略的、甚至有意遮盖的生活内容的意义揭示出来,发掘出它们试图寻找的女性历史的真相,有助于深化对当今女性文学的认识。从女性的角度重新解读历史,可以充分认识作品所展示的女性成长史中包含的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
“海滨故人”女性群体的自我追求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 张根柱   曹允亮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事业   自我   海滨故人   爱情  
描述: 以“海滨故人”为标征的形象群体是庐隐在“社会问题型”小说中塑造的第一批觉醒了的中国现代知识女性形象,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这个女性形象群体精神世界的共同特征。“海滨故人”女性群体的自我追求一方面体现在追求自主的爱情,一方面体现在追求事业上的价值实现。由于社会和自身的原因,她们在上述两方面的追求均以失败告终。
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意象
作者: 卢长春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月亮   意象  
描述: 在张爱玲小说中,月亮作为一个重要意象被赋予了鲜明的性别色彩.月亮是女性形象、女性原则的象征.月光下是一个真实而又冷酷的世界:充满悲剧的女性命运、交织着欲望的感情故事、苍白虚无的人生形式.借助月亮文本,作者完成了对现实人生的反思.
清代弹词文学论略
作者: 孟蒙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弹词   艺术成就   女性文学  
描述: 清代弹词出现了数十万乃至百万字的长篇巨制 ,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仅见的 ,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尤其值得称道的是 ,其中很多是女性作家创作的。弹词涉及的内容丰富 ,表现女性的苦难命运及其人生理想是其中最突出的主题 ;在艺术表现上 ,弹词也有其独具的特色应积极发掘、研究这一传统文学宝藏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