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96 条
-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刘红梅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池莉
女性意识
小说
-
描述:
池莉小说所表现和捕捉的生活的切入点虽然涉及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但她创作的主题和焦点却始终离不开武汉社会生活背景下女性们的生存境况和以女性为中心的百态人生.因此,池莉小说透露出的女性意识是极为浓郁的.本文从池莉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及其富有个性的观察方式、感受方式、表达方式等方面,特别是就池莉小说中礼赞现代女性自信、自尊、自强而传导出的对女性世界和命运的深层思考进行了探析.
-
重建女性与自然和男人的和谐:《绿山墙的安妮》中女性人物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杜英姿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生态女性主义
和谐关系
自然
-
描述:
加拿大著名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代表作《绿山墙的安妮》(1980)出版后,赢得了不同年龄不同国家人群的喜欢,同时学者趋之若鹜,从各个角度对它进行解读和探讨,发掘其深刻含义。这些角度包括女性主义、教育、宗教等。生态女性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主张女性与自然是交织融合,密切联系的,她们认为女性和自然的解放是相互关联的,二者缺一都无法实现真正的解放。作者露西.蒙哥马利在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两个主题为女性与自然。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崭新的角度出发,对《绿山墙的安妮》从女性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进行论述,指出父权制下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
作者:
张晓芳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理论渊源
反叛
不分性别语言
批评
-
描述:
20世纪最后30年是一个“女性主义时代”。在这一时期,关于女性的研究和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当这一“文化转向”的支流与翻译相遇时,女性主义翻译便应运而生。它的产生并不是一种偶然,女性主义与翻译有着天然的历史渊源,在女性主义发展史上翻译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而女性因素的注入,给翻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再者,女性主义翻译并非无源之水,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巴尔特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和德里达的解构理论给女性主义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颠覆性的理论。其理论对翻译问题,如翻译定义、忠实观、译者地位
-
东吴系女作家:施济美研究
-
作者:
管守文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施济美
海派文学
古典美
-
描述: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文坛,女作家人才辈出,女性视角的独特景致一如张爱玲火红罂粟冷眼世事,又如苏青的藤萝铺地世俗人愿,“东吴系女作家”亮相于同一时期,但却在当时的上海演绎着别样的风采,施济美是这一群体的代表人物,其作品频繁亮相于陈蝶衣主编的《万象》《春秋》和顾冷观主编的《小说月报》等杂志上,她的作品更多的传达出了对于战争的不满、对于自由的渴望,对于光明的期待,文笔清新,有浓重的唯美气息。多重因素影响,此群体在解放后数十年中一直未被关注,其名字也较少被文学史提及,随着近些年对于海派这一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考
-
女性缘何更多成为画家的描绘对象
-
作者:
董婉莹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题材
绘画
美
女性
-
描述:
女性形象一直以来都是绘画作品中永恒的题材。几乎任何一位绘画大师都或多或少的创作过关于女性的绘画作品。女性吸引着画家对她们投以更多的关注目光,并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创作灵感。画家们用画笔描绘着她们的温柔、美丽、款款深情……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是什么促使画家们更愿意关注女性,又是什么使得女性更多的成为绘画语言的载体呢?本文根据这个问题来找寻缘由。 首先,女性是绘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描绘对象。例如:中国古典画作《洛神赋图》、《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以及西方的绘画作品《泉
-
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
-
作者:
芦翠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角色
地位
齐国女性
东周时期
-
描述:
受到独特的文化传统与地理环境的影响,齐国女性历来被视为最开放、最活跃的先秦女性群体之一。发达的齐文化赋予了本国女性优秀的人文素养与厚重的文化底蕴,三面滨海的地理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为齐女打上了海洋
-
试论春秋时期的女性社会地位
-
作者:
郝丽洁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地位
春秋时期
女性
-
描述:
女性社会地位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和重视的热点问题,在社会学中女性社会地位评价离不开对历史上女性地位发展变迁地考察,我们从史学角度研究特定时期女性社会地位是对其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春秋时代是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整个社会发生了“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巨变。在这样一个社会动荡、各种政治势力激烈角逐的时期对女性社会地位产生了强烈地冲击,并使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春秋时期女性社会地位的发展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影响和意义。对这一时期女性社会地位考察有助于我们了解和理顺女性社会地位变迁发展的过程
-
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毕世颖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人物刻画
福克纳
演变
-
描述:
在福克纳创造的规模宏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来自广泛的社会阶层,数量众多,个性鲜明,命运多舛。这些特征使得这些女性构成了一个极富特色的女性王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对“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主要作品的女性书写的全景式的梳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福克纳的女性角色的刻画进行的研究,并对其女性观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论述,同时还对影响福克纳女性角色刻画及促成或影响起女性观诸多因素做了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将这些女性形象分为“形形色色的青年女性”,“不
-
苏童小说的女性形象及其文本艺术
-
作者:
李昕潞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
苏童
描写
叙事
女性
-
描述:
20世纪以来80年代以来,苏童作品的销售量日渐走俏,对苏童及其作品的研究就变得迫在眉睫,而且研究视角也逐渐多元化和开放化,但又主要集中在小说的语言、小说叙事、人物形象等方面。女性形象的塑造无疑是苏童作品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创作亮点,苏童侧重从三个大方面来呈现自己笔下的女性的。第一,女性形象的特征。第二,苏童选用的针对女性的独特的描写手法和叙事策略。第三,独一无二的语言风格对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起到了推动作用。本论文以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叙事手法和语言特点为研究对象。分析苏童小说的总体特征,运用了历时性描述、相
-
透过谚语看日本传统女性形象
-
作者:
刘金鑫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谚语
社会生活
女性形象
女性
-
描述:
谚语作为一种语言表现形式在日语中也广泛使用。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它还能反映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对日语中关于女性谚语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日本女性。迄今为止,有许多关于“日本女性谚语”的研究,但涉及到传统日本女性整体形象的研究较少。因此,本论文在继承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谚语实例分析从女性的整体和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角色两大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本论文首先,以《故事·俗信·谚语大辞典》(小学馆、1985)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