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马奇四姐妹的美德成因浅析:论《小妇人》中的教育主题
-
作者:
甘惠侨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教育
小妇人
美德
女性文学
-
描述:
路易莎·奥尔柯特的代表作《小妇人》通过讲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马奇家的四姐妹的成长故事,树立了以乔为首的一群兼具传统美德与近代女性意识的新型女性形象。本文将以马奇太太的教育作用为核心,融汇对社会教育的积极影响的阐述,分析家庭教育对马奇姐妹的美德形成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美格、乔与汉娜在家庭教育起到辅助和补充作用的新观点。
-
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作者:
矫杨
来源:
特色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论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子学院
创新型
社会科学学科
人才培养模式
-
描述: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和目标.中华女子学院坚持社会工作实务性强的学科特点,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女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是结合实践,对高校社会学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研究.
-
湖南女杰传略
-
作者:
王国宇
来源: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列传
名人
湖南省
女性
-
描述:
本书作为首部系统地反映湖南女性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类书籍,在人物的选择上,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选取有史以来至新中国成立以前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有影响的湘籍杰出女性,对客籍湖南的女名人,如对湖南历史文化未能产生重大影响,均未收录。
-
《恨海》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塑造
-
作者:
黄瑶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国联军
庚子年
吴研人
义和团运动
塑造方法
情感经历
女性形象
《恨海》
-
描述:
吴研人的《恨海》以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略为背景,描写了在动荡的时局中两对年轻人棣华与伯和、娟娟与仲蔼的情感经历,塑造出了棣华这一典型的近代女性形象。本文试从其女性形象、塑造方法及这一女
-
关于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
作者:
张可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女性角色
观赏价值
促销手段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女性社会地位
-
描述:
当前一些广告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需求而走向庸俗化,太多的广告以美女作为促销手段,片面强调了女性的观赏价值,广告对女性形象的表述、女性角色的定位、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定都存在着明显的误区。本文试图对
-
《通天塔》意象的建构和女性形象的解构
-
作者:
朱红军
来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沟通
女性意识觉醒
女性角度
女性形象
《通天塔》
-
描述:
《通天塔》以行为怪异、精神障碍和畸变的聋女,间接表现女性在电影中的角色定位。影视里的女性始终处于次元素地位,作为男权话语和分析框架中的客体,女性立场含混和模糊。真实女性形象的缺失,是一个先天残缺和无不错误的选择。
-
浅析“乐府双璧”女性形象的勇毅之气
-
作者:
陈志君
来源: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勇毅之气
“乐府双璧”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以阳刚比男,阴柔喻女。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成为女性挣脱不去的精神枷锁。乐府双璧中刘兰芝、花木兰两位女性形象则突出地体现出了中国女性充满人性的勇毅之气,流传千古,熠熠生辉。
-
“大地”上的女人:简评赛珍珠作品《大地》中的女性形象:阿兰
-
作者:
李铭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手法
阿兰
《大地》
女性形象
-
描述:
作为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和熟悉中国妇女的赛珍珠,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灼灼生辉。阿兰是赛珍珠成名作《大地》中的重要人物,分析阿兰这一女性形象是了解封建社会下中国妇女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妇女影响的重要途径。
-
从《聊斋志异》中看狐仙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琨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狐仙
女性
-
描述: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关狐仙的作品很早就有。但是描写狐仙的集大成者要算是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其中里面有关狐仙的美女让人印象最为深刻,本文主要探讨狐仙在《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问题。
-
两个异域男性作家视角中的美丽女性形象:读《巴黎圣母院》和《水浒传》
-
作者:
朱美英
董成亮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翠莲
《巴黎圣母院》
《水浒传》
爱斯梅拉达
-
描述:
通过对两个不同国家里的两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两位美丽卖唱女形象的比较分析,从而揭示使二人遭受不同的物化、异化命运的根本原因所在:两国思想文化传统差异和两位作家的阶级差异、时代差异以及不同的思想根源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