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析袭人性格的两面性
作者: 郑忠凤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爱可敬   可悲可叹   《红楼梦》   可怕可恼   袭人  
描述: 袭人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一位成功的女性形象,她是与宝玉关系最为密切的丫鬟,因此,她也倍受研究者的关注,对她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人无完人,评价人物也应该如此。本文试从可爱可敬、可怕可恼两方面来分析袭人其人,她是贾府的奴才,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因而也就注定了她也是可怜可叹之人。她最终也没能逃脱命运的捉弄,没能实现夙愿,与公子无缘,嫁给了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的优伶蒋玉菡,委屈终此一生,也成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可悲可悯。
从原型角度看《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小姐
作者: 郭荣   来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面具   阿妮玛和阿妮姆斯   原型   荣格   郝维仙   自性   阴影  
描述: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崔莺莺和杜丽娘形象比较
作者: 靳晓敏   来源: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叛逆   崔莺莺   杜丽娘   发展  
描述: 崔莺莺和杜丽娘是我国古代戏曲文苑里的两朵奇葩.她们生于官宦人家,年轻貌美,才华横溢;她们又是同封建礼教相抗争的叛逆女性形象.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她们追求爱情幸福的方式各异.崔莺莺对封建礼教的抗争表现的犹豫摇摆,杜丽娘则更坚决彻底.所以杜丽娘的形象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是崔莺莺形象的发展.
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爱斯梅拉达形象新探
作者: 郑汉生   来源: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平等意识   爱斯梅拉达   对照原则  
描述: 爱斯梅拉达是雨果在他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巴黎圣母院》中精心塑造的一个美丽、善良、温柔的女性形象。雨果对他作品中的人物,总是力图做到美丑对照、内外互补,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爱斯梅拉达这个形象也体现了作者这样一种创作意图,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内外有别的对立统一。
属灵的鸽与属灵的简:《简·爱》中的“鸽子”意象及其象征内涵
作者: 马宏伟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鸽子   简.爱   精神信仰   世俗情感  
描述: 基督教文化圈内鸽子是圣灵的化身,象征着灵魂的纯洁、自由,与人类社会有密切的关系。《简.爱》中的鸽子是富有基督理性精神,勇敢追求幸福爱情的简的象征,它体现着人自身理智与情感的和谐,个体与人类社会、世俗社会与神恩世界的和谐一致。作品强调了主人公敢于自我选择的主体性价值,塑造出一个完美女性的形象。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与《被遗弃的韦瑟罗奶奶》的人物塑造对比分析
作者: 李玉梅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角度   象征   人物语言   人物塑造  
描述: 短篇小说因受篇幅限制,创作上要求比长篇小说更加材料集中,结构紧凑,塑造血肉丰满的典型人物需要作者高超的创作手法。《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和《被遗弃的韦瑟罗奶奶》两部短篇中,作者福克纳和波特都以独特的手法成功刻画了主人公艾米丽和韦瑟罗奶奶两位女性形象。本文着重从叙述角度、象征、人物语言三方面分析了两位作家人物塑造的异同点。
从诗学的角度审视晚清侦探小说的译介
作者: 付凌琳   来源: 科学咨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响   制约   侦探小说译介   诗学  
描述: 本文以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的诗学理论为框架,从阐述翻译文化语境下诗学的基本蕴含、形成及其对文学系统的影响入手,从文学功用、主题、主角、环境描写和女性形象五个方面分析了晚清时期的主流诗学对侦探小说译介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得出结论,主流诗学对文学系统包括翻译活动的影响范畴是十分广泛的,译者因此往往在原文诗学和译文诗学环境中作出改写.
吕蓓卡:你是另一个分裂的“我”——《蝴蝶梦》中吕蓓卡和叙述者形象分析
作者: 许绮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裂   自我   本我   叙述者“我”   吕蓓卡  
描述: 吕蓓卡和叙述者我是《蝴蝶梦》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不管是在外形还是性格方面都形成强烈的对比,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吕蓓卡是叙述者我另一个分裂的自我,她是被压抑的本我,按照快乐原则活动,盲目追求满足。叙述者我属于人格结构中的自我,是按照现实原则活动。两者相结合才构成一个真实的自我。
试论贾平凹对《红楼梦》之接受
作者: 蒋正治   唐妹   来源: 商洛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艺术   细节描写   《红楼梦》   贾平凹  
描述: 贾平凹十分推崇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他的文学创作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红楼梦》的影响。在对悲剧艺术之体认、细节描写之继承、女性形象之钟爱、宿命结构之模仿、语言风格之学习、家庭日常生活题材之选择等几个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正是由于贾平凹对《红楼梦》之创作优点的接受与借鉴,使他成为当代最为著名、最有影响力作家之一。
“恐惧”与“恐怖”:施蛰存与爱伦·坡荒诞小说比较分析
作者: 翁菊芳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文学   爱伦.坡   恐怖   施蛰存   恐惧  
描述: 文章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从时空的设置、女性形象的构造、死亡的书写和《夜叉》与《厄舍府的倒塌》相异的阅读体验这四个方面展现、剖析施蛰存和爱伦.坡小说恐惧和恐怖的不同主题。施蛰存摹仿并超越了爱伦.坡的怪异小说,以日常生活与普通人为原点,去展开心灵的恐惧体验。其小说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想象力的极致,展示了新文学的另一种探索。
< 1 2 3 ... 191 192 193 ... 201 202 20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