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韩国大众文化教育研究
作者: 金艳   来源: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韩国文化教育   文化比较   女鬼   大众文化  
描述: 本文认为韩国语教育应该涵盖韩国大众文化教育,并提倡通过中韩文化比较进行韩国大众文化教育。大众文化对现代人的生活影响至大,若不能正确理解大众文化也无法顺利融入现代社会生活。而韩国大众文化之花便是韩剧。因此本文将韩剧《九尾狐姐姐传》与中国电影《画皮》进行了比较,试图通过比较了解两国文化的异同点及两国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九尾狐姐姐传》与《画皮》均以女鬼为中心人物,而女鬼在中日韩等东方国家是恐怖题材中最常见的要素,分析女鬼的形象和命运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总体而言,韩国的九尾狐更接近于韩国传统女性形象,且无
《推销员之死》中的林达形象
作者: 刘田   来源: 文学教育(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瑟·米勒   写作技巧   推销员之死   悲剧   林达  
描述: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一部非常重要的戏剧作品,本文从分析剧作最主要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展现这部剧所揭示的普通人的悲剧性。
沈云英故事考(缘起篇)
作者: 王志芳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沈至绪   沈云英   萧山   永州   孝忠节贞  
描述: 、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则将其"孝忠节贞"的一生表现得淋漓尽致。沈云英故事发生于永州,而故事之所以流传,与明末清初蔡大敬《云英传》、俞右吉《沈云英传》、毛奇龄《沈云英传》及《沈云英墓志铭》这四篇传记有关。文章重点追溯这四个文本,并对作者加以考述,是为沈云英故事之缘起篇。
沈云英故事考(诗咏篇)
作者: 王志芳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至绪   沈云英   萧山   永州   歌咏  
描述: 。云英则以一子而行丈夫之事,览其故迹,推其志节,足使须眉折腰,巾帼吐气。一咏三叹,徘徊联思,故有累累诸篇。今据
早逝的红颜:秦可卿与夕颜形象比较研究
作者: 栾义平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红颜早逝   《红楼梦》   《源氏物语》  
描述: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分别为中日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古往今来,关于两书的研究著作汗牛充栋,但其中着眼于女性视角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选取了其中相似的两个人物形象——红颜早逝的秦可卿与夕颜,在对文本进行细读的基础上,由女性人物视角来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出秦可卿与夕颜的过早退场都反映了作品主题在写作过程中的变化与过渡,《红楼梦》中深深打上了女性主体作用的印记,《源氏物语》则更客观真实的展现了女性的悲剧命运。
“践踏者”的姿态——《玫瑰门》中司猗纹“践踏者”形象的表现
作者: 詹晨瑶   顾丽莲   来源: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空间   金如意   生存境遇   中司   一个女人   活着   竹西   男性世界   铁凝   男权主义  
描述: 司猗纹是铁凝1988年发表的长篇处女作《玫瑰门》中的一个重要女性人物,她的生存境遇和反抗贯穿整部小说。"践踏者"司猗纹这一形象被作者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以践踏身边的人为乐,不顾亲近与否,毫不留情。文章中主要被她践踏的女性有姑爸、竹西、苏眉等,甚至于在最后践踏她自己,更体现了人物的悲剧性。铁凝在其小说《玫瑰门》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司猗纹,引发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司猗纹作为一个女人,在男性世界中饱受了践踏和痛楚。但这些痛苦非但没有让她屈服,反而加强了她活着
家庭伦理剧中“丈母娘”形象的媒介再现:以电视剧《丈母娘来了》为例
作者: 高音子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丈母娘   男权意识形态   再现   象征性歼灭  
描述: 文章以家庭伦理剧《丈母娘来了》作为典型文本,从剧中的叙事空间、(围绕丈母娘展开的)家庭关系、社会角色这三个维度,来检视“丈母娘”这一形象的媒介再现,拆解其中男权意识形态的运作机制。研究发现,电视剧将丈母娘置于封闭、狭隘的家庭空间中,围绕丈母娘与她的女儿、女婿及女儿的婆婆等人,建构了“老年-青年”“女性-男性”“底层普通市民-城市知识分子”这三种二元对立的矛盾关系,“丈母娘”被塑造成势力、刁钻、霸道的角色,她的主体性在剧中被象征性歼灭,成了被责难、被琐碎、被忽略的对象。
建国后习仲勋统一战线实践研究
作者: 仲杉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一战线   妇女运动   习仲勋   民族宗教  
描述: 习仲勋在实践过程中对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作了许多精辟论述。本文从对民族宗教、文教以及妇女运动三方面探索了习仲勋的统战工作实践。
蒲士的性别伦理观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作者: 顾涛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性别伦理   蒲士   潘光旦   人格论  
描述: 英国社会学家蒲士(Meyrick Booth)所著Woman and Society的中译本《妇女解放新论》于1931年在中国出版,对20世纪30年代新贤良主义论战的演生具有开启之功,中国妇女解放之受质疑的社会影响力正由此肇端。蒲士此书在分析欧美激进的妇女运动之积弊中辟一新境,径由两性生理、心理异质论,直贯入女性人格之塑造与伦理道德、种族绵延等范畴。蒲士的学说是在吸收了西方近代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基础上产生的,在传入中国以后一度生根,蝉蜕出一种本土化的理论体系,即潘光旦的"位育论"。潘先生的这一理论虽涵
信息互联网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全国妇联   信息互联网   巾帼不让须眉   陆海空三军   中国妇女   节日问候   为国争光   妇女组织   司礼  
描述: 全国妇联●沈跃跃看望慰问我国首批仪仗队员。"八一"建军节前夕,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一行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亲切看望我国首批仪仗队
< 1 2 3 ... 189 190 191 ... 243 244 2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