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悲剧根源勘探
作者:
丁芸
来源:
远程教育杂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贵族血统
19世纪末期
苔丝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悲剧根源
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偶然事件
遗传基因
描述:
什么是决定苔丝悲剧命运的主宰呢?她的悲剧根源何在?这是解读托玛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笔下这一女性形象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在小说《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里,作家哈代借助苔丝的悲剧性遭遇,向社会提出一个颇值深思的课题。他说:“为什么在这样一幅美丽的女性材料上,像游丝一样地敏感,并且直到那时,还像雪一样的纯洁,为什么偏偏命中注定了要被描画上那样一幅粗暴的花样?
五十年代中国视觉图像中女性符号的创造
作者:
李移舟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人民公社
农村女性
女性符号
视觉图像
毛泽东
农村妇女
女性形象
农民形象
视觉艺术
描述:
为什么在新中国形形色色视觉图像中出现那么多从事农业劳动的女性形象,并且在“工农兵”的组合中,农民形象的担任者无一例外总是女性。 在中国传统农业文明中,土地和农民总是与男性相联系的。“男”字这个汉字,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说文解字》中说:“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妇女即使是生活在农村,也不是真正意义上进行田间劳动的女农民。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所依靠的主力军也正是这成千上万的男性农民。“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显示了中共领导下男性农民的力量。然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唐豪侠传奇女性观刍议
作者:
李钊平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豪侠传奇
女性观
择偶观
贞节观
价值观
描述:
唐豪侠传奇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引人注目,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择偶观、价值观、贞节观真切反映出唐代社会转捩期的特质。女性观的转化既是结果,更是过程
“三言”妇女描写之我见
作者:
王引萍
来源: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母之命
封建社会
“三言”
女子
男子
矛盾心态
冯梦龙
女性形象
妇女观
汤显祖
描述: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继承和弘扬了我国文学描写与表现女性才智胆识、生活罹难及命运遭遇的传统,但冯梦龙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作家,必然受到封建社会妇女观的影响。同时他又是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于是在描写和表现妇女的问题上也陷入了矛盾之中,本文拟从“守节与失节”、“自择佳偶与父母之命、媒的之言”、“承认与否定妇女自身价值”等方面分析和评价“三言”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三言”一百二十篇中,有具体姓名的妇女有200多人。这些女性,有些浓墨重彩,有些着墨不多,但大多轮廓分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这些女性的描写如何评价
《陌上桑》的结构线索
作者:
张同生
罗忠民
来源: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者
艺术技巧
矛盾纠葛
使君
汉乐府民歌
《陌上桑》
女性形象
艺术方法
结构线索
罗敷
描述:
研究汉乐府民歌《陌上桑》者,大多只把目光投向秦罗敷这一美丽动人,机智勇敢的女性形象和塑造这一形象的艺术方法一一反衬与夸张上,却忽视了该诗的结构线索。
新时期妇女工作刍议
作者:
张丽华
来源: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女性价值观
新时期
生活环境
妇女运动
文化素质
女性解放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妇女工作
描述:
1995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标志着世界性的妇女权利与平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项伟大运动起源于欧美,迄今已走过百余年的历程,这期间全世界有识之士,尤其是妇女界精英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令人鼓舞的.妇女运动从单纯的抗争到建立现代女性价值观再到树立起现代女性形象,渐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西方古典文学与传统女性观
作者:
房方
来源:
云梦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西方古典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认为西方古典文学的女性观表现为下述特点:纯粹从审美角度出发,重视女性的外貌美;其理想少女形象都对爱情充满美丽憧憬,并勇敢地追求爱情;其贵妇人形象的美貌和才情的价值都体现在提高丈夫的社会声誉上;其坏女人形象是“恶之花”。
艰难的跋涉 女兵的心声——论谢冰莹的小说《一个女兵的自传》
作者:
马殿超
陆文采
来源: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伐战争
女兵
现代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文章论述了现代文学女作家谢冰莹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女兵自传》,并同同时代的作家茅盾、蒋光慈等反映大革命时代知识女性在时代浪潮中前进的小说做了比较研究,这些作品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妇女要求民族解放、个性解放和追求美的历程中的跋涉足迹,展示了大革命时代中国妇女在时代洪流里激流勇进的壮丽画面。
珍爱自己——访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持人徐俐
作者:
于广峰
来源:
中国化妆品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频率
观众
口红
中国新闻
听觉
中央电视台
皮肤
化妆
新闻主持人
女性形象
描述:
来自湖南的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持人徐俐,以她每分钟六十个字的快捷频率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崭新的听觉冲击。而她那颇具美好职业女性形象的个性风范亦深得观众的喜爱。徐俐身材窈窕、皮肤白皙,双眸炯炯有神,颇有女性温婉的气质,全然不似主播《中国新闻》时给人的那种咄咄逼人的悍然印象。徐俐形象爽,说起话来也爽。她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今天这样的妆面是我最典型的生活妆,只抹了一点浅浅的口红,眉眼感觉化过似的,其实天生就这样。工作时总化着妆,皮肤负
女性题材 优雅风格——菲利普·巴里的戏剧创作
作者:
周维培
来源:
安徽新戏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史
创作风格
上流社会
巴里
喜剧效果
女性题材
女性形象
婚姻问题
菲利普
拜金主义
描述:
菲利普·巴里(Philip Barry,1896-1949)在美国戏剧史上以继承欧洲绅士优雅喜剧之风,专意于研究婚姻问题而闻名。他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女性形象,她们出身名门然而厌倦上流社会的虚伪刻板的生活,厌倦拜金主义的物欲文化。她们在彷徨苦闷中渴望冲破重重阻碍,去追求个性独立、爱情幸福和艺术情趣。她们清丽、文弱、具有神经质。她们哀婉自怜的生命诉求,打动了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心灵,也赢得一批敏感深沉的学者型剧评家的好评。巴里剧作不追求喧闹的喜剧效果,也很少使用讽刺、嘲弄等激烈的喜剧手段。机智、幽默的语言,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