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源氏与薰君形象之比较
作者: 刘蔚三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源氏   紫式部   薰君   《源氏物语》   比较研究  
描述: 《源氏物语》自问世以来,有关它的研究角度主要有文本论、成立论、构思论、主题论和人物论,最近还出现了从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角度进行研究的倾向。其中,有关人物形象的研究,既有对男性人物的研究,也有对女性人物的研究。在男性人物形象研究中以主人公源氏和薰君为主,其中既有对他们的单个分析,也有对他们与女性之间关系的研究,源氏与我国的《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比较研究。还有一些研究涉及到了源氏和薰君两位主人公的比较,但它们多不是单篇的比较研究,而仅仅是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提及到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因此这些比较都不很全
浅析歌剧《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审美特色
作者: 单萍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契尼   审美特色   戏剧形象   音乐形象   蝴蝶夫人  
描述: 普契尼(G·Puccini),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热衷于描写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人物,他的歌剧理念是展示和再现平凡普通的常态生活。歌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即体现在它所塑造的典型人物上,本文以普契尼作品《蝴蝶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巧巧桑为主要研究形象,主要从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对演唱者如何根据作曲家的一度创作进行二度创作提出建议,希望有助于普契尼歌剧的爱好者从更深层次上挖掘巧巧桑这个歌剧人物的艺术和审美内涵,有助于演唱者更好地进行二度创作以及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本文
论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中巧巧桑的悲剧形象塑造
作者: 李晓艳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契尼   《蝴蝶夫人》   歌剧   形象塑造   悲剧   巧巧桑  
描述: 人物形象塑造是歌剧创作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命题,也是决定一部歌剧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普契尼的歌剧创作中,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极具典型性,在歌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进行分析,力求全面、细致地概括出巧巧桑命运悲剧的深层原因以及普契尼在对女主人公形象进行塑造时所采取的戏剧音乐手段,从而为歌剧演员饰演巧巧桑这一人物提供一定的心理路径和演唱基调。全文除绪言和结语外,正文分为四部分。一、歌剧《蝴蝶夫人》的创作背景。从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普契尼对意大利歌剧的继承与发展以及《蝴蝶
林海音小說研究
作者: 趙立寰   来源: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林海音   懷鄉主題   女性文學   台灣女性作家  
描述: 林海音(1918—2001),以編輯、出版著稱於半世紀以來的台灣文壇,並以《城南舊事》享譽國際,為戰後女性作家的重要代表。論及林海音對台灣文學發展的貢獻,大多著眼於編輯和出版的成就,其作家身分及創作相對未得彰顯。本論文將回歸林海音的作家身分,彰顯其「自由人文主義」的創作觀點,探討其小說的主題內容及藝術價值,並評價其女性文學的議題。本論文計分六章:第一章「緒論」:共分「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及「研究範圍與章節架構」。第二章「林海音的寫作歷程與編輯出版事業」:依「寫作歷程」和「編輯出版事業」等兩節,探
潘人木小說研究
作者: 陳良真   来源: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說   反共文學   五○年代   懷鄉小說   潘人木  
描述: 潘人木(1919)以〈如夢記〉、〈蓮漪表妹〉、〈馬蘭自傳〉陸續獲得中華文藝獎,並被定位為反共小說代表作家。對五○年代政府的文藝政策而言,她的小說具有高度的貢獻。除此意義外,其小說內容取材多為女性成長的歷程,對開發台灣女性成長小說文類的寫法貢獻不小。潘人木以長篇小說最為膾炙人口,一般研究者多忽略其短篇小說的表現,故本論文研究的範圍包括甚少人注意的短篇小說,且從時代的因素探討其小說主題及內涵,分析人物塑造及藝術表現。本論文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首先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研究方法與章節配置、文獻探討、研究範
“灰姑娘”的缺席——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作者: 牛芳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灰姑娘形象   童话故事   灰公子形象   中国古典文学  
描述: 《灰姑娘》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童话故事。按民俗学家对灰姑娘故事的研究,它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流传,有各种各样大同小异的故事版本。最早对灰姑娘故事的完整记载被认为出现在中国,是唐代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的《叶限》的故事。 根据女权主义的研究,“灰姑娘情结”是男权社会下的特有产物,其实质是女性对婚姻的物质期待。“灰姑娘”已经成为一个文学母题,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被一再地演绎。但在中国古代那样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中,灰姑娘的形象却意外地缺席了,取而代之的是“灰公子”的形象。本文就是在探讨“灰姑娘”形象在中国
王贞仪《德风亭初集》研究
作者: 王云平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贞仪   才德   《德风亭初集》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从清代女作家王贞仪这一个案研究出发,以她现存唯一的作品集《德风亭初集》为基本史料,通过文本分析,再结合诸种文献的记载,主要解决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首先,较为详细地叙述了王贞仪的一生,对其重要的交游对象进行了考证,并依据现有文献,对王贞仪著作的流传、散佚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其次,结合清中叶(特别是乾嘉时期)的时代特点和女性文学发展的基本特征,从思想、内容、题材上将王贞仪的诗词归纳为题咏诗、记游诗和生活诗,并尽量真实、准确、公允地评价其文学成就,认为王贞仪是较早在诗歌题材、艺术风格等方面有所突破且表现鲜
徐坤小说主题论
作者: 陈立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文学   小说创作   知识分子   女性文学   徐坤  
描述: 徐坤是中国当代文坛知名的作家,自20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以来,她以作家的敏锐、学者的睿智、女性的细腻参与中国当代文学写作,以骄人的实绩构成中国当代文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就徐坤的基本创作流程而言,可以将其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90年代初其主要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徐坤真实展现了在市场经济下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地位滑落的状况,不仅如此,作为学者的徐坤,以“槛内人”清醒与自觉,描绘了知识分子在金钱、权力,美色面前欲念浮动、章法顿失的躁动百态,既嘲讽批判而又有理解与同情。 作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写作的
论五四时期“人”的发现和凌叔华的小说创作
作者: 张艳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凌叔华   儿童   女性  
描述: “五四”开启了一个历史的新阶段,在反思、质疑、批判、吐故纳新的时代氛围中,“人”从家族的环绕围抱下徐徐走出,踏出了血缘、孝悌的门槛,开始了寻找自我的历程。自我解放了,自由、平等等概念随之在人们的心中生根,个人独立的存在和价值成为人们追寻的目标,而有悖于此的封建纲常伦理则遭到了无情地挞伐,不再做“奴隶道德”的“顺民”成为“人”的呼声。在“人的解放”这面大旗之下,我们看到了女性和儿童的身影。古老的中国,他们不仅没有做人的权利,即使在奴隶的队伍中也被远远地置于最后方、最底层,尤其是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沉重的道
刘清韵戏曲研究
作者: 夏冉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特质   艺术性   刘清韵   戏曲创作  
描述: 刘清韵(1842-1915),海州人,晚清戏曲家,戏曲创作数量之多居历来曲家之首。清韵生于盐商之家,自幼聪慧,延师受教,沾溉海州学风;既长,嫁为儒生之妻,夫妇唱随相得。清韵生平交游不止于闺阁,曾
< 1 2 3 ... 187 188 189 ... 199 200 20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