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
自我的表征与他者的符号
-
作者:
管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性
少数民族
女性形象
身份认同
民族意识
-
描述:
少数民族女作家所塑造的西部少数民族女性形象,是自我生命情态演变与族群历史变迁的表征。这类女性形象让我们看到少数民族女性自身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少数民族在多元文化场景中的身份认同与民族意识的流变。同时,现代话语建构中的西部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在男权文化的性别歧视和商业文化的功利诱惑下,受到了多重的歪曲,正在成为一种虚拟的符号系统。本文通过对不同文本申的西部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分析,探究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所承载的现代性价值。
-
试分析比较西比利亚与简爱的性格
-
作者:
余方方
来源:
沙棘(教育纵横)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尊
独立
不为世俗
女性形象
-
描述:
<我的光辉生涯>和<简爱>都历来被视为文学界描写女性的佳作,书中各女主角,西比利亚和简爱,向我们传递了女性的光辉形象.本论文试图解释各位女主角性格形成的背后原因,并试图比较同一性格下两位女主角间的差异.本片论文共五段,第一段解释写这篇论文的缘由,二三四短是论文的主要部分,重点分析了女主角身上所散发出的显著性格特点,自尊,独立,敢于挑战世俗的勇气,无不向读者展现了新时代女性所具有的品质,让更多的人从狭隘的家庭枷锁中解放出来.第五段为结论,总结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文学作品比较带来的意义.
-
男权意识下的造神运动:以路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
-
作者:
贺阳阳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路遥
女神形象
男权意识
-
描述:
现代社会条件下菲勒斯中心文化即男权中心文化依然是社会主流统治文化之一,女性依然以从属地位屈居于男性强大的控制之下。男性统治作为一种潜意识制约着作家的创作,文学作品中所谓的女性形象只是为纳入菲勒斯中心文化的编码而编造的,是男性依据自身的需求运用男性叙述话语创造的欲望符号。路遥在《人生》、《平凡的世界》中创造了田润叶、田晓霞、刘巧珍等女神形象,从这些女神身上恰好显现出了作者意识中难以抹去的父权、夫权意识。女神形象正是作者男性视野下创造出的约束女性的隐喻符号,路遥创造的女神显现出男性菲勒斯统治的强大力量。这男权
-
看与被看:伍尔夫小说叙事视角中的性别政治
-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性别政治
叙事视角
-
描述:
作为一名具有独立的性别意识追求的女作家,伍尔夫在其人物聚焦意识的设计中,借“看与被看”关系的巧妙植入,以叙事视角的独特设置隐讳地折射了自己的女性意识主张。这是她最为成功的艺术创造之一。 20世纪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生前曾多次感叹文学史上男性作家对女性形象书写的偏误。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她形象地描述了女性人物在男性作家笔下的存在形态:“小说戏剧里的女人性质都是特别的,不是美到极点,就是丑得要命,不是好到无以复加,就是堕落不堪。”这里伍尔夫所谈论的虽然是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塑造,但她把观察视角与意识形态相联系,
-
男人心中的理想性幻想对象
-
作者:
暂无
来源:
生活文摘·情感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很多女人以为男人的性幻想对象要么是美女,要么就是“裸女”,其实这想法有点简单而片面,今天我就给你揭示一下大多数男人的性幻想对象是种什么样的女子。 大多数男人的性幻想对象其实是一种完美女性,怎么个完美法?通俗点说,就是既有贤妻良母的温柔大度,又有红粉娇娃的春情荡漾,还得保持纯情玉女的纤尘不染,她也许身体上早巳失节,灵魂上却从未失贞,在外面她似乎人尽可夫,关起门来又只对他一人忠诚,她有时候像荡妇一样风骚入骨,有时候又像母亲一般无比包容。总之,男人内心深处完美女人的形象——或者是一个有着风尘气息的良家
-
马英:用爱共擎一片天
-
作者:
杭霓
来源:
东北之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包容性
女企业家
职业角色
“诚”
管理
-
描述:
2010年3月8日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百年间,辽宁省各界妇女巾帼不让须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人物投身商海,女企业家们以自己的人
-
鸡仔文学
-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小品文选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编辑者: 开捷达跑江湖 2010-08—15 池中玉2010-08—10 这些以英美式“布波(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文化为主,女性视角为辅,不同的类型语调的都市女性文学,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侵袭入不同
-
传统华人形象的颠覆与重塑
-
作者:
李慧懿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东方主义
颠覆与重塑
刻板印象
-
描述: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长篇小说《喜福会》讲述了四对母女从开始由于文化差异、民族身份等原因引起误解和冲突到最后互相理解的故事,探究了华裔女性如何重构自己双重文化身份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希望东西文化平等交流最终走向融合的美好愿望。本文从后殖民及文化交流的视角分析了西方主流文化中的华人刻板印象的产生以及给华裔的生活和文学创作带来的影响,着重探讨了有着中国血统的谭恩美在塑造《喜福会》中华人女性形象时为颠覆东方主义思维定势下的女性刻板印象、重塑华人女性新形象所做出的努力。同时讨论了谭恩美在塑造华人女性形象时的局限性。
-
戏剧《归家》和《背叛》中的他者建构
-
作者:
李昂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他者
哈罗德·品特
-
描述: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罗德·品特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很多学者和批评家把他的作品归类为威胁喜剧,大部分批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其戏剧的威胁主题、语言特色以及品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同时也有一些批评家关注到品特对女性人物的塑造,这类研究缺乏对女性所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男性和女性对立关系的关注,认为品特的女性人物往往处于强势的地位,是权力争夺中的胜利者和强者。然而,本论文从新的视角采用二元对立的方法,以波伏娃的女性主义理论为框架对品特作品的女性人物重新定位,发现品特戏剧《归家》和《背叛》中的女性人物的强势和
-
社会认同困境─波特短篇小说人物之社会心理学研究
-
作者:
张惠敏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认同
自我矛盾
困境
扭曲
-
描述:
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 1890-1980),是美国杰出的女小说家,她被誉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波特以她短篇小说中精确优美的文字、精巧的文体、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