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006 条
-
论虎妞形象
-
作者:
韩富军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丑
兽化
女性意识
悲剧
畸变
-
描述:
虎妞是老舍《骆驼祥子》中的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本文试图从人性和伦理的角度对虎妞的形象重新进行探索,通过虎妞由角色意识的淡薄和缺失到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热烈的张扬,探讨其正常的人性被漠视导致性压抑和释放的心理畸变,探讨其悲剧命运及其形成原因,同时也认识到女性在社会、历史中的生存位置、社会角色和生存形态与心态,对当时的社会有了一定的理性思考。虎妞是一个美丑共存的矛盾的统一体、一个真情、真性血肉丰满的畸变的悲剧女性形象。虎妞身处中国保守、压抑的三十年代,生活在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矛盾和复杂关系之中,青春的延宕
-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解读《伸子》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宫本百合子的小说《伸子》描述了一个名叫伸子的年轻女性,为了寻求人性的生活从恋爱到自主结婚,却因与丈夫的人生观和家庭观的不一致,最终导致离婚的过程。本论文意在从性支配及社会性别的角度来解读伸子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在当时传统家庭束缚下伸子所表现出的新女性的形象。 第一章,首先对社会性别的概念,社会性别论,与社会性别有关的关键词以及社会性别与女权主义批评的关系等作了大体的介绍,以作为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对于《伸子》的先前研究也作了总结。并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特点和方法。 第二章,主要论述伸子超越时
-
反抗抑或投降
-
作者:
刘慧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位
认同
女性主义
抗争
-
描述:
谭恩美在1991年推出她的第二部小说《灶神之妻》(The Kitchen God’s Wife)评论称其为“谭的第二次胜利”,“他甚至超过了生气勃勃,感人肺腑的《喜福会》。”小说《灶神之妻》依旧围绕着母女关系展开,但谭恩美这次将重心转向了母亲这一角色,用了更多的笔墨描写了母亲在旧中国的不幸遭遇,通过讲述蒋薇丽的故事,谭恩美对中国文化加以挖掘和批判。在旧中国,妇女无时无刻不受父权制的压迫,她们长期受封建礼教和儒家思想的束缚。因此从出生之日起,女性的性别角色就已经被强制性地规定了,那就是一辈子从属于男人,听命
-
徒劳的抗争:性别理论视阈下的《觉醒》解读
-
作者:
李芝蕾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理论
父权制
《觉醒》
抗争
-
描述:
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0-1894)的代表作《觉醒》(The Awakening)发表于1899年。作品出版后,曾在美国文坛引起轩然大波。从专栏作家到评论家,从普通读者到社会上层,无不斥责小说为“病态”、“不健康”,以致小说被禁止收藏,凯特•肖邦也被许多文学团体除名,几年后,抑郁而死。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评论家开始注意到这部小说,把它发掘出来重新分析评论,给予它很高的地位和评价。批评家们主要从女性
-
《骆驼祥子》与《浊流》之比较研究
-
作者:
金香花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蔡万植《浊流》
中韩
老舍《骆驼祥子》
比较研究
女性
-
描述:
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古代开始在各个领域有频繁地交流。特别是文化、文学方面,韩国受到中国巨大的影响。到了近代,东北亚的文化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韩国文学逐渐接受了欧美文学与日本文学的影响。所以近现代中韩文学的关系并不再是单纯地影响关系,而是平行关系。
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老舍的《骆驼祥子》与蔡万植的《浊流》也虽然没有直接地影响关系,而表现出的女性悲剧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基于这一情况,本论文将对《骆驼祥子》与《浊流》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比较研究,以此了解当时中韩两国女性的悲惨的生活状况,以及进一步探索老舍与蔡
-
理解、筹划、爱的世界
-
作者:
魏霞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
理解
筹划
生存
-
描述:
主题及论题陈述:尤多拉.韦尔蒂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南方女作家,她以短篇小说而闻名于世。在西方国家,关于韦尔蒂的研究并不少,但大家似乎都对作品体现的现实主义或某种南方特征十分感兴趣。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关于韦尔蒂的研究,这些研究把注意力放在了作品的南方特征上。韦尔蒂独特的写作风格及写作手法也赢得了研究人员的青睐。我国对韦尔蒂的研究着眼点十分狭窄,基本是对国外的研究进行简单地总结,缺少理论分析。国内的研究文章基本是探讨作品的主题意义或对几个女性人物进行女性主义分析。对使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注意到
-
自我的艺术
-
作者:
翁天月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迷失自我
赖特.莫里斯
怀疑自我
发现自我
转变
-
描述:
赖特·莫里斯(1910-1998),作为一名美国小说家,短篇故事家,评论家及摄影家,曾获得过两次美国国家图书奖。分别是1956年的小说《幻象之地》和1980年的小说《草原之歌》。这极大的提高了他在美国文学领域的影响力。莫里斯在小说中对笔下的主要人物刻画出了不同的自我,特别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分析更是透彻。在上面两部得奖小说中,作家采用分析式的自我表现方式,对其典型女性人物进行了生动的刻画。这些人物刻画充分体现了莫里斯的个性及丰富的创造力,同时也反映作家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的风貌。本文试图通过剖析小说中的女主人公
-
超验主义、浪漫主义、乡土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
作者:
张雪桦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拓荒者
《啊
超验主义
浪漫主义
薇拉·凯瑟
乡土主义
-
描述:
薇拉·凯瑟(Willa Cather 1873—1947)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她以饱蘸深情的笔触和优美诗意的手法,从多个角度描写了19世纪末期美国中西部开拓者顽强坚韧的创业精神和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有评论家把她与亨利·詹姆斯、海明威、福克纳等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相提并论,甚至推崇她为“美国立国以来最伟大的一名女作家”。《啊,拓荒者!》是凯瑟“拓荒文学”(又称“边疆小说”、“内布拉斯加草原小说”)的起点和代表作之一。目前国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与评论主要侧重于三方面:主题(拓荒时代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
-
Trudging along the Journey of Self-exploration: On Louisa in The Man Who Loved Children
-
作者:
廖佳玲
来源:
上海对外贸易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Stead
literature
consciousness
female
Christina
-
描述:
《热爱孩子的男人》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克里斯蒂娜·斯特德于 1938-39 年基于她自己童年的生活经历而撰写的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经典著作。斯特德是 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与帕特里克·怀特齐名的澳大利亚作家”,她的这部作 品曾被誉为“可与《战争与和平》、《罪与罚》以及《追忆似水年华》媲美”的名 著。小说通过讲述一个美国中产家庭中令人发指的家庭纷争,对女性在家庭和社 会中的生存状况进行了严肃的思考;深刻地刻画了 20 世纪早期的女性在当时强 大的父权文化统治下为争取独立、实现自我的艰难历程。恰如斯特德在写给一
-
APPRAISAL OF “ANYAKOR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
作者:
姜江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长篇小说创作
双重标准性道德观
《暗夜行路》
日本文学
-
描述:
志贺直哉历经17年创作而成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演绎了由于女性贞操问题而引发主人公时任谦作的一连串悲剧以及他不断“自他调和”与解脱的曲折历程。 本论文立足于社会性别的角度重新审视日本近代文学作品《暗夜行路》,以小说内容为研究素材,进行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社会性别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文学研究家开始将文学作品与社会学理论结合起来,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很多空白。社会性别的观点倡导个性的张扬,力求摆脱世俗观念的桎梏,肯定个体的自我肯定与选择的权利,同时倡导摆脱男女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结束单一的男女二元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