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雪舞芭蕉
-
作者:
曹运才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体验
感性书写
审美表达
悲剧意识
萧红
-
描述:
萧红是20世纪中国文坛颇具创作个性与浓浓女性意识的一流女作家。她的文学命运不足十年,却留下了100万余字的传世之作,也留给后人无限想象、思考与探索的空间,这就是萧红真正的魅力与耐人寻味的地方。萧红小说视野开阔,意蕴丰富深刻。她始终深藏着对社会底层关怀的情愫和对女性命题的坚守,大大提高了乡土文学的人性深度与女性文学的中国风味。萧红的身上承载了太多作为男权社会中的女人、作为战争中的弱势民族、作为个体生命的苦难。萧红通过对苦难生命的体验与感性化书写,把自身浓浓的悲剧意识投射到了小说创作之中,形成一条红线贯穿她的
-
屈赋中的“美人”象征
-
作者:
李霁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美人
屈原
典型范式
-
描述:
屈赋成功创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凡女、神女、美人,其中美人形象最具有典型意义。屈原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把美人有意识地作为了美政明君的象征,屈原美政明君的理想虽然在现实中屡遭挫折,但屈赋的美人象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成为了历代文人借鉴与学习的典型范式。
-
论《诗经》中的“三美”
-
作者:
林晓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音乐美
女性形象美
《诗经》
意境美
-
描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集,特色鲜明的三美使其表现出浓烈的民族美学气息。三美是指语言的音乐美、意境美与女性形象美。语言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叠字、双声叠韵的联绵词的使用,规范的押韵,重章复沓形式的运用上;意境美主要表现在艺术意境的构成上;女性形象美则表现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
-
电影性别机制的语言编码
-
作者:
王秀芝
来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太奇剪辑
父权
对切镜头
构图
画外音
-
描述:
作为父权社会意识形态大厦至为迷人而有效的组成部分,主流电影以其强有力的电影语言构筑了它的性别机制——欲望的叙事和欲望的语言,它将女性作为客体/他者呈现在片中男性英雄和观影大众的欲望视域之中。此类带有权利色彩的性别机制也是内在于好莱坞式经典电影叙事机制中的男权意识形态话语,即男性欲望/女性形象、男人看/女人被看的镜头模式。本文试从电影语言的角度探讨主流电影中性别机制的建构问题。
-
英雄的心灵之旅
-
作者:
赵攀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雄原型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约瑟夫·坎贝尔
-
描述:
的小说中,现代英雄也可以是女性,正如《到灯塔去》中的莉丽·布里斯科。笔者将结合伍尔夫的个人经历,运用女性主义和坎贝尔的英雄原型理论,对莉丽·布里斯科这一女性形象进行新的解读。
-
别作深宫一段愁:李白宫怨诗赏析
-
作者:
吴雪伶
来源:
飞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古人道,女人与酒是李白诗歌的两大主题。而宫中怨女又是李白诗中女性形象的代表之一。李白于天宝元年至三年在翰林院供职,与玄宗和杨贵妃皆有多次接触,期间曾醉中写下著名的《清平调》三首。他所创作的15首宫怨诗,虽不到其全部诗作的百分之二,但与同时代其他诗人相比,已是不少,且多名篇佳作。本文就采选几首,略作赏析,尝试从这一类诗中,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风貌。
-
雅趣向谁言:妙玉情感新探
-
作者:
唐雪莹
李彩霞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幽尼
雅趣
畸人
-
描述:
妙玉是《红楼梦》中一位独特的女性形象。她身为女尼,却又是性情中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追求,而她的情超越了男女间的情欲。妙玉追求的是高雅的才情——雪水煎茶、品茗参禅、比仙的才华,高洁的性情——雪中红梅
-
灵与肉的变奏曲
-
作者:
吕巍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日本文学史
人物形象刻画
《雪国》
解读
女性形象
变奏曲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川端康成于197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充满了凄美的色彩,其代表作(<雪国>便是最好的的例证.在<雪国>中更多的是通过人物形象刻画来完成作者的这种创作理念的,尤其是其中的女性形象.在作品中,川端康成通过对驹子和叶子的描写,将这种美以一种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向我们传达出来,并且赋予她们以拯救与净化的主题.本文试图从<雪国>中的两位女性形象人手来完成对作品的解读.
-
情与理的困惑
-
作者:
吴永萍
来源:
文学界(人文)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瓶梅》
矛盾性
女性形象
作者意旨
-
描述:
<金瓶梅>以写实的手法,描摹晚明时代的社会情态.中国封建末世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和一夫多妻家庭体制下女性的悲剧命运.在作品的描述中得到了深刻的展示.面对着一个个美丽而智慧的生命在罪恶和血泪中被无情地毁灭,作者的表达矛盾而困惑.本文试以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力图探寻作者的内心孤诣和文本意蕴的矛盾性.
-
苏童小说中红粉情结的成因
-
作者:
李瑞华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年经验
苏童
地域文化
流派影响
女性形象
-
描述:
苏童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江南青年才子们那梦幻感伤的叙事风格,其小说中的许多女性形象曾一度填补了当代文学中刻画女性性格缺乏心理深度的空白,女性在他的笔下显现出富有魅力和意味的侧面。苏童小说中的“红粉情结”,已经引起评论界的关注,本文试从以下童年经验、地域环境和流派影响几个方面探讨苏童小说中这一情结的成因,以期能够更进一步的理解其创作中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