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英雄的心灵之旅
作者: 赵攀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雄原型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约瑟夫·坎贝尔  
描述: 按照美国著名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在他的代表作《千面英雄》中所提出的观点,即东西方的神话都有着一个原型即英雄之旅。英雄的原型从古老的神话来到现代社会经历了不同形式的演变。重要的是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中,现代英雄也可以是女性,正如《到灯塔去》中的莉丽·布里斯科。笔者将结合伍尔夫的个人经历,运用女性主义和坎贝尔的英雄原型理论,对莉丽·布里斯科这一女性形象进行新的解读。
强力 个性 民族化——论曹禺戏剧中英雄原型表述的三个特征
作者: 刘家思   来源: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   特征   英雄原型   强力   民族化   曹禺戏剧  
描述: 曹禺戏剧中英雄神话原型的表述呈现着三个特征 ,一是英雄与强力联结 ,并以自然强力来象征和隐喻主体行动力量 ,且以源于体格与精神意志的主体强力为其本质显示 ;二是英雄人物并不是高大完美的 ,大多以悲剧结局 ,且女性较男性多 ,女性形象较男性丰满生动 ,渗透着曹禺独特的个性心理 ;三是英雄人物逐步走向民族化、中国化
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与紫式部《源氏物语》中的恋母情结
作者: 郑心忆   来源: 东吴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母亲原型   恋母情结   永恒女性形象   英雄原型   孩子原型   集体潜意识  
描述: 永恆女性形象是榮格集體潛意識理論中的原型概念,也是許多人一生所追逐的對象。而在小說中,永恆女性形象在兩位主角的母親身上得到體現,而對永恆女性形象的崇拜轉換成對母親的眷戀,導致兩位主角總在情人身上尋找母親的影子。然而情人只是母親的替身投影,永遠無法滿足主角內心的幻想,所以他們的戀情皆以失敗收場。但每一次失敗的戀情代表著一次次與內在自我的對話,藉其反觀自我而達到自我實現。本文主要探討兩位主角如何在失敗的戀情中發現自我不足,藉其解放自我於戀母情結。論文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以榮格的母親與孩子原型理論來分析母親如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