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梦为蝴蝶也寻花
-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鱼玄机是晚唐著名女诗人,生命虽短暂情路却坎坷。本文从生存环境、社会背景、家庭、个性和异性机缘等方面粗略解读了其复杂的情感世界及原因。 鱼玄机是唐代与薛涛、李治齐名的女诗人,明代锺惺曾在《名媛诗归》赞曰:“玄机盖才媛中诗圣也。”不凡才女经历亦不凡:少女时代即诗名远播,深得温庭筠青睐;十五岁及笄后嫁给状元李亿;一年后入道观;二十四岁时因杀使女绿翘获死刑。故此,不仅其独有的诗歌风格在女性文学史上划下了浓重的一笔,她那充满了悲剧色彩的情路历程更令人叹息无限。
-
五四时期小说中的母亲形象:以《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中的小说为考察中心
-
作者:
吴晓琛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亲形象
母性
五四时期
小说
-
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反对封建意识形态,提倡“人的解放”,“女性”也随之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关注的焦点。与之相呼应,在文学上热烈倡导“人的文学”,涌现出一大批女性作家,以及大量以女性尤其是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在这些身份各异、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中,“母亲”尤其具有代表性。作为最典型最复杂的女性社会身份之一,“母亲”的内涵随着时代主流话语的变化而变化着。五四文本中的母亲形象逐渐打破了传统的被父权话语命名的刻板印象,向现代转变。 本文在吸收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
《醒俗画报》及其性别意识研究
-
作者:
李文健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制度
话语权力
醒俗画报
性别角色
-
描述:
第一次提到了历史的日程上。除了男性倡导者,一些知识女性也自觉地投入到妇女解放运动之中,做“女国民”和“国民之母”成为那个时代的进步潮流之一。从创办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报刊来看,无论倾向改良或革命,也无
-
论乌利茨卡娅的创作观
-
作者:
刘垣菲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作品主题
柳·乌利茨卡娅
创作特点
女性文学
-
描述:
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夫娜·乌利茨卡娅(ЛюдмилаЕвгеньевнаУлицкая,1943——)是近几年来俄罗斯文坛最受欢迎的一位女性作家,因其作品中塑造的独特的女性形象、细腻的情节描写等创作
-
揭开母亲的面纱
-
作者:
王丽红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少红
母亲形象
影视作品
-
描述:
母亲”;或者是完全被父权制所规训,成为其的“帮凶”和“共谋者”。李少红作为中国“第五代”女导演中的翘楚,她的作品
-
扑火的“飞蛾”
-
作者:
龚颖灵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青
女性意识
日常世俗化
新女性形象
欲望叙事
-
描述:
苏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地位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代表女性话语的真正出现:从宏大叙事到女性言说,从不自觉的男性审视到对女性异化的批判,从女性欲望的规避到正视,她的小说抓住真实可感的物质和肉体,以身体心理学的方式摆脱死亡的恐惧,塑造了一批在半新半旧尴尬的困境中抗争的新女性,她们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经济独立,追求性别独立。从这方面讲,她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通俗小说家。她不光继承了五四的新文化传统,并把它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文学史上显示出了自身的独特价值。并对当代的日常世俗人生写作,躯体化写作产生了直
-
诠释黑人社会的新视角-解读爱在莫里森《爱》中的功效
-
作者:
彭博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美国文学
《爱》
社会身份
黑人社会
黑人文化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最重要的黑人女作家之一,黑人妇女问题一直是她创作的重点题材。她深受女权主义影响,把争取种族平等和妇女解放作为终身事业。她的作品大多关注黑人的苦难经历,尤其是黑人妇女。描写其在白人主导的社会中所遭受的压抑及压迫。借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莫里森向读者重新展现了黑人奴役的历史。 《爱》是她2003年新发表的一部作品,体现了她对黑人社会的新思考。不同于以往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人黑人社会内部,通过对其内部矛盾的揭露,试图寻找一种方法使黑人在白人主导的主流社会中找到自己的
-
《紫色》主人公寻求自我过程的心理变化分析
-
作者:
李徽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艾丽丝.沃克
心理变化
《紫色》
寻求自我
-
描述: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最著名的黑人妇女作家之一。沃克因其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1982)获得了普利策奖而闻名遐迩。她笔力遒劲,富于表现力地描写黑人妇女为争取性平等和精神再生而进行的斗争。对沃克而言,黑人妇女是希望和再生的象征。作者通过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强调妇女团结起来同消极的社会机制作斗争的重要性。沃克继承和发展了美国黑人文学的优秀传统,并吸取了现代美国小说创作的各种表现手法,使《紫色》集美国南方文学,黑人文学和妇女文学之所长,在内容上有所突破,在艺术上有所创新,使《紫色》成为美国黑人文学的里
-
析谭恩美《灶神之妻》中的人物温妮
-
作者:
刘平丽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桥梁
载体
觉醒
《灶神之妻》
-
描述:
谭恩美擅长于描写华裔社会中的种种关系,包括家庭关系,男女关系,女性关系,尤其是母女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关系的探究,她再现了美国华裔女性及其后代的生存现状。谭恩美小说中的两代华裔女性生活在东方信仰和西方的价值标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中。她们不断努力寻求自己的身份,并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在《灶神之妻》中,谭恩美以母亲黛西·谭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塑造了一个女性人物温妮。本文旨在对温妮这一人物进行剖析,通过对温妮的剖析,本文一方面分析温妮这一人物的作用:在远离故乡的美国,温妮是中国传统与文化的载体,连接过
-
娜拉的中国变形记
-
作者:
焦玉琼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作家
过程
娜拉
中国化
命运
-
描述:
论文以五四中国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为讨论的核心,以其对待命运的态度变化为线索,力图展现娜拉形象中国化改造的渐进的、动态的过程。第一代女作家的出现开辟了五四时期娜拉中国化变形的另一处风景。她们由于自身性别的局限,作品中没有了男性作家指点江山的精英意识。这固然使她们的作品失去了某种深度和内涵,但是换个角度再看,她们的创作却更能够走进女性的内心。她们对娜拉中国化的探索更能够秉持一种平等的态度去体味女性由觉醒到反抗的心路历程,且将其进行记录。于是,女性作家以其独有的视角和独特的创作将其对娜拉的中国化改造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