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
浅论严歌苓隐蔽的女性主义:以《一个女人的史诗》为例
-
作者:
卢星伊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缺席
女性形象
严歌苓
女性主义
姐妹情谊
-
描述:
女作家严歌苓曾认为自己的作品有一定的女权主义蕴含其中,而自己却不喜欢美国式的女权主义。本文以《一个女人的史诗》为例,从她对陈规女性形象的突破和局限、男性的缺席及在场、姐妹情谊等几方面浅论严歌苓隐蔽的女性主义。
-
迷茫的快乐 寂寞的清醒:论施叔青《香港的故事》的女性意识
-
作者:
余娜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颠覆
创作
女性
-
描述:
本文意在探讨施叔青在《香港的故事》里展现的现代都市女性世界,研究作品中具有颠覆意义的女性形象,发现作家通过作品揭示了女性深层的本能欲望,并以这些女性和男性的交往过程来消解传统的男权。同时,本文指出在《香港的故事》中,作家从女性自身独立的角度探讨了女性和创造力的问题。可见,女性生存于男性社会中要真正平等自主绝非易事。
-
试论《列女传》的人物形象
-
作者:
焦庆艳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仁智
爱国
形象
贤妻良母
节妇贞女
-
描述:
刘向《列女传》塑造了一系列异彩纷呈的女性形象:诸如教子有方、匡夫以道的贤妻良母;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爱国女子;仁智聪慧、能言善辩的才智女子等,极大丰富了我国古代妇女形象的画廊,从而有力驳斥了"列女"是谓"烈女"的无稽之论。
-
简析薇拉·凯瑟对女性人物的双重态度
-
作者:
李文华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重态度
男权思想
薇拉·凯瑟
女性人物
-
描述:
本文通过对著名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两部小说<波西米亚女郎>和<一个迷途的女人>的对比解读,简要分析了作者塑造的女性形象.并且提出作者对女性人物的双重态度,即:主张女性应该具有理性和独立自主的思想:但同时也表达了女性人物的一生还是应当以好男人为其人生支撑的男权思想倾向.
-
抗战时期妇女指导委员会的性质探析
-
作者:
夏蓉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指导委员会
妇女动员
性质
妇女工作
-
描述:
抗日战争时期,妇女指导委员会被公认为推动全国妇女工作的总机构。不过,女国民党员不断呼吁设立中央妇女部、妇女指导委员会人员期待妇女工作纳入行政机构、妇女指导委员会无力对各地妇运团体的申诉、请求以及经费
-
论《西游记》的女性类型及其变化的意义
-
作者:
杨林夕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仙女
妖女
凡女
《西游记》
情欲观
-
描述:
《西游记》通过对全体女性的分等、类型女性的分级、个体女性的分解,说明了仙女、凡女与妖女是三个依次递降的等级层次,即无情无欲的是仙女,是理想的女性形象;有情欲但能理性对待的是凡女,她们要为之付出代价
-
广告中女性装饰媒介的符号意义
-
作者:
尹小玲
来源:
长江学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装饰媒介
符号意义
女性
-
描述:
向女性推销身体装饰媒介的广告,通过展示种种装饰媒介对女性身体的修饰与塑造,制造理想的身体范本,召唤女性重塑身体,重塑自我。而这种重塑在某种程度上偏离自然,导致女性形象的单一化和女性价值的身体化。
-
立足新的形势 推动妇女理论创新和妇女事业发展:在《妇女研究论丛》创刊百期座谈会上的致辞
-
作者:
王卫国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妇女研究
事业发展
全国妇联
妇女运动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始终坚持
妇女发展
理论创新
座谈会
妇女报刊
-
描述:
今天,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在这里举行《妇女研究论丛》创刊百期座谈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此,我代表全国妇联宣传部和中国妇女报刊协会,向《妇女研究论丛》杂志出刊百期纪念表示热烈祝
-
阿里斯托芬女性剧中的反讽以及剧中文本的女权主义阅读分析
-
作者:
乐蔷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里斯托芬
女权主义
反讽
《利西翠妲》
《公民妇女大会》
《地母节妇女》
-
描述:
斯托芬作品中的女性通过努力而得以涉入到公共事务领域并取得成功,而在当时社会,女性涉入公务被视为是对社会的侵害。女
-
女中豪杰何香凝
-
作者:
沈智
来源:
大江南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何香凝(1878~1972),生活在19、20世纪近代中国大变动的年代.绎历众多复杂政治斗争的旋涡,以强烈的爱国热情,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推翻清皇朝,协助制定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积极推行国共合作。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并为祖国的统一与繁荣富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她是杰出的政治活动家、中同近代妇女运动的先驱,也是闻名遐迩、富有骨气的女画家。她与革命伴侣廖仲恺先生在近代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