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761 条
-
关于高校妇女组织工作的新探讨
-
作者:
李燕
来源: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校
探讨
妇女工作
-
描述:
分析了当前高校知识女性群体的特点、思想状况以及时代对她们的新要求 ,论证了在新形势下 ,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实现高校妇女工作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新突破。
-
国际妇女节起源考
-
作者:
孔寒冰
来源:
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
示威游行
社会主义政党
中国妇女运动
第二国际
妇女选举权
起源
蔡特金
妇女节
国际妇女
-
描述:
在我国关于国际妇女节的起源,广泛流传的说法是: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的纺织女工为了争取8小时工作制和选举权,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在1910年的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上,被誉为“无产阶级妇女运动之母”的克拉拉·蔡特金提出将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 笔者近年在研究蔡特金的生平中发现,世界上首次庆祝妇女节的活动并不是在3月8日,国外对这个节日的起源还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1889年7月在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上,德国女工代表蔡特金发表了关于妇女劳动
-
女性文学批评中“拒绝对话”现象的分析
-
作者:
王艳芳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学研究者
中国女性文学
文学研究界
女性文学研究
小说作品
贞操问题
本土文学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近年来的文学批评热潮中,女性文学批评不可避免地渐渐成了一门“显学”,这样说绝没有拔高或贬抑的意思。首先女性文学创作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构成了研究的基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涌人,又强烈地吸引了一大批中国本土的从事女性文学批评的学者,共同的女性经验和审美取向使她们发现了存在于异域和本土女作家创作之间的众多相契之处;其次女性文学批评方法在不断借鉴精神分析学、语言学和解构主义等批评方法的同时丰富和完善了本身的理论内涵,并以其激越的立场和鲜明的思辨性对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中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说明性和分析力,因而风
-
走向边缘的女性“个人化”写作
-
作者:
尚琳琳
来源:
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作为个体逐渐受到了重视,个体的人在觉醒中被确立。由于女作家远比于男作家的敏感性,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率先走向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在作品中逐渐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发现,对女性的生命形态的描述。在一些创作中,由于过分突出女性的女性意识、个人化意识,而陷入了狭隘的境地,完全脱离“宏大叙事”的“束缚”,走向了一种超性别意识的边缘化写作中。他们的这些个人化写作无外乎只是对男性中心话语的一种消解与对抗,并非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目标。我们应该营造一种多元化的、关注社会与人类的、突出女性意识与生
-
女性角色——审美视角的考量
-
作者:
何其敏
来源:
女性与社会发展——第二届妇女发展国际研讨会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角色
审美视角
历史审视
-
描述:
当人们回顾过去的20世纪中世界上女性群体地位的变迁,不能不注意到以女权主义为代表的妇女解放运动的三个高潮,虽然这些高潮在每个国家的反映各不相同,其效果既不统一,也不尽如人意.但是它无疑为我们思考21世纪的女性问题提供了参考的纬度和理论的启发.
从新中国的女性研究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冲击下,不可避免地会卷入多元文化的交流与撞击中.实际上,当我们的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多地强调丰乳的美丽,对女性的消费引导越来越倾向于被动享受和可爱温柔的时候,当专职太太的讨论成为一个重要话题的时候,世界女权运动以及
-
男权思想统照下的女性世界--浅谈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几个女性形象
-
作者:
丁红梅
王圣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世界
妻性
男权思想
-
描述: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男权主宰着一切.女性则被男权社会、被道德礼教规范成了逆来顺受、温良贤惠和最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一种角色--女人的妻性.综观中国古今文学,绝大多数的女性形象突出地显示出妻性的特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再一次突出地塑造了几位妻化的形象,构成了该作在男权思想统照下的女性世界.
-
蒙昧的女性意识——《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文学特征
-
作者:
闵婕
来源: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女性意识
女性
-
描述:
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以独到的女性视角消解了传统的男性中心话语权。在一定程度 上构筑了女性主体意识。但作品中宣扬的恋爱规则与婚姻范式,却暴露出其沿袭男权社会思维模式的局限性, 这种进步与局限性共存的蒙昧的女性意识形成了《傲慢与偏见》独特的女性文学特征。
-
浅论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唐淑惠
来源: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白
诗歌
女性形象
-
描述:
李白多首诗歌以女性为题材 ,这与其出身、社会地位、阅历等息息相关。他将女性作为表现自己文学主张、展示自己崇尚自然的创作原则和方法的载体。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 ,因而寻找另一种呐喊的方式 ,他借助了女性 ,从这个社会的另外一半主体来透视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 ,女性是他对社会观点的“传声筒”。李白潇洒俊逸的风格与其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息息相关。
-
论凌叔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庄晓敏
来源: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凌叔华
女性形象
文化意蕴
-
描述:
最能体现凌叔华小说创作意义的是她的小说集《花之寺》和《女人》,因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时代新女性”,而被称为“新闺秀”小说的代表。不管当初这个称谓是褒是贬,但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凌叔华小说中的闺秀形象有深远的文化意蕴:这些女性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化育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类女性身份中与生俱来的特质的必然结果。
-
论女性领导者的领导艺术
-
作者:
张丹
来源:
人才开发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际交往
领导艺术
领导者
思维方法
领导角色
女性领导干部
女性形象
全局和局部
得饶人处且饶人
女性领导
-
描述:
本刊为了热烈祝贺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特在封面刊出第19届(盐湖城)冬季奥运会为祖国创纪录获得两枚金牌的杨扬肖像;又特别刊出专栏共四篇关于妇女人才开发的文章。这些文章理论联系实际、宏观紧扣微观,生动、开拓;是当前促进妇女思想解放的有力精神武器。不仅占半边天的妇女界值得重视;希望上下领导、全社会对妇女在新的大好时期的继续解放、发挥更大的潜力和作用,予以大力关注和热烈支持。
<
1
2
3
...
16
17
18
...
75
76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