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我们真的可以摆脱男权文化中心主义吗?:从历代女性文学及文化现象说男权社会的影响
作者: 翟澍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语境   女性文学  
描述: 在女性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男权中心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依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根深蒂固的男权观念在文化语境中的凸现就显得更为复杂和隐蔽。这一切在大量文学艺术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本文从我国历史上的女性主题文学出发,结合男权文化中文主义的特点,阐述作为宏观语境的历代男权中心文化对于女性文学发展的影响。
人物专题数据库的构建及其数据挖掘探索——以中国女性人物专题数据库构建为例
作者: 谢嫚   来源: 现代情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数据挖掘研究   中国女性人物   专题数据库  
描述: 尝试在构建中国女性人物专题数据库的实践过程中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帮助学术研究者对这些人物在社会发展及其自身发展的某个具体层面中所呈现的典型现象进行分析。力图改善以往专题数据库建设在这方面局限性,为研究学者搭建更加深层次信息分析的研究平台。
性别平等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广西民族大学“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暨性别平等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论坛”综述
作者: 甘品元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研究   “三八”节   和谐社会   性别平等  
描述: 在广西民族大学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暨性别平等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论坛上,学者们就性别平等与女性研究、性别平等与和谐社会、性别平等与民族发展等专题达成了许多共识,也提出了新的问题。
女性视域下当代中国人性爱状态的审美透视:重读王安忆的“三恋”
作者: 单元   来源: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恋”王安忆   审美透视   当代性爱生活   两性观念   女性视域  
描述: 王安忆的三恋从性爱角度对人性做了深入探讨,向读者展示了人面对自我和本真状态时的一种思考、审视与困惑,写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以及性爱的无限可能性和丰富性。作者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笔触和浪漫审美情怀,把人世间男女的生命本能和性心理写到了极致,尤其对当代中国人性爱状态的审美透视和哲理思索,既大胆直率,又深邃别致,至今仍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认真重读并深入研究。三恋系列小说能在80年代初问世,小说中的两性观念和对中国人性爱生活的审美透视能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是与王安忆的大胆、敏锐分不开的。它们的问世表明王
构建加拿大文学中的一个“神话”:评玛格丽特·劳伦斯的马纳瓦卡系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袁子璇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劳伦斯   “马纳瓦卡系列小说”   加拿大民族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玛格丽特·劳伦斯享有“当代加拿大文学教母”和“战后加拿大文学的卓越塑造者”之声誉。其马纳瓦卡系列小说对于20世纪六十年代及随后的加拿大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加拿大民族文学的典范。 马纳瓦卡系列小说是以同一个虚拟的草原小镇-“马纳瓦卡”为背景而创作的五部系列小说:《石头天使》、《上帝的玩笑》、《住在火里的人》、《笼中鸟》、《占卜者》。这五部小说分别讲述了加拿大女性所面临的困惑、压力与妥协,剖析了女性顿悟、反叛与独立的艰难历程,探讨了加拿大文学中“幸存”这个普遍性主题。在马纳瓦卡系列中,劳伦斯塑
背负十字架的生命苦行—论中国当代文学中女性形象自杀的存在主义投影
作者: 王佳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死亡意识   走出劫难   存在主义   自杀情结  
描述: 自杀现象是与人类的成文历史一同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历史记叙都说到了自杀的事情。看来,人一旦有了文字能力就懂得在与世界的赌博中,能骄傲地证明:如果活着没有意义,死总有意义! 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现代、后现代各种文学观念以及西方哲学思潮大量的涌入中国,叔本华、柏格森、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萨特、弗洛伊德等哲学学说带给中国当代作家看待社会、人生全新的视角。本论文收集了大量当代小说中女性形象自杀的典型例子,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纳,通过作家们在小说中对女性人物自杀的剖析,传达给读者的思考,以及呈现出来的独特的审美意
继承与发扬——《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美国黑人女性自传传统研究
作者: 霍侠   来源: 宁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   发扬   自传传统   《笼中鸟》   继承  
描述: 玛雅·安吉罗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她涉足了众多领域,从事了各种职 业:自传作家、诗人、编剧、歌手、舞蹈家、演员、导演、编辑、政治活动家,这一 切为她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然而,安吉罗给美国文学带来巨大影响的还是她的自 传作品。《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出版于1970年,是安吉罗自传系列作品中的第一 部。小说再现了作者童年和少女时代的坎坷经历。自出版以来该书获得了众多好评。 至今,有众多评论家和学者已就玛雅·安吉罗的《我知道笼中鸟为何唱歌》中的 主题,人物,象征,互文性及叙事技巧等各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撰写
论社会底层女性人物在歌剧中的艺术表现:以威尔第、普契尼歌剧中薇奥列塔、穆赛塔为例
作者: 高娟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穆赛塔   歌剧   薇奥列塔   悲剧性   女性人物  
描述: 薇奥列塔和穆赛塔分别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和普契尼笔下经典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从歌剧中薇奥列塔、穆赛塔的创作特色和薇奥列塔、穆赛塔的角色魅力及审美价值两个方面去探讨,对这两个善良的、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社会底层女性的悲惨命运进行了一个全面深刻的挖掘。 第一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薇奥列塔、穆赛塔的创作特色。首先是从对剧情的情感体会上去论述薇奥列塔、穆赛塔的爱情观及善良崇高的内心;其次是从对两首主要唱段的分析和矛盾交织下的声音形象的塑造及角色的戏剧张力对剧情和音乐表现的推动及丰富去论述角色的戏剧性;最后是对薇奥列塔
从英雄、非英雄到反英雄:对《简爱》、《藻海无边》和《夏洛特—简爱的最后旅程》中女主人公的群像研究
作者: 李颖娟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雄   非英雄   反英雄   社会历史批评  
描述: 国内外对《简爱》和《简爱》的前篇《藻海无边》从不同视角、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的研究可谓不胜枚举。但对2000年出版的《简爱》续篇《夏洛特》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把这三个文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但是笔者认为这三部作品不但在情节上而且在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上都有紧密的关联性。 从这一个研究点入手,笔者选择《简爱》、《藻海无边》和《夏洛特》这三个联系紧密的文本作为论文研究对象。在分析的过程中,以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为指导,以文本细读为依托,论文对三部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展开对比讨论。通过分析和比较《简爱》中的简
在自我和他者夹缝中的柳美里文学:以《在石头上游泳的鱼》、《家庭电影》、《女学生之友》为中心
作者: 姜海燕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系   他者   寻找自我   家庭  
描述: 在当代社会,人的“自我”正在逐渐变得空洞。文学创作者们不断探索如何用新的形式和方法来反映当今社会的“自我”和“他者”。韩裔女作家柳美里,用敏感的笔触捕捉到这个激流涌动的时代的变化,从她过去不幸的个人体验出发,赤裸裸而又深刻地描写了家庭成员之间、自我与他者之间扭曲的“关系”,刻画出个人的丧失感和孤独感。本论文选取柳美里第一期的三部代表作——《在石头上游泳的鱼》、《家庭电影》、《女学生之友》,分析和论述了作品中柳美里如何表现“自我”和“他者”这一文学命题。在此基础上,意图阐明柳美里文学的理念、本质和社会性。第
< 1 2 3 ... 162 163 164 ... 265 266 2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