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006 条
-
解读《日用家当》中蒂的形象
-
作者:
杜寅寅
来源:
科技资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塑造
女性主义
文化遗产
-
描述:
《日用家当》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1944——)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作者通过对待家庭文化遗产“被子”的不同态度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三位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本文旨在对蒂的人物形象重新定位,从而发现蒂身上所特有的,代表当代美国黑人的文化遗产观和对抗压迫的鲜明特点。
-
“她需要温暖”——重读《寒夜》并从《寒夜》说起
-
作者:
范水平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金
关怀女性
尊重生命
-
描述:
重读《寒夜》,发现末尾"她需要温暖"的呼唤才是作品的关键所在,因为这不只是对曾树生个人悲剧的同情,更是对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尊重与关怀。这是巴金一以贯之的创作心态与成功实践,并非表现了所谓以"男性中心意识"设置女性形象的"致命缺陷"。
-
美狄亚、费德尔与蘩漪形象比较
-
作者:
徐伟
来源: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悲剧抗争
费德尔
美狄亚
女性形象
-
描述:
妇女对悲剧命运的抗争在文学史上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各种压迫面前,女性表现出相似的反抗态势。美狄亚、费德尔与繁漪所处的时代不同,地域空间相异,但她们的遭遇与不幸、反抗与斗争却十分相似,在各自的婚姻爱情体验中都存在相似的精神压抑与极大的苦闷。
-
试论郁达夫《沉沦》中的日本形象
-
作者:
段水红
来源:
科教文汇(上旬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他者
日本
男性
-
描述: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中国留学生与日本女性的情感纠葛为叙事框架,塑造了不同的日本形象。相对于乌托邦色彩浓厚的女性形象,作为集体想象物的男性形象具有更多的意识态性。这些形象在言说他者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反观作为弱国子民的自我。
-
探求神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论简爱的宗教皈依之路
-
作者:
刘秀梅
来源:
大学英语(学术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神性
宗教观念
简爱
-
描述:
《简爱》成功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一个经典女性形象,其独立自尊的生活态度及争取平等的爱情观念备受赞誉,而其矛盾复杂的宗教观念饱受争议。本文试从作者生活背景的宗教溯源、作品典型人物的宗教色彩及女主人公的自我救赎等角度探讨简爱的宗教皈依之路。
-
阴霾下的曙光——谈《茫茫的草原》中的笃日玛形象
-
作者:
陈岩
来源: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知价值
笃日玛
女性意识
-
描述:
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不仅融入了作者对草原人民深深的热爱和同情,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认知价值。其中,笃日玛是作品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蒙古族女性人物形象之一。
-
成长中的叛逆者——运用“人格发展理论”解读米兰达叛逆性格的形成
-
作者:
奚昕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兰达
反叛性格
埃里克森
自我同一性
-
描述:
美国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的"米兰达系列小说"描写了少女米兰达在二十世纪之交的美国南方的成长经历,塑造了一个独立、叛逆的女性形象。本文运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追溯了米兰达从婴幼儿经青少年直至成人的各个发展阶段,探讨了她的家庭背景及社会环境对其叛逆性格形成的影响。
-
试论郁达夫《沉沦》中的日本形象
-
作者:
段水红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他者
日本
男性
-
描述: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中国留学生与日本女性的情感纠葛为叙事框架,塑造了不同的日本形象。相对于鸟托邦色彩浓厚的女性形象,作为集体想象物的男性形象具有更多的意识态性。这些形象在言说他者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反观作为弱国子民的自我。
-
不纯真年代的广告
-
作者:
侯虹斌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品性质
轩尼诗
广告表达
年代
广告创意
性感
女性形象
男人
男性
暗示
-
描述:
在广告表达的传统中,女性往往代表美好和魅力,她们的形象总是被用做商品性质的喻像。比如酒。在芝华士广告里,一个气宇轩昂的老男人身边,坐着一位媚眼如丝的妖艳女子,时不时抛个眼风过来,让你沮丧地体会"不得不承认,人生有时不公平"。而轩尼诗更露骨,凹凸有
-
简·爱与苔丝——两种性格,两种命运
-
作者:
王莉
张瑞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感情
幸福观
抵御能力
-
描述:
《简·爱》和《德伯家的苔丝》的写作时间相隔约半个世纪,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的境遇与对命运的选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二者都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却有直接与间接之别;二者性格都贴近自然、自由,在表象上却有果敢与温驯之别;二者都是作家对女性形象塑造的新探索,但各自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