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629 条
-
学术推进与范型新建──评《女性学概论》
-
作者:
杨俊蕾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科
女性学
女性
-
描述:
本文介绍了《女性学概论》一书的学术体系和结构,强调了此书对于推进女性学学科发展的意义。作者认为此书整合了其它学科的大量新知,吸收了西方先进理念,展示了此书在学科创新及范式建立方面的贡献。
-
美国高等教育与女性学研究
-
作者:
马万华
来源: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女性高等教育
性别差异
女性学研究
-
描述:
美国女性高等教育始于 18世纪下半叶 ,经过 2 0 0多年的努力 ,美国女性的高等教育在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水平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并没有解决她们在社会参与中受歧视的问题 ,尤其表现在参政议政和高收入领域 ,女性明显处于弱势。女性学研究的兴起向人们揭示在社会化过程中 ,女性与男性成长的经历是不同的。女性的道德观、认知观和对生活的价值取向都与男性有差别。所以 ,传统的以强调“理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模式和以“竞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就业市场机制对女性的发展是不利的
-
文学创作的女性主义初级阶段
-
作者:
余韶文
来源:
北京纪事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种子发芽
用身体写作
女作家
市场经济
初级阶段
文学创作
自由主义
文学写作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
-
描述:
有图书业内资深观察家认为:2000年是一个女性文学写作格外耀眼的年份,有影响力的作品多出自女作家,有影响力的文学事件也多与女作家有关,并形成了一种现像。于是人们自然而然要问一个为什么?也不必要大惊小怪,不是早有论断说文学其实更适宜情感细腻的女性来操练。更何况同样的作品由女人写来似乎总比男作家多了几分说不清的卖点,特别是万一牵扯到用身体写作一类的敏感话题,温度就更是急剧上升了。在保守与封闭的年代和环境里,女人总是不甚起眼的。而女性似乎就是为改革开放而生的,一旦自由主义的春风吹拂、市场经济的种子发芽,女性写作
-
论张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廖琴芳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洁
女性形象
小说
短篇小说
-
描述:
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坛上,张洁是一位勇敢的女性,以写作具有女性意 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张洁的小说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 尤其是知识女性形象。在张洁最初的创作中,女性形象的理想色彩较浓,艺术表 现上偏重于浪漫主义方法。进入80年代以来,《爱,是不能忘记的》和《沉重的 翅膀》等作品中的几个女性形象,着重表现妇女的不幸、艰辛和她们在逆境中的 奋斗精神,艺术表现上更多的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近期的《红蘑菇》《只有一
-
明杂剧中的女性天地
-
作者:
李燕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天地
杂剧
女性形象
明
-
描述:
本文着重分析了明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并探讨了造成这一文化现象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及士人风尚。 第一部分为明杂剧综述。概括介绍了明杂剧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义,明前后期杂剧的显著区别,以及明代女性文化较为繁荣,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的社会历史根源。 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明杂剧中的女性形象。由于明代中后期王学左派进步思潮的影响,明后期杂剧体现了作家追求个性自由,高扬人性解放,提倡男女平等等进步社会思想。 第三部分探讨了明杂剧中反映出的妇女解放风潮的成因、表现及影响。从明代士人女性意识的改观和妇女自
-
清代女性戏曲、弹词与性别话语
-
作者:
孙晓靖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扮男装
弹词
女性写作
戏曲
-
描述:
本文将论述时间定位于清代,对象则是女性所创作的戏曲与弹词。试图从女性这一特定创作群体出发,主要以“女扮男装”这一在她们的创作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情节模式为切入点,来探寻当时女性在自身性别认同上的思考及叙述话语与性别的关系,从而整理女性文学传统在某一时段、某些文体上所呈现的面貌。第一章主要从对当时女作家生平的资料记载中整理和推测出她们在写作上的条件和困难,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由此说明,“女扮男装”看似女性对于自身性别的否定,但实际上体现的正是她们对于自身主体价值实现的渴望。第二章则从叙述话语与性别的角度
-
《山地语言》中的女英雄——兼评品特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岚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特
戏剧
山地语言
女性形象
-
描述:
品特在他的主要戏剧作品中对女性的描写往往带有性别歧视的色彩 ,侧重于传统的男性视角 ,将女性仅仅视为妻子、母亲或性欲对象。《山地语言》中的萨拉·约翰逊是品特塑造的唯一一位不受性别歧视影响、既富有人情味又具有斗争精神的崇高女性。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 ,通过分析语言的作用以及人物的语言 ,可提供对品特戏剧的一种解读。
-
凌叔华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
-
作者:
罗雪松
来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凌叔华
女性形象
文化意蕴
-
描述:
最能体现凌叔华小说创作意义的是她的小说集《花之寺》和《女人》 ,因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时代新女性” ,而被称为“新闺秀”小说的代表 ,不管当初这个称谓是褒是贬 ,但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凌叔华小说中的闺秀形象有深远的文化意蕴 :这些女性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化育的结果 ,同时又是人类女性身份中与生俱来的特质的必然结果
-
浅谈《金瓶梅》女性人物描写
-
作者:
刘孝严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小说
《金瓶梅》
创作观念
女性人物
-
描述:
《金瓶梅》以世俗女性为描写主体,反映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作品以明代后期现实为背景,在世俗家庭环境和场面中刻画女性人物,在婚姻家庭矛盾纠葛中表现女性人物的自我意识,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使女性人物塑造达到新水平,开创了中国古代小说女性人物刻画的新局面。
-
新形势下的妇女权益维护
-
作者:
顾秀莲
来源:
求是杂志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维权工作
中国
民主法制
就业权
妇女权益
妇女工作
-
描述:
20世纪是人类历史巨变、社会重大发展的世纪,21世纪更是全球激烈竞争、日新月异进步的新世纪。世纪交替,千元复始,中华民族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始新的伟大进军,中国妇女运动和妇女事业也将迎来新的世纪跨越。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带领广大妇女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维护妇女权益,谋求男女共同进步与发展,是我们的一项重要课题。
<
1
2
3
...
15
16
17
...
61
62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