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的复杂交织: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简论
作者: 黄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教思想   进化向善论   《德伯家的苔丝》   悲剧意识   叙事手法  
描述: 在英国文学史上,托马斯·哈代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和诗人;《德伯家的苔丝》则是其最受读者喜欢的经典小说名作,为众多评论家所关注。小说描写一个乡下女孩先被一个男人诱奸又被另一个男人遗弃的命运;主人公苔丝是英国文学中最突出的女性形象之一。苔丝的悲剧反映出资本主义入侵乡村后破产的农民在向劳工转化过程中遭受的种种灾难。造成其悲剧命运的,不仅有深刻的经济和阶级根源,而且还有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方面的因素,苔丝自身的道德与宗教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本论文包括引言、主体内容(第一章至第三章)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简要介绍
戏剧魅影
作者: 张英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气概   不在场的存在状态   男同性恋   田纳西·威廉斯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他不但创作出优秀的剧作,而且极其多产,在四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创造出一百多部戏剧,其中许多至今仍被视为经典并活跃于戏剧舞台。作为一名同性恋剧作家,威廉斯曾不断地在他的戏剧中表现同性恋这一主题,并塑造了一批个性独特的同性恋形象。但是,从五十年代到今天,几乎所有研究威廉斯剧作的学者都认为,南方女性形象是他写作的亮点和主要成就,因为他重墨之下的布兰奇、阿尔玛和阿曼达等南方女性形象已成为文学史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而与此同时,他笔
论茅盾以民族资本家为主体的英雄叙事
作者: 卜繁燕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雄情结   英雄悲剧叙事模式   茅盾   吴荪甫   《子夜》  
描述: 茅盾塑造了“时代女性”与民族资本家两大人物形象系列,但是与“时代女性”形象的研究相比较,民族资本家形象的研究还嫌不够。而从现有的民族资本家形象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由于长期受到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并未充分地揭示出这一形象系列所包含的丰富意蕴。本文试从主人公、作者、读者三个维度入手对这一形象作深入的探究。第一部分从具体文本出发对民族资本家形象进行分析。民族资本家通过其代言人吴荪甫表现出悲剧英雄的特点。这一特点除了人物自身的显在表现外,还有一个潜在的叙事原因。透过纷繁芜杂的话语形式,在《子夜》中,会看到它的原型
“沉沦”与“本真”
作者: 郭向宇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沉沦   昆德拉   自我   探索   本真  
描述: 米兰·昆德拉,1929年生于捷克,1975移居法国。他是当代捷克作家中极少数获得国际声誉的一位;其作品以浓厚的哲学意味以及大量的政治与性描写而著称。然而,如果以此而认为他是哲学家或只对政治和性感兴趣的人,就会误读其作品。事实上,他正是通过触摸人类心灵深处的隐秘,揭示人类生存的本真状态,从而探讨人类本真与自我的存在。 有很多学者注意到昆德拉笔下的女性形象,但纵观近年来对昆德拉作品的研究,只有在分析某些具体作品以及灵肉分离的问题时才略有提及;呈现出分散研究较多,集中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将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置于整
萧红小说的原型解读
作者: 程金芝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启蒙   神女原型   萧红小说   原型批评   集体无意识  
描述: 萧红,这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女作家,创作生涯只有短短的十年,作品总量不足百万字,却长久地吸引着研究者的目光。对萧红的研究,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她生前好友所作,发表追忆文章,评论其作品。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采用新的研究方法,从不同方面对她的作品展开探讨,除作家研究之外,还有文学史研究,女性主义研究,比较文学研究,小说的艺术特色研究等。在众多的研究中,唯独没有系统地从原型角度进行解读的,从而萌发了欲从“原型”角度解读萧红小说的念头。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明确地将
论沈从文笔下的男性
作者: 冯晓品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沈从文   希腊小庙   作品   男性  
描述: 沈从文笔下的女性研究者众多,其笔下的男性因为形象不够鲜明而较少得到关注。笔者认真研读了沈从文的作品集后发现,沈从文笔下的男性数量远远多于女性,男性涉及的社会层面更为广泛,沈从文“用下层人民中保留的健康、纯朴、充满活力的道德元素来救治虚伪、怯懦、自私的民族老化症”这一写作理想就是由男性来承担的。为了弥补作为个体形象不够丰满的缺陷,笔者尝试着将沈从文笔下有代表性的男性集中起来,遵循大多数研究者的分类方式分为都市男性和乡下男性两类,每一类下面再按职业、社会地位的不同细分,希望能以“量”的优势来弥补“质”的不足,
《再生缘》思想研究
作者: 张思扬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再生缘》   进步性   思想   局限性  
描述: 《再生缘》是清乾隆时期钱塘才女陈端生的弹词杰作,在民间影响相当广泛,作为弹词小说的代表作,《再生缘》以其卓越的思想与艺术成就,不仅在中国俗文学史上,而且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再生缘》的思想内涵为研究对象,从儒释道思想、美学思想以及与当代电视剧改编的比较三个方面,综论《再生缘》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并将其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对《再生缘》的思想作整体全面的探讨。本论文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具体内容概述如下:绪论对《再生缘》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梳理,阐明本文的研究视角和
孙惠芬小说创作论
作者: 赵丽凤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价值意义   艺术特质   孙惠芬小说   主题意蕴  
描述: 因为“乡土”和“女性”的身份标示,孙惠芬成为当代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但其小说的意义都不仅仅囿于对当下农民处境的现实关照,理解孙惠芬和她的小说不能不深入体会其对人类精神和心理世界等形而上具有终极意义问题的思考追问。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空缺,本论文采取系统研究的方式,借鉴“乡土小说”和“女性文学”两个基本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全面阅读孙惠芬小说、自述、访谈、期刊评论、学位论文等现有资料和广泛涉猎相关文献理论资料的基础上,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重点结合创作主体的内在理念对其30多年的小说创作进行梳理探究,从创作
铁凝与新时期文学
作者: 闫红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价值   新时期文学   现代性   身份写作   铁凝  
描述: 作为新时期文学重要的贯穿性作家,铁凝是一个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复杂存在.她的创作虽与新时期文学主潮若即若离,却与新时期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存在着一种更深刻的默契.论文揭示了铁凝以多重身份的写作(政治身份、知识分子身份、女性身份、知青身份)全方位的参与了新时期文学的建构,这几重身份既矛盾碰撞又和谐统一,形成了既重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伦理价值规范,又尊重生命意义和个体自由超越的现代性价值理念,拓宽了当代文学的精神边界;她极具东方美学思想的"中和之美"的审美建构,实现了文学与时代精神之间的和谐平衡.她是一个既受大众文化欢
论许鞍华的电影创作
作者: 谢丽娟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许鞍华   艺术风格   主题意蕴   女性形象  
描述: 许鞍华是一位坚持文艺类型片创作的导演,多年来她一直用自己平实冷静的镜头反映着社会的千姿百态,用充满人文关照的情怀述说着边缘人物的平凡人生,从《疯劫》(1979)到《投奔怒海》(1982),从《女人,四十》(1994)到《天水围的日与夜》(2008)再到《桃姐》(2012),她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好影片,许鞍华现如今已经成为香港文艺电影的唯一标识,在香港影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尝试在对许鞍华的电影作品的整体关照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比较研究法探讨许鞍华对漂泊与寻根主题的阐释,并探析她的作
< 1 2 3 ... 15 16 17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