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再生缘》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 耿佳佳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再生缘》   流传   地位   影响   陈端生   孟丽君  
描述: 《再生缘》一书被陈寅恪誉为“长篇七言排律之佳诗”,郭沫若更是认为其可与《红楼梦》并称“南缘北梦”。陈端生本人也被誉为天才式作家。本论文主要通过研究陈端生及其作品《再生缘》,确定《再生缘》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的地位。本论文主要分为四大章。第一章绪论主要讲述学术界关于陈端生《再生缘》的研究动态、选题价值和创新之处以及研究内容和步骤。第二章对中国古代男性作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梳理,将其分为“才子佳人类”和“女英雄类”。通过研究和比较,认为孟丽君既不是单纯的“佳人”,也不是单纯的“女英雄”,她较以前男性作家笔
从“贤妻良母”一词的翻译看女权话语建构中的翻译规范(1895-1915)
作者: 朱翠霞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贤妻良母   翻译规范   女权话语  
描述: 晚清时期,大清帝国面临内忧外患,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知识分子欲通过翻译西方现代政治观念来拯救中国。“男女平等”、“女权”等概念也在这一次翻译浪潮中被引入中国,这些概念引起了关于女权的一场讨论,而更多被翻译来的各种语汇以及文学女性形象进一步丰富了这场讨论。在种种语汇中,“贤妻良母”一词得到了很多关注以及长时间的争论。“贤妻良母”一词经由日本翻译至中国,在这一翻译选择的背后,是维新派知识分子面对强大的西方和遗失的本土传统时的矛盾。 本文采用图里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及其方法,将“贤妻良母”一词的翻译重置于当时复杂的
从沉默顺从走向觉醒成熟:分析赛珍珠两部小说里女性主义意识经历的阶段及其产生的原因
作者: 封敏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地》   觉醒成熟   《群芳亭》   反抗冲突   沉默顺从   女性主义  
描述: 本篇论文试图分析赛珍珠的两部小说《大地》和《群芳亭》的主要人物,来得出小说中女性主义意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并采用平行比较的方法对每一个阶段所出现的状况及根源进行探讨。除此之外,就作家自身经历对塑造小说中女性主义人物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行了分析。 文章首先对作家本人形成女性主义创作的原因作一个简单的探讨,为下面分析女性主义每一阶段所出现的原因奠定基础,并指出本论文的框架结构、研究的目的和新颖之处;其次回顾国内外对赛珍珠本人及其作品的研究,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文章着重对赛珍珠《大地》中的主要男性人物和主
武汉市区绝经过渡期女性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 叶蕾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心理健康   绝经过渡期   人格   五态性格测量表  
描述: 一、研究目的研究发现,很多疾病的发生与个性有关,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类型虽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健康,疾病情况,但它对人的生理,病理等确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绝经过渡期女性研究是绝经医学中的一个新领域,我们选择绝经过渡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期望对该时期女性人格及心理健康状况做出调查分析,并与全国女性常模进行比较,分析其主流性格、基本健康状况,并对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将具有中医特色的阴阳五态性格具体分型与现代医学联系起来,特别是与心理相关问题联系起来,进一步探讨人体阴阳比例倾向的不同对人的外显行为模式及
解读迷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女性跨文化互动的身份构建:以《良友》为例的符号学分析
作者: 林菁青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权力关系   身份构建/重构   文化研究   符号学   上海女性  
描述: 1927-1937是上海作为国际性都市取得重大进展的年代,这个时期的上海文化也成为了中西文化的独特组合,展现出中国式的现代性。但至今从跨文化交际领域评估海派文化对日常生活的冲击以及对人们跨文化身份互动构建的深入研究并不多。“海派,就是摩登女郎。”上海的摩登女郎开始烫发,足登高跟皮鞋,姿势也是传统与西化的混合。由此作者提出了研究问题,在这场典型的跨文化对话中,30年代上海女性的身份构建的“他者”是谁?而这个“他者”又是如何影响女性身份构建的过程的呢?本文试以巴特的符号学分析,来揭示在多文化汇聚二十世纪三十年
幽闭与自我灵魂书写的统一:从《私人生活》、《一个人的战争》看90年代女性文学个人化写作
作者: 韩丽娟   来源: 当代小说·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疏离     自我  
描述: 女性文学发展至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女性写作渐渐开始抛弃男性立场,以独立自为的社会存在形态,去大胆探索女性群体完全不同于男性群体的生命世界。她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自觉选择了幽居一隅,远离社会,书写内心。女性文学在这一阶段,所突出的是自我和独立,具有浓厚的私人化色彩。
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性英雄形象
作者: 张玉萍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王母   女娲   英雄形象   恐惧心理   概括总结   中国古代神话   嫦娥奔月   女性形象   重要贡献   母系社会  
描述: 中国古代英雄神话表达了人类反抗自然的愿望,同时,也可说是人类某种劳动经验的概括总结。这时候,原始人类已经不再对自然界产生极端的恐惧心理,有了一定的信心,开始把本部落里具有发明创造才能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加以夸大想像,塑造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形象。如中国古代的神农、黄帝、尧、舜、禹、后稷,又如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逐日英雄夸父,撞断天柱的共工,猛志常在的刑天,衔石填海的精卫
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中女性人物形象比较
作者: 王燕丽   来源: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契尼   威尔第   悲剧   女性人物  
描述: 威尔第和普契尼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伟大作曲家,在欧洲歌剧发展史上均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两位歌剧大师的歌剧创作,既有许多相近的地方,也有其独创的差异性。文章选择了两位作曲家塑造的最具悲剧色彩的三对女性人物,试图从戏剧题材、音乐塑造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使我们多角度、多方面、深层次地认识威尔第和普契尼的歌剧作品。
简析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揭示的女性依附身份悲剧
作者: 王聿霄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侵略战争   中国电影史   抗战胜利后   现实主义   昆仑公司   悲剧命运   依附   女性人物  
描述: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拍摄于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10月。这是一部由联华影艺社与昆仑公司出品发行、蔡楚生与郑君里合作编导、汇聚了多位著名影星的现实主义力作。这部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通过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传达了侵略战争、心理矛盾、落后观念给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造成
美一性研究人员 被猴子传染未知病毒
作者: 暂无 来源: 鹤壁日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描述: 美一性研究人员 被猴子传染未知病毒
< 1 2 3 ... 156 157 158 ... 265 266 2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