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25 条
-
现代国家建构与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以河南宇县为例(1900-2008)
-
作者:
杨翠萍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参与
农村妇女
国家建构
妇女组织
政治吸纳
-
描述:
本文将研究个案--河南省宇县置于20世纪以来中国宏观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视角出发,梳理和分析了百年来国家吸纳和组织农村妇女的过程、机制和困境,考察并厘清妇女参与的起步、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脉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国家建构与农村妇女政治参与间的内在逻辑。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导言、正文和结语,其中正文部分共三章。 第一章主要考察了国家采取的吸纳策略的历史变迁,即国家是基于什么理念,采取哪些制度、法律和政策将远离政治的农村妇女吸纳到政治过程中来。文章以宇县的解放和改革开
-
《福尔摩斯侦探案》译本里女性形象的演变
-
作者:
李卉琼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改写理论
福尔摩斯
勒菲弗尔
女性形象
-
描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出现了重大的转向,跳出了语言学研究的藩篱,转向了文化方向,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而是将翻译置于文化、社会、历史的宏观语境下进行探讨,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角度。作为文化学派代表之一的勒菲弗尔提出了改写理论,阐释了影响翻译的三因素说:赞助人、意识形态和诗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福尔摩斯侦探案》作为柯南·道尔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一经传入中国就受到读者的热爱,魅力经久不衰。从1896年首次译入中国以来,福尔摩斯的故事一再被翻译,成为国内译本最
-
《蝴蝶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
作者:
黄艳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蝴蝶梦》
拯救者
男性
女性
-
描述:
《蝴蝶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
克里姆特寓意画中的女性与蓝色
-
作者:
戴祥敏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寓意画主题
蓝色
克里姆特
女性
-
描述: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带来的文化交流,艺术领域的交流也在繁荣中更加向上发展,与之所形成的文化艺术的全球语境也成为一种艺术之间理解与融合的艺术语言的需求。艺术与文化不同,它不需要语言文字作为桥梁,也不会因为各国语言的不同而要进行翻译,它有着自我的独特性,如音乐不需要语言,当你倾听它时能感到它所表达的悲伤和快乐。绘画作品也是一样,当欣赏者站在它面前进行审美活动时,它所传达的情感也不需要语言的交流而能被人感知,这就是画面内容、画外形式以及所包含的艺术语言的作用。色彩作为艺术语言中最能直接刺激视觉的一种,它与人的经
-
在《欢乐之家》寻求女性空间
-
作者:
谢婷婷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欢乐之家》
美国小说
伊迪斯·华顿
女性文学
-
描述:
在《欢乐之家》寻求女性空间
-
新兴国产青春偶像剧的女性主义解读:以《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蜗居》为例
-
作者:
杨文彩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读
青春偶像剧
女性主义
-
描述:
论文以三部新兴国产青春偶像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蜗居》为案例,展开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研究。首先分析以三剧为代表的国产偶像剧在叙事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征等方面的特征。国产剧在历经日剧、韩剧、美剧的轮番侵袭之后,终于在电视人的不懈努力下,于电视市场上站稳脚跟,力图摆脱“克隆复制”的阴影,更加贴合本土观众的审美要求。同时,青春偶像剧存在着模式化生产的趋势,主要体现在对剧中人物角色和关系类型化地处理上,其叙事仍然受到男性话语体系的束缚。第二章通过梳理三剧中的典型女性形象,主要包括完美型女性偶像角色、
-
社会资本视角下进城务工女性城镇融入问题及治理对策:基于湖北省的实证调查
-
作者:
刘慧珠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城镇融入
进城务工女性
场域
-
描述:
众所周知,城镇化进程是伴随着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的过程。到21世纪初期,农村劳动力双性互动转移模式逐渐改变了以男性为主的转移方式,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流入城镇,以寻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但一直以来,因为多种原因,进城务工女性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城镇。低下的社会地位、柔弱的天性以及不够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使许多进城务工女性像浮萍一样漂泊在城镇的各个角落,该群体为城镇的进步与发展默默地做着贡献,然而她们的各种权利甚至人身都经常被侵犯。拖欠工资、无工伤赔偿、被强行辞退、生育权益缺失、职业病、性骚扰等日益成为进
-
性别与政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峡两岸女性文学比较研究
-
作者:
谭东梅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作家身份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性别政治
海峡两岸
女性文学
-
描述: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一个政治意识形态充溢的时代,也是作家身份、文学审美复杂多变的时代。性别与政治作为一种文化政治进入到文学,影响着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本身具有某种政治性的女性写作,不管是大陆文学史所概括的“无性创作”,还是台湾文艺界强调的“反共文艺”,用来形容这个时期的文学都失之偏颇。本文以海峡两岸的女性文学为载体,试图分析五六十年代性别与政治是如何生成,并影响这个时期的女性写作的,这既包含文本外的历史语境、政治意识形态、作家身份的相互运作;也包含叙事话语与叙事权威在文本内的体现。本文将从以下五个
-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女性角色的缺失与回归
-
作者:
陈恒瑜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科书
性别偏见
女性角色
缺失
回归
-
描述: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历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国家未来的优秀的人才、建设者、接班人,而教科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媒介,代表着社会权威的知识、价值和观念传统,明确反映学校教育为青少年社会化所选择的特定教学内容和文化。本文主要根据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通过研究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女性形象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危害,对未来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纂
-
从芭芭拉·皮姆的《秋日四重奏》看身体视角中的老年女性身份建构
-
作者:
崔恩昊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秋日四重奏
芭芭拉·皮姆
身份
身体
老年女性
-
描述:
自1977年出版并入围当年布克奖短名单以来,英国著名女作家芭芭拉·皮姆的晚年创作的《秋日四重奏》因其几臻完美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的社会关怀成为了皮姆最为人知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皮姆所熟谙的小型格局内的人世变迁为依托,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经宣布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的英国为背景,通过对在一起工作的玛莎、莱蒂、诺曼、埃德温的四位临近退休的老年人的生活的审慎观察,唤起英国民众在老年人群体的关注。作为当代英国女性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位重要作家,芭芭拉·皮姆的作品尚未在国内英美文学批评界引起任何重视,因此对其代表作的研究是
<
1
2
3
...
14
15
16
...
21
22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