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戦後女性文学におけるセクシユアル•フアンタジ-河野多惠子の「幼児狩り」を轴として
作者: 陈美瑶   来源: 台大日本语文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幻想   幼児狩り   女性性   河野多惠子   SM  
描述: 、しかも最先端をいくたちの抱える內的分裂、セクシュアリティの不安、男性との性的関係の決裂、家族や母性からの逃走などをテーマとするところから始まつた。 本稿では精神分析とジェンダーという視点から河野多
《呼啸山庄》三种中译本的比较分析—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
作者: 张鑫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呼啸山庄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性别身份  
描述: 随着翻译研究的发展,逐渐地翻译也被纳入了文化研究的范围,比如意识形态的影响、后殖民主义的影响、民族歧视以及女性主义的影响。而女性主义研究在不断发展中也认识到历史文化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女性主义和翻译成功地向文化这个大方向转型之后,必然会相互影响。女性主义研究是近年来人文学科领域兴起的热门话题,与多姿多彩的女性研究文献相比,女性翻译研究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其成果只是星星点点的散见于相关论文集中。然而女性主义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批判锋芒已激起了翻译研究者们探索的热情。语言之中及其背后都蕴藏着深刻而又复杂的两性意
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生命体验的性别书写
作者: 刘艳琳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体验   性别书写   文学女性  
描述: 钟情于生命体验的书写,这是所有优秀的作家一个共同的特点,因为生命体验乃是一个作家经久不衰的创作驱动力,也是作家永不枯竭的艺术源泉。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出于一种倾诉的目的,对自己的生命体验尤其关注。由于自然属性的决定,女性承担着哺育生命繁衍种族的人类使命。这一使命所形成的一种绵远悠长的女性心理,使女性作家天生就具有一种对生命的敏感、理解和关注。当然,对生命的思考和理解首先诉之于女性的生命体验,以此为基点,才能真正传达出女性对生命、对自我、对世界存在的感悟与观照。 我们可以说,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
20世纪30年代中韩左翼女作家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变化:以萧红、姜敬爱创作中所体现的民族国家意识为中心
作者: 唐恬恬   来源: 当代韩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国家意识   女性意识   萧红   姜敬爱  
描述: 1920~1930年代的中韩两地,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进一步激化了两地的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转变也对当时的两地文坛产生了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抗日题材作品纷纷登场,成为时代主题。女性文坛方面,两地女性作家不约而同地转变了创作视角,抗日题材的作品成为主流。本文主要以这一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民族、阶级及性别三重压迫的社会背景下,当时中韩两地女性文坛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萧红与姜敬爱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与以往女性文学所不同的时代见解,及与当时男性作家相似的选材趋势。
《簪花仕女图》与《西斯廷圣母》中女性形象美之比较:浅议中西方的和谐美理想
作者: 曲艳君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心理   和谐美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通过中西方两件典范作品,周防的《簪花仕女图》和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中女性形象的具体艺术手法与思想渊源作比较,阐释了两种女性美的理想的异同,《簪花仕女图》强调对“象外之境”的追求,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了贵族妇女的雍容华美气象及中国儒道思想影响下的注重情与理心与物的内在心理和谐。《西斯廷圣母》用准确的解剖比例、光、结构与色再现了集众美与一身的圣母形象,通过对一个时代美的典型形象的把握,以及在西方的神学与哲学互补的影响下的美学思想,它推崇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和谐。中西和谐美理想都是追求对立因素的融合统一,但
论中国古诗的女性隐喻与翻译策略:以《关雎》英译为例
作者: 王方路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诗   女性隐喻   翻译策略  
描述: 中国文学史中有一个传统,用美人与爱情故事隐喻诗人的内心活动与政治抱负和理想世界。这与古代社会(包括中国封建社会)无处不在的等级观念有很大关系。女人从属于男人,而男人从属于统治集团。因此,(男性)诗人们常常扮演女性形象以抒胸中块垒,而不直露,避免伤雅失礼。本文以《关雎》英译为例,试论中国古诗的女性隐喻与翻译策略。认为,我们在将此类诗歌翻译成外语时,首先应当认识到它们的典型特征,即女性主义隐喻;其次应当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才能传达原诗及诗人的本意。
夏目漱石笔下的"新女性":以爱情三部曲为中心
作者: 张焕香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三部曲   新女性   贤妻良母  
描述: 以社会文化的视角,分析夏目漱石的早期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她们有着朦胧的自我意识,同时又囿于当时的主流话语和家族制度的影响,以"贤妻良母"为标准约束自己.
“教我飞翔”:余兆昌笔下加籍华人女性之文学与文化研究
作者: 陈中明   贾洪波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文化融汇   华人女性形象   男权与女权  
描述: 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得主、华裔英语作家余兆昌从社会、历史和文化各个角度对女性身份做全面、深入、细腻敏锐的解读,塑造了既有独特性格、又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女性形象。本文从文学与文化角度,研究余兆昌塑造新型华人女性形象的三种方法:一、置女主人公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融合、冲突和相互挑战的环境中,打破封闭的华人聚居地(如唐人街)界限和男权至上的传统;二、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中塑造人物;三、在儒家与道家文化和价值体系中对主人公的性格进行阐释。
现代化进程中忧愁致死的小城女子形象拾零:以《小城三月》、《徙》为例
作者: 姚康康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雪   忧愁   汪曾祺   翠姨   萧红   《小城三月》   《徙》  
描述: 萧红的<小城三月>和汪曾祺的<徙>分别塑造了翠姨和高雪两位女性形象,她们一个住在江南小镇,一个住在哈尔滨的乡下小城,一南一北,共同经历着人生的不如意,且都在最美好的年纪,忧愁而死.
李颜与蘩漪比较研究:兼论老舍和曹禺对妇女解放之路的不同探索
作者: 张云虹   来源: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蘩漪   李颜   妇女解放   比较研究  
描述: 老舍和曹禺分别统领着20世纪话剧创作的不同时代,共同铸造了20世纪中国话剧的辉煌成就。目前,关于两位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已经获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将二者话剧直接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还很少,至于具体到将其二人剧作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拿来比较分析的,尚未见到。文章从四个方面全面比较了疯女人李颜与蘩漪这两个特殊女性形象,以期由浅入深、以小见大,透视出两位作家对女性解放之路的不同理解以及在塑造女性形象时的不同写作立场。
< 1 2 3 ... 143 144 145 ... 265 266 2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