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析《小妇人》中乔·马奇的性格特征
作者: 孙讷敏   王红艳   来源: 校园英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平等  
描述: 《小妇人》一书是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写于十九世纪的作品,这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作品内容源自奥尔科特自己的家庭生活。小说中马奇家四姐妹性格鲜明,自立自强,其中二儿乔,是作者所创造的女性
浅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人物形象
作者: 甘伦富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悲剧命运   人物形象  
描述: 的悲剧人生展开论述,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备受男权社会压迫、毒害,却又试图反抗的女性形象.福克纳通过“我们”这一叙事人称向读者讲述了艾米丽小姐的悲剧故事.福克纳将主公艾米丽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耐人寻味.本文将从社会背景、家庭环境、个人价值观等方面解析艾米丽小姐的人物形象.
论从《木兰辞》到电影《花木兰》的改编
作者: 兰鲜凤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改编   电影   《花木兰》  
描述: "木兰从军"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年)的叙事性乐府民歌《木兰辞》中。对《木兰辞》的改编在古代就有,近年来,不论是迪斯尼的《木兰》,还是马楚成的《花木兰》,这两部电影都对《木兰辞》进行了创造性、个性化的改编。本文试图从"精神内核""从军凯旋""女性形象"三方面来考察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迪斯尼动漫电影《木兰》和马楚成电影《花木兰》的个性化创作。
科恩兄弟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 翁洁婷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荒诞化   科恩兄弟   英雄人物   普通人物   女性人物  
描述: 优秀的导演不仅善于制造悬念,还善于对人物进行艺术化处理,在向观众呈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时,挖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灵魂,将人物命运、困境与社会景象糅为一体揭示更加深刻的主题。科恩兄弟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颇具库布里克的风格,对英雄人物形象的非常规化建构、对小人物形象的扁平矛盾化建构、对女性人物形象的果敢天使化建构,不仅使其影片的黑色和讽刺意味更加鲜明,也成就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
《路得记》与《以斯帖记》的历史文化意蕴与诗学风格
作者: 王立新   来源: 社会科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斯帖记》   诗学风格   历史意蕴   《路得记》  
描述: 《路得记》和《以斯帖记》在《希伯来圣经》中是两部联系着不同历史时期民族记忆的特别的经卷。它们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以不同的诗学风貌讲述了主题意蕴截然相反的故事。文章认为,这两部经卷是属于“历史小说”性质的文本,其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成书时期体现了作者的明确意图。两书分别具有的“乡村风情纪事”和“宫闱政治传奇”风格,与各自的主旨高度一致。同时,它们与特定犹太节期文化相联系的事实也表明,两书具有承载民族集体记忆的“伟大故事”的功能。
笔随心动 心随乐舞:胡宁娜人物画的心灵涤荡
作者: 章柳燕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宁娜   绘画语言   乐舞   内在特征   人物画   心灵   女性人物   艺术影响  
描述: 胡宁娜可以算是当代女性人物画家中独树一帜的代表,她以自己独特的重彩人物画显著于画坛。在近40年的丹青生涯中,其人物画风格有着多元化的发展面貌。细观她的作品,取材多样,绘画语言富于变化,不断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除却接连斩获的重要奖项,她正用艺术影响,浸润着众多的观者,而回归到她的人物画本身,则又可以以“变”与“化”来诠释她绘画艺术的内在特征。
小说《宠儿》改编电影的文化隐喻
作者: 房丽颖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   隐喻   《宠儿》   女性  
描述: 作为文学改编电影的代表作品,1998年由乔纳森·戴姆执导的好莱坞电影《宠儿》,在尊重托尼·莫里森原著故事的基础上,采用隐喻性创作手段对原著故事内涵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深化。电影通过跳跃的时空记忆、三代黑人女性的人物形象及非洲意象元素构建而成隐喻体系,对影片主题进行了多层次的阐述,而且为现代观众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思考空间,满足了文学改编电影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双重需要。
泰勒·派瑞电影中的“黑色”之光
作者: 郝敏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电影   泰勒·派瑞   “黑色”挣扎   “黑色”梦想  
描述: 在当今美国黑人电影导演中,泰勒·派瑞无疑是一位不可绕过的重要人物,其编导的一系列作品均成为叫好又叫座的典范。本文将在概述泰勒·派瑞从影经历的基础上,从外部的种族主义威胁和内部的传统文化崩塌展现泰勒影片中的“黑色”挣扎;从男性人物形象和女性人物形象入手,呈现泰勒影片中以塑造黑人形象、讲述黑人故事为承载形式的“黑色”梦想,以此探析这位当今美国影坛上著名的黑人导演影片中的“黑色”之光。
朴素之美中的锥心之痛——评方方小说《万箭穿心》及其改编电影
作者: 赵庆超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方小说   电影改编   锥心之痛   朴素之美   万箭穿心  
描述: 方方小说《万箭穿心》及其同名改编电影描绘了时代转型过程中个体人物精神与灵魂的裂变与嬗变历程,在朴素的审美格调中展现出了女性人物的锥心之痛。其有效地规避了当下文艺追求都市时尚另类的题材创作误区,凭借看似平淡的文本架构把写实性与戏剧性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代表着当前电影改编的重要一维,值得创编者重视与借鉴。
文化意象视角下的《喜福会》人物研究
作者: 郭洁洁   来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意象   人物塑造   《喜福会》  
描述: 谭恩美的《喜福会》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对人物的成功塑造,而人物形象塑造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文化意象为底蕴。文化意象在人物性格塑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喜福会》由于文化意象的运用,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塑造更加鲜明生动。
< 1 2 3 ... 136 137 138 ... 146 147 14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