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代男性文人的女性文学观念研究:以清人诗话、词话为中心
作者: 李慧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词话   清代   诗话   女性文学观念   女性诗词   男性文人  
描述: 清人诗话、词话对女性诗词较为关注,本文首先将所能见到的清代男性文人所写之诗话、词话中有关女性诗词评论的相关文献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为下文的分析阐释打下文献基础。 然后通过对相关文献材料的分析,找出清代男性文人对于女性诗词认识的共同点。在评论女性作者时,德与才是其衡量的两大标准,“德”依然是首位,“才”也受到重视,形成了“德才并重”的衡量标准。在论作品时,他们认为在思想内容上发情止义、怨而不怒,在风格上婉约的作品为“闺中本色”,这些是女性诗词的重要特点;阅读女性诗词时,他们更倾向“无脂粉气”的具有“清”的
从“主体虚位”到“符号异化”——论媒介在娱乐化场域中对女性形象的建构
作者: 黄良奇   来源: 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主体虚位   建构   符号异化   娱乐化   女性形象  
描述: 改革开放三十年,传媒业在规模和实力上都获得了飞速发展。但仔细甄别传媒业内的性别系统,无论是主体结构、身份地位、文本内容还是形象识别,都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尤其在娱乐化时代的当下,女性的话语权被不同程度地剥夺,女性的身份被刻板成见论所困扰,女性的社会地位被刻意地降低,女性形象的识别系统遭到歼灭性的毁损。本文从娱乐化场域的视角考察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建构,对媒介从女性主体虚位到符号异化演变的现实镜像展开批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对策。
女性叙事中的文化无意识——以韩国电影《谁都有秘密》为例
作者: 何英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叙事   无意识   女性  
描述: 无论是从演员阵容、海报宣传还是出口价格上,韩国电影《谁都有秘密》是一部极具争议的影片,电影描述了一个男人和三姊妹之间发生的四角恋情,而三姊妹与男主人公的恋情关系是分三个段落在同一时间内交叉进行的,影片虽然总体上是用女性视点来进行叙述,但女性形象的模式化与叙事的模式化为观众制造观赏快感的同时也再一次稳固了男性中心位置,并成为一种包装精美的文化无意识。
女性的正当生活:论《无名的裘德》中淑·布莱赫德的背叛与反背叛
作者: 汪春潇   来源: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背叛   反背叛   正当生活  
描述: 淑.布莱赫德是哈代笔下的一个极为复杂的新女性形象,其追求平等与自由的言行背叛了父权制社会的婚姻观和宗教观。但在世俗力量和宗教观念的影响下以及在自己悲惨遭遇的打击下,淑不得不背叛自己的信念,回归到父权制社会所认同的"正当生活"中去。就在这种背叛与反背叛之间,充满着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即女性在争取平等、自由的同时,如何去保护自己。
弱者的悲歌:对《玻璃动物园》和《晚安,母亲》中两个女主人公相似点的分析
作者: 孔玲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杰西   人物   相似   劳拉  
描述: 《玻璃动物园》是美国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剧中有个善良、羞涩、柔弱的女孩形象--劳拉。在美国另一位剧作家玛莎·诺曼的戏剧《晚安,母亲》中也有一个消极、脆弱的女性形象——杰西。两个人物形象在性格﹑命运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本文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分析两个人物形象的相似之处,为更好的理解剧中人物和研究两部戏剧的主题提供借鉴。
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笔下的男人与女人:以《倾城之恋》与《傲慢与偏见》为例
作者: 董小易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法父权   困境   女性  
描述: 不管是《倾城之恋》或是《傲慢与偏见》,无不刻画了一个特定的时代下两位具有自救精神的鲜明女性形象。伊丽莎白较之白流苏,是一个更为决绝而果断的理想主义角色,前者更具有喜剧的色彩,而后者虽然也在命运的巨力下争得了自己的一席名份,然而她最终落入的不过是另一个男人的手里。尽管两者的文化背景、身处的时代都不尽相同,但两者都具有强烈的女性抗争意识,并凭借着这种意识获得了世俗的幸福。
穿行于女性生存困境之中:论张爱玲小说的鞋意象
作者: 庄超颖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张爱玲小说   鞋意象   女性  
描述: 鞋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往往用来隐喻男性性心理,张爱玲小说中的鞋意象却用来喻示女性人物在各种情境中深隐幽微的性心理,揭示女性作为第二性的悲凉命运,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鞋原型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研究张爱玲小说的鞋意象,能加深对其小说思想深度和艺术特性的理解和把握,也能从一个侧面了解鞋原型在现代文学中的演变变律。
叛逆的妖妇:王熙凤和夏泼·蓓基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悲剧根源
作者: 白小星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王熙凤   女性主体意识   夏泼·蓓基  
描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王熙凤和夏泼·蓓基是一对孪生姐妹。王熙凤和夏泼?蓓基生活在不同的国度和社会背景之中,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平行研究方法,分析这两位女性人物在男权社会压迫下爆发的叛逆性格、她们自身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最终悲剧命运的根源。
一个富有悲剧意识和英雄气质的女性:《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
作者: 张岚   来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瑟琳   武器》   悲剧意识   英雄气质   《永别了  
描述: 长期以来人们对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评价各说一词,但总体上有两种相反的观点:要么是美丽、温顺的天使,要么是具有破坏力的妖魔。但细读文本笔者认为作家在凯瑟琳这个女性人物身上不仅表现了作家本人的悲剧人生观,而且体现了他在其他作品中在男性人物身上所一贯表现的硬汉精神和英雄气质。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上海妇女事业赢得更大发展
作者: 殷一璀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事业   巾帼建功   上海妇女   中外妇女   中国特色   战略思想   妇女干部   妇女组织   女委员   妇女工作  
描述: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妇女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特色妇女事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妇联组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
< 1 2 3 ... 136 137 138 ... 229 230 23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