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647 条
-
略论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作用
-
作者:
胡桂香
来源:
当代教育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潜移默化
角色观念
社会性别理论
女性主义研究
妇女运动
社会政治
社会性别意识教育
-
描述:
.在国外,社会性别理论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和管理中.因为大量的事实说明,从小学到大学,教科书中宣扬男优女劣的性别角色观念,性别歧视在各方面都非常明显,而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学校学习阶段是其人生当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
-
一个孤独的写作者
-
作者:
肖晶
来源:
学术论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唯美
女性主义文学
守望
林白
女性写作
-
描述:
林白以其个人化、边缘化的创作实绩,构建了许多表现女性个体独特经验与生命体验的女性文学作品。她依仗自己特有的人生体验对女性生命世界进行个人主义的哲学关照,并由此形成其独特的主题话语和审美品格:遵从内心的声音,只为心灵写作。她是一个孤独的写作者,以“守望”的姿态,为读者敞开女性经验的心灵空间以及开启自我救赎的通道,从而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女性话语空间,并对男性话语封锁进行了突围,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的激情。
-
温暖黑夜的光
-
作者:
程祥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余华文革小说
作用
地位
性格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首先定义了余华文革小说,即余华小说中以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期为主要时代背景的四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及《兄弟》(上),并通过对这四部小说文本的深度阅读,详细分析了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指出贤妻、良母、泼妇、怨妇是其集中表现出来的四种女性形象。为了论证这一观点,文章接着对作品中女性所处的历史背景、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情感地位进行了归纳分析,指出这些因素是形成以上女性形象的根本原因。然后文章通过对这些小说中女性人物性格的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以上观点,
-
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白色
-
作者:
傅铮
来源:
天津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文学
白色象征
田纳西·威廉斯
女性形象
南方淑女形象
-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使用了白色并给它赋予了深刻的涵义。白色象征了威廉斯笔下女性的命运,同时也是旧南方的核心象征。本论文分析了多样的白色象征和其意义。白色揭示了南方淑女试图从黑暗世界逃向理想世界的心路历程。本论文选取了威廉斯三本戏剧作品中的三位南方淑女作为研究对象,以便分析她们所体现和代表的白色。三位南方淑女是《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夏天与烟》中的爱玛和《可爱的青春小鸟》中公主。本论文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开篇介绍了白色象征和在西方社会的传统象征意义。威廉斯剧作中的白色女性形象违反的清教教义而犯下了
-
李少红影像研究
-
作者:
兰书琴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少红
电影语言
爱情体验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电影市场
-
描述:
李少红是当今中国影坛最具活跃性的女导演之一,她个性化的艺术创作风格与对女性个体情感命运的书写,不仅奠定了她在影坛独特的历史地位,同时她的创作也代表了女性电影的一种创作风格。本论文除了绪论和结语部分
-
凤飞美国
-
作者:
朱一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华裔女性形象
两性关系
母女关系
女性气质
-
描述:
美国华裔文学历经百年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广大华裔美国作家的共同努力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组成了一幅各具特色又自成一格的人物画卷,在美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面对西方的、白人的、男性的压迫,华裔女性走过的是一条崎岖而充满荆棘的道路。经历了百年的沧桑,文本中的华裔女性在自我身份的追问和肯定中一步步走向自觉。
文章首先结合华裔女性的发展历史和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现状,揭示了女性形象在文本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就美国华裔文学的界定和其发展历程作了简要梳理;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分三个阶
-
“第二性”的生成与“她们”的命运
-
作者:
刘烁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她们
《羊的门》
女性主义
第二性
-
描述:
论文主要从女性视角出发,以女性主义理论作为观照,分析和解读了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羊的门》所呈现出的男主女从的中国乡土社会的男女关系模式。
通观《羊的门》,整部小说中的几乎所有出场的女性形象
-
永远的百合花
-
作者:
张晓青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理想
自由
女性人格
习俗
-
描述:
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在批评界多次引起争论的作家。尽管国内对华顿的研究还很少,然而在其故乡美国,对她的研究可以说是非常丰富,不亚于任何一个大作家。本文的研究旨在分析华顿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观点,并借此引起国内学界对华顿的重视。 在伊迪丝·华顿的小说世界里,她所关注的是女性及其生存状态,但伊迪丝·华顿并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她的道德观也趋于保守倾向。把她当作女性主义者仅仅是因为她的小说里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女性人
-
记忆、想象、现实:谭恩美小说创作策略研究
-
作者:
佘军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策略
华裔女性
小说创作
谭恩美
-
描述: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是当代美国文坛的一个奇迹。她创作的四部长篇小说《喜福会》(1989)、《灶神娘娘》(1991)、《通灵女孩》(1995)和《正骨师的女儿》(2001)将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开创的华裔母女关系描写发挥到极致,并因此奠定其在当代美国文学界的重要地位。谭恩美的成功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被众多学者和批评家们讨论、研究。 综观谭恩美的主要创作,我们可以发现,其作品糅合了大量的记忆、想象和现实材料。在这些夹杂记忆、想象和现实的叙述中,谭恩美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渐进式创作策略。首先,她以东方主义的视角描写记
-
荆棘丛中的超越
-
作者:
任小玲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存在主义
颠覆传统
酒神精神
宗教情结
-
描述:
虹影作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素来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她的创作理应受到国内文坛的重视。 虹影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其对梦想的执着和对现实的不妥协姿态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学的“温良恭俭让”的中庸基调,张扬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同时小说中的女性心理历程折射着中国历史转型期流浪与回归的变奏曲,反映了世纪末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早期生活形成了虹影小说创作的心理机制,她在小说世界里延续着“海的女儿”的追梦之旅,颠覆传统的同时积极建构,以精英的叙事立场固守一种唯美的理想主义。她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