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
论翠翠、巧云的女性自主意识:兼谈沈从文、汪曾祺作品的独特风貌
-
作者:
贺建英
来源: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轨迹
悲剧命运
女性自主意识
爱情心理历程
审美理想
-
描述: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而又富有光彩的女性人物形象。而女性自主意识又总是透过这些女性人物形象,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试图通过深入探讨这种意识的共性和个性,找到这种意识与人物命运之间的某种联系,从而探寻到作家在创作中的某种倾向。
-
大学跨学科研究的组织策略探析:以西方女性研究为案例
-
作者:
王俊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
女性研究
组织策略
跨学科研究
-
描述:
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当今大学进行知识创新的一项重要方略,女性研究就是西方大学中一项典型的跨学科学术,它的影响力已不容低估。但是,在以学科为建制的大学组织中生存,女性研究依然面临着许多组织上的困境。深度剖析女性研究这一跨学科的个案,可以为我们今天大学中的跨学科尝试提供经验和参考。
-
从家族文化传承看清代泰州女性文学繁荣的原因与特征
-
作者:
钱成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泰州
家族化
女性文学
繁荣
-
描述:
在泰州地域文化史上,清代的女性文学曾繁荣一时。清代泰州女性文人人数众多,创作成就显著。他们中大多数出身本地区文化世家,而家族化也因此成为清代泰州女性文学繁荣的最主要的原因与最显著的特征。
-
性别、种族和身份问题―论早期澳大利亚女性文学的主题
-
作者:
吴庆宏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早期澳大利亚女性文学
种族歧视
女性问题
身份认同
-
描述:
早期澳大利亚女作家们立足与男作家们不同的视角,探讨女性的恋爱、婚姻和家庭等问题,以同情地笔触描述黑人的遭遇,以双重的视角审视英国和澳大利亚不同的文化,追寻自我的身份认同,形成了以性别、种族和身份问题为主题的澳大利亚女性文学传统。
-
禅宗文化的性别倾向对当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影响
-
作者:
李满
来源: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禅宗文化
性别倾向
女性文学创作
-
描述:
禅宗文化就其总的性别倾向来说,具有女性性别倾向,但其自身内部亦存在着阴阳互补关系。而恰恰是这种阴阳两性倾向兼有的性质,使得男女两性在解悟和接受禅宗文化时各有所取,侧重不同。当代女性文学创作较为鲜明地体现了禅宗文化阴柔的一面。
-
宋代女性词人的生存本相及审美特质
-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民文化
女性词人
宋代
生存本相
审美特质
人性的觉醒
商品经济
社会文化氛围
-
描述:
贺利撰文《论宋代女性词人的生存本相及审美特质》指出,宋代高度繁荣发展的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市民文化,促进了人性的觉醒、人的平等意识的滋长。个性解放的思想与妇女观念的新意识成为社会文化潮流的重要趋向,这就为宋代女性文学营造了一个温和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
-
承载着唐诗宋词"神态"变异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白军芳
来源:
“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该论文在探讨"唐诗风神""宋词情韵"的艺术特质要求下,女性形象表达的差异。从阳光朗落到幽闭私情是女性形象衍化的形式彳化规范,也是中国女性文化进一步孱弱的文学规训的结果。
-
红尘中的诗性守望:论《谁带我回家》中的女性形象和诗情品格
-
作者:
文雅歌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阿毛的长篇小说《谁带我回家》讲述了一个艺术女性的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涉及到现实生活中许多既困惑又敏锐的话题。作者通过多个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出自己对爱情、对生活、对事业的理解和思考,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潜隐的、充满感伤和哀婉情调的女性世界中。
-
从女工运动到农妇运动:关于中共早期妇女解放运动转型研究(1921—1931)
-
作者:
张江福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工运动
妇女解放
农妇运动
中共早期
转型
-
描述:
妇女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中共早期妇女解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中国化的体现。中共妇女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女工运动向农妇运动的转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与中国社会以农村和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特征的历史使然。 中国妇女解放从一开始就并不是一个自发的以“性别”为前提的运动,而是经由近代以来的先觉们在革命中不断的反省而进一步提出来的。从而,社会性的妇女解放运动使妇女在争取女子解放的道路上每走一步
-
女神情结与女性形象——郭沫若历史剧研究
-
作者:
孙丽娜
来源:
宁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神情结
郭沫若
女性形象
历史剧
-
描述:
郭沫若有着大量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他的文艺批评与文学创作互相促进,逐渐形成了 其艺术世界的广博性与独特性,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上郭沫若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 的领域。《女神》与历史剧的杰出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学界一直从不同的 维度对郭沫若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与探讨,他的历史剧代表着中国上个世纪40年代历史剧创作 的最高成就。就郭沫若的历史剧而言,理论探讨多于对文本的审美探讨,仅就理论层面的梳理 与探讨还远不能触及郭沫若剧作的审美特质。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与审美批评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