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
人生舞台的跨越与迟疑:论五四女性文学的社会情怀
-
作者:
杨小青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情怀
事业
五四
女性
-
描述:
中国古代女性创作中大多都在家庭伦理关系以及日常家庭生活琐事中展开,述说闺怨、弃妇的惆怅与苦痛.五四女性文学开始表达强烈的社会诉求,以及女性在现实中实现人生抱负的激情所遭遇的巨大的阻碍,对女性参与社会事务的激情、困惑和疑惧作了积极的探索,深刻反映了和传统女性不一样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焦虑,由此开辟了属于自己、属于社会的新的精神领域,极大冲击了父权制的文化传统,对中国知识女性精神、心理和女性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乾嘉之际女性作家的文学交游关系及其意义——以骆绮兰为例
-
作者:
崔琇景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从师
文学交游
袁枚
骆绮兰
女性结社
乾嘉之际
-
描述:
乾嘉之际,女性文学圈里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闺秀作家的从师行为与结社活动。女性拜男性文士为师并且作为文学群体出现于公共领域,可以说标志着女性文学逐渐突破其家族性而强化了社会性。闺秀作家骆绮兰的文学交游活动就是典型的例子。作为一名随园女弟子,她通过袁枚等名士获取文学声誉并构建广阔的社交网。她甚至自由地走出闺阁与各界人物交流。同时,她还与各地的闺秀作家结社。其女性社团并不过多依靠男性"援助者"提供的人际关系而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此时女性作家自己已开始寻找途径与外界沟通。当然,骆绮兰所代表的女性文学活动的新模式当时
-
新闻周刊女性形象研究:《三联生活周刊》案例研究
-
作者:
周知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三联生活周刊》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中,女性形象这一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将西方女性主义媒介理论引入中国后,国内学者掀起了对我国当代各媒体中女性形象研究的热潮,并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 可惜的是,国内许多研究还停留在用国外的理论来验证中国媒体的实际情况,所得出的结论也大同小异。这样的研究缺乏批判意识,而且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国外的理论,却无法有力地推进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此外,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来,学术界对新闻周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比较少见,有关女性形象表达的原因探析也大多把焦点放在较为抽象的历史与文化语境
-
新世纪以来军旅题材小说中的女军人形象研究
-
作者:
石芳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世纪
女性意识
军旅题材
女军人形象
-
描述:
新世纪以来,和平的氛围早已消弭了战火和硝烟,军旅题材小说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重要的一族,也经历了春华秋实。女性形象一直是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表现客体,军旅题材小说中的女军人形象研究是一个十分具有研究
-
韩国女性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以国会选举为中心
-
作者:
王月倩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参与
韩国
国会选举
女性
-
描述:
政治民主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在国会中所占的席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女性参政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中国的邻国,韩国在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后,试图摆脱政治上男性垄断、排斥女性的局面,尽早实现政治民主化,为此政府及社会各界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韩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女性参政的政策措施,如“比例代表制度”;韩国女性参政团体借鉴西方经验不断壮大队伍,开展各项推动女性参政活动。在各方努力下,韩国女性的性别赋权指数从1997年的全球第78位上升到了2006年第53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韩国20
-
婚姻,人性与创作:《傲慢与偏见》与《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女性意识比较研究
-
作者:
王婧媛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尼罗河上的惨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
-
描述: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在核心,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本文以女性意识为切入点,对《傲慢与偏见》和《尼罗河上的惨案》两部题材不同,写作时代背景不同的小说进行分析比较,力图将两部作品置于历史背景下对其女性意识进行研究。 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构成。在引言部分,作者主要就该课题进行文献综述,并阐明了选题意义。正文分五章来进行论述。第一章首先对女性意识进行了简短的概述,论述了女性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早在17世纪,有些女性已经涉足文坛,显示出
-
被“淹没”的他者:《都柏林人》中女性角色分析
-
作者:
万欢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处境
女性气质
内在性
女性他者
-
描述:
共有十五个短篇小说,是詹姆斯·乔伊斯塑造女性人物最多的一部作品,也是英国短篇小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由于当时爱尔兰的历史和环境的局限性,乔伊斯不可避免地将女性呈现为他者,为此不少批评家把他指责为厌女症
-
宋代妇女婚姻生活研究:以《全宋文》所涉4802篇墓志为例
-
作者:
郑丽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代
妇女
《全宋文》
墓志
婚姻生活
-
描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强调重视普通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的新社会史学的兴起和欧美妇女运动的发展,妇女研究逐渐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学术领域。宋代妇女作为中国古代历史转折时期的特殊群体,也日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但目前学界的研究大都关注宋代妇女之社会家庭地位、经济法律权利等方面,而在宋代妇女婚龄、婚年(婚姻持续时间)、年寿、生育年龄、生育数及子女性别比等关乎实际日常生活的系统分析还很不充分,甚至留有不少空白点。因此,本文即基于宋代妇女日常生活情况展开探讨、研析,依据的主要史料为近年编纂的《全宋文》所收之48
-
贝尔·胡克斯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
作者:
赵思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黑人女性形象
黑人女性写作
黑人女性文学传统
姐妹情谊
-
描述:
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和美国女权运动的深入发展,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她们在批判主流女性主义霸权的同时,要求公正地看待她们在女权主义运动中的贡献。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学院派代表贝尔·胡克斯,以其标新立异的写作风格和富有黑人文化特色的批评话语,在当今美国学院和公众话语两个领域迅速崛起,随着她国际政治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她著作的逐年问世,胡克斯日益成为美国评论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位在女性主义运动和理论研究领域内同样激进的黑人女性主义作家和批评家,胡克斯通俗化的
-
从传统到现代:析1648至1848年德国女性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
作者:
寿雯超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德国历史
女性发展
1648—1848
-
描述:
近年来,妇女学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而在中国,对于德国女性的研究也已成为日耳曼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世纪中叶后的德国女性运动、兴起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女权主义以及当今德国社会女性生活状况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并从这些角度出发研究女性地位变化和性别平等等问题。有别于他人研究的是,本文重点分析和探讨1648年至1848年间德国女性的发展问题。1648至1848年间的200年是德国由旧的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重要的200年,它起于灾难性的三十年战争的结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