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驶向双性同体的理想境地
作者: 周红燕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两性关系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之一。在她一生中,她写过很多文章来表达她的女性思想,其中《一间自己的屋子》最为重要。在这本书中她揭示了男性和女性的不平等,并探讨了历史上缺少女作家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她在这本书里提出了著名的“双性同体”理论,为20世纪60年代末女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预示了其发展方向。 伍尔夫在她的小说当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其中《到灯塔去》最能反映她的女性意识。本文主要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小说中所反映的传统两性关系以及双性同体的形成过程,旨在说明伍尔夫所提倡
精神追寻与生存突围
作者: 宋晓英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欧美华人女作家   自我书写   精神追寻   个体生存观   生存突围  
描述: 以“大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学”格局为视野,以“个体生存”的女性“自我”为切入点,以存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女性主义批评等理论为研究方法,本论文对欧美华人女作家纪实性作品中的女性自我书写现象进行系统考察与梳理,提出“女性自我书写”与“女性个体生存观”等概念,试图建立起世纪之交欧美华人女作家纪实性自我书写创作批评的整体框架,并对相关现象进行适当的命名与阐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大陆出身的华人女作家纪实性作品中的自我书写文本在海外时有获奖并在国内图书市场大量刊行,跨族裔、跨文化
激情的建构与救赎的无奈
作者: 蒋晶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王安忆   女性意识   陈染   小说  
描述: 在璀璨的文学天空中,王安忆与陈染无疑是当代两颗耀眼的明星。王安忆善于在庸常而琐碎的叙事中融入女性独特的自我体验,以小见大地展现女性普遍的生存境遇,从而透视与观照平凡人的平凡人生。陈染则以个人化的写作方式游离于主流之外的边缘,从个体经验出发,开始形而上命题的思考与探究。她们以细腻的笔触娓娓述说着女性灵魂、女性人生,其独特而成熟的创作中,透露出清醒而自觉的女性意识。本文从“女性意识”这一视角切入,通过对这两位作家创作的横向比较,展示女性文学发展的共性与个性,进而揭示女性意识的当代演进。 文
致命的飞翔
作者: 吴丹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本土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鲁迅   现代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鲁迅作为民族的脊梁,以思想意识上的前瞻性和文本书写中的先觉性鼎力承担了中国女性解放的启蒙者角色。在他的行为先导下,中国的女性作家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力量跨入文坛,从而掀起了中国女性文学的破茧而出。由此,中国的女性于历史与文化的盲点中跃然而出,书写着自身的性别觉醒,摆脱了喑哑的历史尴尬。鉴于鲁迅对女性作家的话语传达与精神辐射以及女性作家对其精神血脉的承继、发展与悖离,我们选定了此题:将鲁迅与现代女性作家放在中国女性文学这一宏阔话语背景与研究基点中进行比照解读,希翼在这种关联构建与比照解读中更好地将彼此的超
对中国古代两性地位的思考
作者: 陈捷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观念   女性地位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原始社会,女性处于被崇拜地位,男女两性观念表现为素朴的平等状态。进入父系社会后,女性的崇高地位开始沦落与丧失。封建等级制成为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政治制度绵延着父权制文化结构的社会中,到处渗透着男性意识的文字刻画。在汉语和英语文字符号系统中,女性的性别意识亦逐渐被封建社会男权中心的从属意识所取代。
李千金身份之谜试解
作者: 赵维江   王雪枝   来源: 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墙头马上   李千金   词曲   白朴   身份性格  
描述: 结合白朴词曲作品和有关记载,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墙头马上》一剧中作为"官宦之女"的李千金,从角色性格上讲实为一位下层女性的形象,具有大家闺秀和市井女性这样双重的剧本身份和性格身份.这一现象的形成与作者厕身市井醉心杂剧创作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这一形象体现的是作者对下层女性美好品质的审美,实为作者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生活理想所塑造的一个"完美"的女性.
论池田大作的妻子幸福观——兼与托尔斯泰作比较
作者: 陈爱香   来源: 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宗教情怀   妻子幸福观  
描述: 池田大作与托尔斯泰生活的年代都面临着家庭解体的危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探寻着家庭秩序的重构之路,试图通过对妻子幸福内涵的界定来重建幸福完满的家庭。他们为女性建构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存在,也为女性摆脱家庭、事业两难境地设计了一条理想之路。他们所界定的妻子幸福的内涵是二人宗教情怀的折射,但由于立足点不同,二者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差异。前者推崇的是“男女同尊”的佛教女性观,而后者是男权文化对女性形象的模塑。
胡适与金佑镇的社会问题剧之比较
作者: 金粉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终身大事   李永女   人性解放   婚姻自由  
描述: 《终身大事》与《李永》分别是胡适与金祐镇的第一部社会问题剧。比较两位作家的思想观、女性观和戏剧观,就会发现:《终身大事》体现了婚姻自由的内容,塑造了摆脱封建礼教的近代女性形象,呼唤民众反抗封建礼教;《李永》体现了人性解放的内容,塑造了摆脱男权的女性形象,使民众产生怜悯之情。
浅谈柳永歌妓词的人道主义精神
作者: 张永霞   来源: 淮海文汇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道主义   柳永   歌妓词  
描述: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女性一直是文人常写不衰的对象。但宋初杰出词人柳永却能打破以前的温柔敦厚的"等待型"的女性形象描写常规,表现出先进的人道主义女性观。柳永超越自身站在全面人性的立场上来观照以妓女为代表的底层女性的人生,突破了正统思想的局限,以深沉的旋律去敲打世人的灵魂,呼唤着被封建礼教压抑着的人性。
胡适与金祐镇的社会问题剧之比较
作者: 金粉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终身大事>   <李永女>   人性解放   婚姻自由  
描述: <终身大事>与<李永>分别是胡适与金祐镇的第一部社会问题剧.比较两位作家的思想观、女性观和戏剧观,就会发现:<终身大事>体现了婚姻自由的内容,塑造了摆脱封建礼教的近代女性形象,呼唤民众反抗封建礼教;<李永>体现了人性解放的内容,塑造了摆脱男权的女性形象,使民众产生怜悯之情.
< 1 2 3 ... 120 121 122 ... 163 164 16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