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纯真年代》的叙事看华顿的女性意识
作者: 王惠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叙事技巧   叙事声音  
描述: 伊迪斯·华顿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女作家,出生于纽约上流社会。她的作品大多描述上流社会人物悲惨的遭遇和命运以及他们在环境的压力下艰难的抉择。《纯真年代》写于1920年是华顿“老纽约”的代表作,文笔优美细腻、结构精巧,在当时社会受到高度评价,1921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随着国内对华顿作品的翻译,文稿资料的不断发掘和完善,华顿的研究在学术界也逐渐升温,评论界从多元的角度、更深更广的领域对她的小说进行研究。本论文重点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中“声音”的概念,对《纯真年代》文本中的声音进行解读,分析隐含于
论新世纪底层文学中的“新‘青楼’女性”
作者: 董蓬蓬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世纪   “新‘青楼’女性”   底层文学  
描述: 最近几年,底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完整的底层世界中,“新‘青楼’”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存在,她们在灯红酒绿的都市夜空中像霓虹灯一样闪烁,象征着欲望、娱乐、隐忍抑或其他。尽管由于政策或传统的左右,这个词显得既敏感又尴尬,但是其存在的隐秘性或独特性激发了当代作家的创作与想象,在新世纪的底层文本中出现了大量以色情业女性为题材的作品。分析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新‘青楼’女性”作为一个多元而暧昧的存在,她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个体的内在经验,由此阐发出独特的审美内涵与阐释价值。由于作者关注点或切入角度的不同,在道德的赞许、批
论新移民女作家张翎的小说世界
作者: 张园园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移民小说   女性文学   和谐   追寻  
描述: 新移民文学在移民潮流的推动下从最初的花果飘零演变为现阶段的落地生根,新移民文学研究也相应风生水起。随着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逐渐增多,新移民文学女作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关注,张翎作为北美新移民女作家中写作功力深厚且成绩斐然的一位也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目光。 张翎是北美新移民小说创作领域中的重镇,她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作家,在她的故事中有开放的文化视野,冷静稳健的叙事风格以及卓具个性的艺术特质。然而当下,对于张翎小说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题材、语言、叙事手法等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领域还相对狭小,研究成果大
女性主义视角下《飘》的解读
作者: 柳莺莺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米歇尔   《飘》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美国现代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飘》---出版于1936年。它是一本成功的商业小说,也是一部流行于世界的经典。自1936年问世以来,已经销售了28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世界上三十多种语言。《飘》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小说,它打破了销售记录,并于1937年获得普利策奖。 然而,这样一部深受欢迎并获得巨大成功的小说却一直没有引起文学评论界的高度重视。在世界文学史上,《飘》的文学地位并不高。在人们眼中,它只不过是一本爱情小说或一部畅销书而已。事实上,《飘》包含明显的女性主义倾向,是一部值得研
论苏雪林作品中的女性情结
作者: 解晨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苏雪林   女性主义文学   文学史   女性情结  
描述: 苏雪林是五四运动以后出现的著名女作家之一,无论是在小说、散文,还是戏剧、诗歌,甚至在学术研究领域,都有不菲的成就。在五四培养的新一代女作家中,她与庐隐、冰心、冯沅君等人齐名,有着突出的文学史地位。在五四新文学中,尤其是她的学者、作家、诗人、教授集一身的身份特征,更显出其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意识形态和学术研究外部环境的种种限制,使得苏雪林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的探讨。尤其在八十年代之前,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她生前为人所评论的“声誉之著,学养之深,成就之伟和影响之大”与其目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女权思想:从陈独秀到毛泽东
作者: 文卫勇   刘翊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   陈独秀   李大钊   女权思想   向警予  
描述: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接触马克思主义始就接受了其中的妇女观并立即运用于实现中国妇女解放的伟大征程中,而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女权思想正是这一征程的理论基奠。其中,陈独秀批判封建礼教,李大钊用马克思主义经济观分析女性问题,向警予强调女性受教育权,毛泽东主张立法改革封建婚姻制度。他们的女权思想沿着一条"破旧—立新—实践—立法保障"的线路,层层递进。这一进路发挥了思想启蒙作用并引领了当时妇女运动的新风尚。
试析葛红兵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以《沙床》和《财道》为例
作者: 袁华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葛红兵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当代作家葛红兵在他的作品《沙床》和《财道》中表达了他的女性意识。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都有唯美的身体、都处于积极主动求爱的状态,具有放性的态度,同时她们在事业上没有卓越的建树。葛红兵打破了处女崇拜、女性禁欲树贞节牌坊的神话,试图将女性从性禁忌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但是他的解放仅仅局限在性观念上,而且这个性观念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男权意识的印记。在他笔下,在经济上无法获得独立,而又从性禁忌的牢笼中解放出来的女性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都无法获得和男性真正平等的地位,作者举起的性自由开放的旗帜并不能将女性真正引向幸福之
女性文学审美日常化的合法性和局限性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文学与文化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合法性   审美日常化   局限性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就多元审美观念和理论思潮背景下的"女性文学审美日常化"现象进行了理论探讨,指出女性文学的审美日常化现象"与生俱来",并非新状态;女性封闭的生存状态决定女性写作的审美日常化现象;女性审美日常化合法性的取得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审美探索之旅,它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性别文化权力逻辑,一方面要克服主流话语权力对女性话语的挤压,同时还要克服主体自身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女性审美日常化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凸显是因为大众话语权力的上升以及审美普泛化思潮的影响,它从性别文化的视角印证了后现代语境文学审美的多种可能和审美品质的分
浅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发展的难言之痛
作者: 宁慧霞   来源: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被遮蔽的女性作家   维多利亚时期   难言之痛   双重评判标准   女性文学  
描述: 长久以来文学一直被视作是男性领地和男性实现文化价值观的专制武器,女性文学在1840年前曾是一片落寞之地。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难言之痛:大批风格各异的女性作家被缩减、归并为少数几位伟大的作家,而由此总结出女性作家的全部理论;以男性文本和男性经验为中心的文学评论界对女性文学实行双重评价标准,很难真正从理论上评价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发展的难言之痛
作者: 宁慧霞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被遮蔽的女性作家   维多利亚时期   难言之痛   双重评判标准   女性文学  
描述: 长久以来文学和文学传统一直被视作是男性领地和男性实现文化价值观的专制武器,女性文学在1840年前曾一度是一片落寞之地.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文学发展的难言之痛:大批风格各异的女性作家被缩减、归并为少数几位伟大的作家,而由此总结出女性作家的全部理论;以男性文本和男性经验为中心的文学评论界对女性文学实行双重评价标准,很难真正从理论上评价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
< 1 2 3 ... 119 120 121 ... 265 266 2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