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纳吉布·马哈福兹《三部曲》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陆怡玮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纳吉布·马哈福兹《三部曲》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沉默与打破沉默
作者: 解林静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沉默   打破沉默   女性   女性人物  
描述: 莎士比亚戏剧中所描述的女性代表了中世纪传统女性和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女性。在当时的等级信仰、教会学说、生物理论、社会习俗、教育和职业等观念的影响下,女性的活动范围被更多地限制在家庭。她们在社会中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理解与尊重。于是,莎士比亚常用“沉默”来描述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她们与其他人的关系。 第一章分析了欧菲莉娅和苔丝狄蒙娜的“被动”的沉默。她们的沉默不是自愿的,而是迫于无奈。欧菲莉娅在面对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各方的命令,保持沉默。她的沉默最终导致她
《紫颜色》的人物和主题
作者: 张戈平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种族融合   妇女主义   《紫颜色》   人物   主题  
描述: 艾丽斯·沃克的书信体小说《紫颜色》是她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本论文分析了《紫颜色》中的人物和主题。黑人女性人物是小说描写的重点。西丽亚,一个几乎没有受过教育的南方黑人女性,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她从一个身体,精神,性等各方面受虐待的小姑娘,成长为经济上,精神上完全独立的妇女。论文也讨论了小说中其他的女性人物形象,如:莎格,耐蒂,索菲亚。之后论文探讨了几个黑人男性人物,如某某先生(艾伯特),哈泼,阿方索和塞缪尔。关于小说的主题,论文探讨了妇女主义,种族、阶级和种族融合。妇女主义就是黑人女权主义。艾丽斯沃克称自己是
金庸武侠小说人物研究
作者: 陈淑贞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悲剧理论   喜剧理论   语义方阵   精神分析   变态心理  
描述: 金庸是華人世界裡擁有最多讀者的作家,由1955年《書劍恩仇錄》在香港《新晚報》連載算起,到現今已差不多五十年,金庸武俠小說的熱潮仍歷久不衰,金庸小說的影響力確是不容忽視。本論文嘗試以不同的理論分析金庸筆下的人物,以求獲得更廣闊的閱讀視野。 本論文以西方的悲劇理論分析《天龍八部》的蕭峰及其美學意義。以喜劇理論分析《鹿鼎記》的韋小寶,探討他在小說中的諷嘲作用。以霍爾奈的精神分析理論剖析《神鵰俠侶》楊過的性格和精神心理狀態,以及其成長經歷如何塑造人格。以格雷馬斯的“語義方陣”分析《俠客行》石破天
寻找自我身份和妇女主义精神:艾丽丝沃克小说《紫色》中主人公茜莉的心路历程
作者: 黄立华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身份   心路历程   妇女主义精神   艾丽丝·沃克   茜莉  
描述: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最著名的黑人妇女作家之一。沃克因其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1982)获得了普利策奖而闻名遐迩。她笔力遒劲,富于表现力地描写黑人妇女为争取性平等和精神再生而进行的斗争。对沃克而言,黑人妇女是希望和再生的象征。作者,通过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强调妇女团结起来同消极的社会机制作斗争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剖析主人公茜莉—一个十四岁的、贫困的,近乎文盲的南方黑人妇女追求自我身份和妇女主义精神的心灵历程。这两个主题相辅相成,贯串整个小说。 一方面,茜莉追求的是自我身份。在这一过程中,茜莉经历了
对托尼·莫里森的《宠儿》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黄玲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觉醒   解放   女性的   女性主义  
描述: 据我所知,直到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哪一个作家或评论家从女性主义角度对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作一个全面详细的分析。他们的评论或是关于反种族主义,或是关于该作品的艺术特征或写作技巧方面的探讨。现在在人们的意识的深处,人类社会仍属于父权制社会。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种族或不同地区的妇女仍需为了获得工作的权利、教育的权利以及婚姻的自主权而斗争,显然,妇女问题是社会问题并需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我希望能作一个崭新的尝试——从女性主义角度来分析该小说,以求使广大的读者能关注到该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女性意识的
赛珍珠:女性主义的先锋
作者: 韩静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人生活   女性主义特点   作品   女性观的形成   赛珍珠  
描述: 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颇有争议的小说家之一。在中国,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她进行解读,构成了我国“赛珍珠研究”的独特风景线。 本篇论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论述女性主义特征在赛珍珠的主要作品(例如《东风·西风》、《群芳亭》、《大地》)中的体现。在这些作品中,赛珍珠表现了对女性特别是中国女性的关注。除了在作品中展现了女性主义观点,赛珍珠还积极地参与争取民权和妇女权利的活动。这些社会活动无不体现了赛珍珠的女性主义特点。 论文的第一章通过分析赛珍珠
传统祭坛上的牺牲
作者: 高丽萍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   托马斯·哈代   女权主义   困境   《德伯家的苔丝》  
描述: 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阶段。在这个时期,性(sex)与性别(gender)的问题,以更加开放、更加平等的方式和态度得到讨论,越来越多的作家谴责双重标准、利益婚姻和男人至上的父权思想。但这也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时代,妇女的贞洁、温柔、美貌、自我牺牲与顺从等所谓的女性气质仍被推崇备至。 托马斯·哈代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处于维多利亚时代,时代特征决定了哈代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指出苔丝的悲剧是由女性传统的依附性的经济地位和从属性的社会地位造成
残雪、铁凝小说异同论
作者: 姚艳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救赎   残雪   重复   超越   女性意识   消解   男性中心   铁凝   小说   窥视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指出残雪、铁凝小说创作的某些异同之处。在内容上关注人的生存境遇,视角上多采用窥视的角度,来展示人性本质,这是两人的共同处。不同的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残雪偏重以审丑的方式、荒诞的超先验世界,表达出对人际关系、人性的深刻体察和质疑。而铁凝小说注重对现实世界人物形象的现实主义再现,同时也融汇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塑造了鲜明文化底蕴的系列女性人物形象。铁凝在剖析人性丑恶的同时不忘给人类以美好的憧憬,为人类提供自我救赎的精神花园。而残雪显然未提供灵魂的救赎办法,她只追照非理性的梦呓余
打破压迫性沉默
作者: 叶莉枝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主义   汤亭亭   种族主义   《女勇士》   压迫性沉默  
描述: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1940—)的《女勇士》(1976)中最重要的主题即是沉默和发声。批评界对《女勇士》中表现的沉默和作者打破这一沉默的意义有所论述,但均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后殖民主义有关理论和亚当·杰瓦斯基关于压迫性沉默的论述深入细致地分析文本中四位女主人公的压迫性沉默并探讨打破这一沉默的途径和意义。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与论文相关的四个问题:首先是作家及其作品介绍;其次是《女勇士》的故事梗概;然后回顾批评界对该书的批评概况,指出以美国主流文学
< 1 2 3 ... 115 116 117 ... 124 125 12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