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文学语言角度解读《母亲》和《魍魉世界》中的母亲形象
作者: 王丹红   来源: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多彩画卷——丁玲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丁玲描绘母亲的作品为数不少,在其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文学语言的角度分析她笔下的母亲形象特征,还是很有价值的新课题。在此尝试以《母亲》关于放足的八个自然段、曼贞回忆故乡的一段及其《魍魉世界》中因为我终于……黯然良久一段为例加以分析,探讨母亲形象的变化。《母亲》写于1932年,丁玲以自己的母亲为原型塑造了二十世纪初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形象,写出了她们的艰难处境
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建构
作者: 李国银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庐隐、丁玲等则从主情主义出发塑造了热烈、绝决、不妥协甚而越轨的叛 ;张爱玲、苏青的作品则由女性生存方式和女性生命体验角度出发 ,努力勾勒出一群心理变态、扭曲的疯女。通过角色的嬗变 ,我们可以看出其间
面对祥林嫂学生为何不流泪?
作者: 姚娟   来源: 中学语文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祝福》   封建礼教制度   祥林嫂   鲁迅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中国文学长廊中著名的悲剧女性形象。她辛酸坎坷的遭遇已家喻户晓。但是,中学教师在教授《祝福》一文时,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读到祥林嫂的遭遇时,不仅不为之流泪,有时还觉得可笑。对学生此时的发笑,很多教师都摇头叹息.认为现在的学生情感太冷漠。那么,让人同情的祥林嫂为什么不能引出学生的眼泪?是我们的学生迷失了同情心吗?是我们的情感教育失败了吗?事实并非如此。我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情感都是纯真而丰富的,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在乞丐的诈骗行为屡屡被揭穿之后,我曾
以家庭为题材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情况概述
作者: 艾丽辉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家庭小说   家庭小说   明中叶以前  
描述: 中国以家庭为题材的古代小说,以《金瓶梅》的出现为界明显分为两个时期:明中叶以前和明中叶以后。明以前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小说,这一时期,家庭环境的描写是被忽略的,它只是作为故事发展设立的点缀而已,因而描写还不充分不完整。家庭人物少,人物关系简单,反映的也只是家庭生活的某一侧面而已。明清时期出现了以《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歧路灯》等为代表的大量的以家庭日常生活为主要描摹对象的章回小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小说。它们在作品数量、家庭关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刻画、写实艺术几个方
全球观念下的文化视野——论王韬的文言小说
作者: 党月异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言小说   文化视野   王韬   全球文化观念  
描述: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 ,一部分中国人逐渐形成完整的全球文化观念。王韬全球文化观念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他较早接触西方文化和游历西方国家的经历。在这一观念指导下 ,王韬的三部文言小说呈现出全新的文化视野 ,主要表现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与文化的启示 ;中西文化观照中的民族自豪感、平等意识与爱国思想 ;中国人希望认识世界畅游全球的迫切愿望和异域见闻录 ;令人耳目一新的异国女性形象等几个方面。
空灵晶映的至情奇文:《香玉》
作者: 王海燕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至情   香玉   精神自由型人格  
描述: 蒲松龄远承楚辞香草美人的传统,依托志怪小说形式,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了一系列异类化人的恋爱故事,刻画出众多助夫成名的女性形象,以表达对生活的哲理认识。受道教神仙观影响,这类故事一般在叙述模式上还留有此前仙人降谪式故事的痕迹,“异类入世则意味着性灵的沉沦”可以说是《聊斋志异》艺术世界普遍的逻辑法则;其中的有情异类,还不能幸免于为无情的人间法则伤害的悲剧命运。相比之下,《香玉》篇与香玉则是个优异的存在,是蒲松龄全新的创造。它通过香玉、黄生等至情至性的精神自由型人格的塑造,寄托了人性美的理想;《香玉》这样空灵晶
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冲突——《白鹿原》论
作者: 张爱荣   来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   民族   冲突   历史   《白鹿原》     传统文化  
描述: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系列人物形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的是历史文化与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白嘉轩、鹿子霖是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他们的品质与人格折射出了他们所代表的文化层面。田小娥和鹿冷氏是书中最值得人们同情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人的本质追求与残酷的文化环境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朱先生则是一个象征 ,一个历史的象征 ,更是一个文化的象征 ;黑娃与白孝文的命运多舛在书中最具代表性 ,但其个体的命运在历史前进的潮流中却又显得微不足道。整部作品突破了政治、阶级斗争
金庸武侠小说草原大漠描写的跨文化眼光
作者: 王立   韩林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庸   武侠小说   民族气质   民族交流   草原大漠  
描述: 金庸小说并不是局限在一种文化圈或特定地域本身来展开故事的,而往往是设有一个异质文化的参照系,以一种跨文化的视野,透视文化交流与撞击过程中人物性格的变化.并通过个体形象的方式使其观念具体化.表现在男性人物身上,是相对于中原的"涉入者"与"回归者"的差别;在女性人物身上则体现为,造成其爱情悲剧契机为主动的与被动的两种.造成这诸多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特定人物与特定环境之间的互动,究其根本则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两种文化互渗互融的结果.
中年男性皮脂分泌状态与高脂血症相关性研究
作者: 朱竞奋   刘勇宁   邱志农   来源: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血脂水平   人群   高脂血症   皮脂   分布情况   分泌   对比观察   中年男性   机能   易化  
描述: 目的通过对大样本的中老年男女人群群体皮脂分泌状态(代表皮脂机能水平高低)与他们的高脂血症分布情况对比观察研究,确定其中有无相关性关系及其特点,从而为高脂血症的人群群体预防、临床治疗、及促进皮脂分泌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新的思路。方法随机采集五年来内科为主之门诊、住院患者及单位健康体检者之有关临床资料、血脂水平测定(TC、TG及LDL—C)、皮脂分泌状态临床判定结果共计1698例,其中380例作了皮脂分泌定量检测(SER测定);将所有研究对象按血清总胆固醇或及三酸甘油酯伴LDL—C增高与否分为两大组(血脂
历史编撰学与后现代主义
作者: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李丽君   来源: 东岳论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编纂学   语言学转向   历史认识   后现代主义   书写历史  
描述: 20世纪后期,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社会的文明和价值观展开了激烈批判,而那种现代以来面向社会科学的历史编纂学也由此发生了巨大转变。后现代主义历史学的两个核心观点,即历史无统一性、方向性或连续性,以及历史文本乃是根据推理和语言建构而实现的,都对历史编纂学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过去20年中,文化史,包括日常生活史、妇女运动史等研究兴盛了起来,地方性和社会个体得到了大幅度的强调。然而对历史编纂学影响更为深远的却仍是当今的全球化进程。确信过去的真实性,知晓历史认识中的主观性,遵循共同的理性尺度,容许历史阐释的多样性,或许
< 1 2 3 ... 114 115 116 1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