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对乔治·艾略特《丹尼尔·德隆达》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周颖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   边缘化   女性主义   性别角色   异化  
描述: 《丹尼尔·德隆达》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最后一部小说,秉承了艾略特以往的作品中对于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也反映了艾略特在女性问题上的独特观点。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丹尼尔·德隆达》进行解读和剖析,分析小说中体现的性别角色,两性冲突以及女性对父权制的反抗。在小说中,艾略特通过对女性角色的描写,阐述了她对于维多利亚时代性别角色的理解——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被束缚于男性定义的传统模式中,被视为“弱者”,虽然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从属于不同的社会阶级和文化背景,但是她们在男性统治的社会中的遭遇却
浅析美国妇女角色转变:1920-1960
作者: 江疆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妇女   妇女运动   角色转变   大萧条  
描述: 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美国社会经历了繁荣—危机—复苏—战争—恢复的过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重大转变;美国妇女在政治、经济、婚姻、家庭生活等领域承担的多重角色也经历着相应的变化,且呈现不同特点。这近四十年被认为是历史上美国妇女运动两次高潮之间的相对停滞期;然而,从以1920年妇女赢得选举权为标志的第一次女权运动高潮,到四十多年后的第二次妇女运动兴起,此转变并非一蹴而就。美国妇女的社会及家庭等多重角色的转变,对第二次女权运动和妇女运动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采用社会学中角色转变和角色平
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妇女与福利改革
作者: 于鸿敏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   妇女   福利改革   贫困女性化  
描述: 妇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家庭天使”到发出“我是谁”的呼声,反映了美国女性追求权利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意愿。在美国历史上,贫困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妇女更容易陷入贫困。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单身母亲家庭逐渐增多,特别是在20世纪60—80年代出现了“贫困妇女化”。美国妇女曾借助社会改革运动的形式,督促政府作出相应的有利于妇女本身的政策调整。在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妇女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妇女运动,她们参与社会福利改革的历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本文运用历史
1861-1917年俄国妇女解放运动研究
作者: 李丹   来源: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俄国   革命   妇女   解放运动  
描述: 1861—1917年,俄国经历了农奴制改革,由封建社会步入短暂的资本主义发展,再到翻天覆地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俄国社会从政府到民众,从政治、经济、文化到吃、穿、住、行的变化都使得长久以来处于社会和家庭底层的妇女发生了转变,使她们在一系列的变革中从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这就是俄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过程,它也成为了俄国社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通过女权运动、虚无主义女性与激进主义女性运动和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等几个流派的运动,完成了从家庭到社会的自身解放,取得了高等教育权、就业权和普选权,组建了不同妇女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妇女参政问题研究
作者: 汪祁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参政   对策   新农村建设  
描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开始重视妇女运动和妇女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加注意妇女的解放运动,不断从法律政策上保障妇女群体的利益;尤其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妇女参与政治建设已成为一项重大的民主政治问题,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必然要求。 在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党和政府加大对农村问题的关注和投入,出台一系列惠及农村建设的政策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而促进农村妇女参政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基础,广大农村地区如果没有妇女参政,要实现民主管理
“她者”的眼光: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女性主义形态
作者: 季进   余夏云   来源: 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汉学   中国现代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通过抽样分析三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来阐述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女性主义形态。周蕾将女性与中国现代性的问题,置于“看”与“被看”的双重视角中,强调观察与理解女性形象的方法与立场;刘剑梅从性别与权力的“表演式”关系入手,揭示“革命+恋爱”叙事模式背后女性与政治之间的互动;蓝温蒂强调来自传统的管规和现代的束缚,预设了“新女性”及其写作的尴尬位置。
同是天涯沦落人:浅析苏童小说中女性人物命运的相似性
作者: 马俊杰   来源: 管理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童   命运   相似性   女性形象  
描述: 苏童,这位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当代青年作家,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通过对苏童笔下众多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大都经历了相同或相近的生命历程,从苏童对这些女性生命历程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苏童对于女性的独特认知.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女性悲鸣:论两性同体理想在父权社会中的幻灭
作者: 张云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两性同体   男/女性特质   幻灭   悲鸣  
描述: 在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卡森·麦卡勒斯刻画了一个颇具男性特质的生活在美国南方小镇的女性形象。原本女主人公能干且富有,受到镇上人们的敬畏;后来她爱上自己的表哥,变得柔顺且忍让,却被自己的爱人背叛,失去财富和斗志,成为一只可怜虫。女主人公兼具男性和女性特质,但当两种特质开始融合的时候,她却被整个社会所背叛和抛弃。由此可以看出,两性同体在男权社会中只是女性的一种美好的理想,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借鉴与创新:当代中英两国女性文学比较
作者: 王才凤   来源: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英国女性文学   比较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   异质文化阐释  
描述: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尤其是90年代后的多元化和繁荣并不能掩盖其在文化结构上的缺陷。在探究女性自我的文本中,存在着疏离社会、逃避现实、自我过于破碎和断裂的现象,缺乏具有完整人格、坚韧人性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所以,中国的女性文学进行自我审理和调整,应把视野放得更宽更远。取经于相对成熟的英国女性文学,该摒弃的就摒弃,可借鉴的就借鉴,是一种理性的态度。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思虑—表征”叙事模式
作者: 李萱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模式   女性小说   梦幻   表征  
描述: 现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梦幻一思虑一表征”叙事模式不仅与女性人物的生命体验、内在冲突、生命意识等联系密切,还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与作者的性别观念、叙事意图等有着复杂动态的关系。处于叙事模式核心地位的女性思虑梦幻,在文本中担负着女性人物的心灵表征的功能,以隐喻、象征的方式传达出梦幻主体的心理体验和作者的叙事意图,并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小说文本的互文结构,显示出现代女作家在文学梦幻的视觉化表征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 1 2 3 ... 112 113 114 ... 265 266 2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