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研究概述
-
作者:
王军
高雪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
文化身份
女性意识
边缘
-
描述: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是一种在特定的异质文化环境下所进行的艺术创作.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将边缘写作视为一种创作状态,从自身经验出发描写少数族裔女性的生命历程;从族裔身份出发,书写族裔女性的文化身份.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糅合了族裔女性意识和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体验,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承载着美国异域文化经验,成为美国文化与文学中一种独有的美学奇观.
-
关怀意识:20世纪90年代的大陆女性小说
-
作者:
陳碧月
来源:
应华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女性小说
大陆文学
小说
关怀意识
-
描述:
中國大陸文學在20世紀90年代產生很大的變化,女性寫作研究,在20世紀末的中國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繁榮期,女性作家的作品內容展現多種樣貌,作家以個人獨特的不同體驗出發,直面人生。 隨著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大陸女性文學獲得輝煌成就。在女性文學的風景線上,90年代的女作家大膽地與傳統決裂,樹立屬於自己的一套行為機制,本文在取材方面,以作家發表於90年代的小說為主,將深入探究當代女作家小說所呈現的對人性、社會和文化的關懷。 透過小說的整理、分析、比較與歸納,期待能讓讀者更清晰而完整地了解20世紀90年代大陸女性
-
张爱玲作品中异国女性形象的 文化意蕴研究
-
作者:
张进梅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国
形象学
张爱玲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爱玲的小说以女性为主体,其中涉及到外国女性形象的文本共有七篇:《沉香屑:第二炉香》、《连环套》、《年青的时候》、《红玫瑰与白玫瑰》、《心经》、《倾城之恋》、《创世纪》,这为研究张爱玲作品中异国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提供了很好的文本依据。“他者”形象投射出了形象塑造者自身的影子,是后者空间的补充和延长,因而形象主要言说的就是“自我”。张爱玲对异国女性形象的描述,实际上也是在对中国近代女性形象的审视和反思。 本文从形象学的角度分析了张爱玲作品中的异国女性形象,并探讨了张爱玲作品中的异国女性形象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女性形象的性别研究
-
作者:
孙亚琼
来源:
宁夏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末小说
小说创作
古代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从文化深层的社会性别问题入手,以女性视角对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做分类再认识,并通过文本细读,透视男性小说家叙事话语下的女性观是本文的任务。笔者认为,受长期积淀的男性中心意识的支配与影响,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家按照自己的观念和标准创造出了“天使”与“恶魔”两极女性形象,这些孕育于男性腹中的女性形象很大程度上出于男性自身的幻想,他造出的“她”与真实的“她”是存在着很大差距的。这些男性作家从自身立场出发理解女性,其对女性的价值判断是以男性利益的最终得失为基准的。其次,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叙事话语下透视出的
-
种族与性别——从小说《秀拉》看黑人妇女的三重压迫
-
作者:
于晓玲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妇女
三重压迫
女权主义
托尼•
莫里森
-
描述:
几个世纪以来,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文学作品里,黑人妇女所遭受的不幸一直没有引起足够而又全面的重视,导致她们至今仍未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因此,黑人妇女受压迫的问题更应该得到全世界的关注。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小说《秀拉》以1919年至1965年的美国为大背景,以黑人社区梅德林镇为具体语境,塑造了一系列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形象。女主人公秀拉是一位反对传统,追求自我的新型黑人妇女,她的叛逆使得自己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与传统的黑人妇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选择《秀拉》
-
论伊丽莎白·鲍恩《心之死》中女性主体性的建构
-
作者:
杨春娟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心之死》
女性主体性
鲍恩
-
描述:
伊丽莎白·鲍恩是一位多才多艺、著作颇丰的英国爱尔兰女作家。她深受西方评论家和读者的青睐,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好的小说家之一,很多评论家把她与弗吉尼亚·沃尔夫和亨利·詹姆斯相提并论。鲍恩以刻画女性人物见长并致力于表现和探求女性寻求自我的过程,其代表作《心之死》突出表现了年轻女性鲍西亚与嫂子安娜在男权社会自我主体意识觉醒及主体性构建的历程。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尝试运用拉康的主体理论来阐释小说中主要女性人物鲍西亚和安娜主体性的建构历程并反思女性主体性的建构。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小说中主人
-
A.S.拜厄特四部曲小说中知识女性的研究
-
作者:
袁茂红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特质
拜厄特
自我空间
知识女性
-
描述:
A.S.拜厄特是当代英国最著名的女性小说家之一,她的作品《占有:一部罗曼史》是1990年布克文学奖的得主,她本人也于1999年获得了“女爵士”的头衔。拜厄特在自己的批评集《关于历史和故事》中提到,她
-
明清时期徽商家庭中女性经济地位研究
-
作者:
马兰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徽商家庭
父系继承
明清时期
女性
-
描述:
关于明清时期徽商家庭中妇女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妇女贡献、女性权利、妇女社会地位等方面,却少有关注其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本文试图从整个徽商发展的历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规律去研究明清时期徽商妇女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采用由外至内的方法,通过对徽商家庭中妇女所处的自然、社会、家庭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分析,研究其在家庭中义务与权利不平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再将其放入当时的大社会背景和当地的小生活环境对其行为选择的趋同性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借鉴恩格斯和摩尔根关于女性权利丧失的历史论断以及财产继承权是
-
抗战时期《中国妇女》(延安1939-1941)期刊研究
-
作者:
井春野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妇女》
妇女解放
妇女运动
陕甘宁边区
妇女报刊
-
描述: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艰苦卓越的全民族解放战争,其中,广大中国妇女的参与不可或缺,她们在文化宣传、救济教育、医疗救护等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通过参与抗战救亡,中国女性真正走出家庭,参与社会事业,通过寻求全民族解放来实现个人解放,这个伟大的变革与党的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其中,在抗战期间如雨后春笋般繁荣发展的进步妇女报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中国妇女》(延安)期刊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妇女》(延安)期刊是由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主办,延安“中国妇女社”编辑出版的
-
对小说《紫色》的电影文本中削弱的黑人女权主义的解读
-
作者:
牟妮妮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电影改编
黑人女权主义
电影文本
-
描述:
二十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黑人文学已成为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黑人女性文学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被改编为电影。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里斯·沃克的黑人女权主义小说《紫色》也被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改编成为同名电影。 引文部分介绍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黑人女权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电影文本与小说文本在角色描写,女性联合和非洲文化的描写上存在的差异。 第一章对沃克及其小说《紫色》,黑人女权主义,电影《紫色》和影响电影改编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