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乳腺癌:吸烟及肥胖的女性患病风险更高
作者: 张颖   来源: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肥胖   乳腺癌   患病风险   BRCA2   Epidemiology   吸烟   基因突变   女性  
描述: 据美国《今日科学》(Science Daily)2009年9月4日报道,今年最近一篇发表在《Journal of Cancer Epidemiology》的文章又一次表明了吸烟、肥胖和乳腺癌之间
解读中国时尚男刊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杨瑛娜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应对策略   时尚男性杂志   性感   女性形象  
描述: 近年来,我国时尚男性杂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时尚类杂志市场。1999年4月《时尚》旗下的《时尚先生》率先推出,打破了女性时尚杂志一统天下的局面,随后《时尚健康·男士版》、《名牌·Mangazine》、《男人装》、《Wo男人志》、《名仕》陆续创刊,男性时尚杂志的日渐繁荣引起了学界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很多人开始了对时尚男刊的探索之路。 由于我国男性时尚杂志的创办刚刚起步,大多数都没有发展成熟,因此大多数专家学者的研究都是针对女性时尚杂志的,有关我国时尚男刊的研究则比较少见。我国学者研究男性时
古典时期雅典悲剧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佳寒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雅典   悲剧   古典时期   女性  
描述: 古典时期,雅典妇女的权利遭受了全面的剥夺。在法律上,她们被认为没有自主能力,必须终生处在男性的监护之下。在政治上,她们不能参加公民大会,不能担任公职和陪审员,被剥夺了积极的政治权力。在经济上,她们永远不能成为财富真正的拥有者和管理者,只是男性传递财产的媒介。在婚姻上,她们必须服从监护人的安排,成为男性延续家庭的工具。在活动空间上,她们几乎完全被隔绝在家庭领域内,无法接触更广阔的社会。对于她们来说,最重要的美德就是服从男性的统治。 然而,在当时的悲剧中,却存在着不服从的女性。她们具有鲜明的自主性
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
作者: 张舒展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   浪漫主义   霍夫曼   梦幻艺术   音乐  
描述: 本文以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歌剧中女主角的戏剧角色和音乐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奥芬巴赫的生平经历和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的创作背景以及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的简要剧情。第二章内容涉及她们的社会角色和在剧中与男主角的人物关系以及她们角色的性格特征,从角色分配到戏剧冲突都进行了研究,并对这些性格特征进行总结归纳,第三章从声部划分、演唱技巧、曲式分析、伴奏织体等方面入手分析三个女主角的咏叹调,并给出了在演唱这些咏叹调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求在以后的演出和表演中能够适当
《七日谈》中女性面对婚姻的不忠
作者: 王蓓丽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七日谈   婚姻   不忠   女性  
描述: 十六世纪的法国正处于文艺复兴伊始,法国文学亦是如此。在众多作家中,玛格丽特•德•纳瓦尔是地位相当特殊的一位。首先,她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家;其次,她拥有显赫的王室头衔——她是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姐姐,纳瓦尔国王的妻子,亨利四世的外祖母;最后,她是当时人文主义者的资助者和保护人。良好的家庭背景使得德•纳瓦尔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此外,当时的宗教改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家的思想。这位集智慧和权势于一身的女性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倾其心血创作了《七日谈》。《七日谈》是德•纳瓦尔模仿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而创作
《撞上门的女人》中宝拉的自省与觉醒
作者: 孙久荣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撞上门的女人》   自省   妇女运动   婚姻暴力   觉醒  
描述: 国内外有关当代爱尔兰作家罗迪·道伊尔的文学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而且大部分是以访谈和书评的形式出现,主要涉及创作背景、叙事技巧及语言风格、作家的民族精神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爱尔兰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在众多的评论中,对道伊尔的反映女性命运题材的小说《撞上门的女人》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凯莉·玛仕在《罗迪·道伊尔的“脏语言”和生活环境限制》一文中综述了道伊尔各部作品的的不同之处,她首次提出在道伊尔笔下“满口脏话”的主人公身上看到了“自省”的品质。然而,也许是由于选题和篇幅的限制,作者只是对作家所有作品中主人公的“自
“隐藏”起来的女主人公:《蝴蝶梦》中哥特体元素对“隐藏”的女主人公和“显形”的女主人公的作用分析
作者: 刘晓新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作者经历   哥特体小说   《吕蓓卡》   达夫妮·杜穆里埃   “隐藏的我”  
描述: 达夫妮·杜穆里埃(1907-1989)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她的创作领域非常广泛,涵盖短篇、长篇小说、传记等。因其小说充满神秘、浪漫与悬念,她于1977年荣获美国神秘小说作家大师奖。达夫妮·杜穆里埃的代表作《吕蓓卡》在1938年一经出版便轰动文坛,成为当时英美两国最畅销小说,并在1940年被著名导演希区柯克拍摄成电影,同样由《吕蓓卡》改编的电影《蝴蝶梦》也得到了当时人们的认可。虽然她的小说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对于作者本人的研究以及对于作者的写作风格的讨论却并不多见,一直到近期一股女性主义
旗袍:中国20世纪初期女权文化的一个表征
作者: 师爽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文化   身体   旗袍   民族性   女性形象   身份认同  
描述: 20世纪初期风行于上海的旗袍不仅仅是一件衣着,它还是中国女权文化的一个表征。它通过在女性个人经验层面上对于身体的控制、自身的认同以及身份的确认,使新时期的女性形象得以建构;它在社会层面上,通过商品经济、文化层面、政治层面对于女性形象的认同与肯定,赋予旗袍以民族性和中国特色的文化意义。从个人经验层面和社会层面对于女性形象的建构可以看到男性目光和男性倡导的作用,可以说新的女性形象是在男性倡导下建构起来的。这使中国女权文化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从十九世纪英国小说谈早期女性主义文学
作者: 甄艳华   李欣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爱情观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社会观   十九世纪英国小说  
描述: 十九世纪的英国小说空前繁荣,其中最大的成就莫过于以女性为中心小说,这些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比以往更加细致入微,从不同角度反映当时女性思想形态和生活状态,为此许多学者对女性主义文学的研究都是从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开始的。本文借助于伊莱恩.肖瓦尔特等文学批评家的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理论,选取四部十九世纪英国小说的代表之作,对小说及其女主人公的爱情观和社会观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讨早期女性主义文学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作者: 陈文联   周世保   来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基本经验  
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妇女理论与中国国情及妇女运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把两者有机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以及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实践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最基本经验。在这里,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全面把握中国国情及妇女运动的实际情况,广泛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始终代表广大妇女的根本利益,都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 1 2 3 ... 111 112 113 ... 229 230 23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