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性别研究及教育管理对策
作者: 吴碧宇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语自主学习   性别差异   教育管理对策  
描述: 本研究在综述了国内外外语自主学习和外语学习性别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假设:非英语专业类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中存在性别差异。因而本研究希望通过对非英语专业类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的性别差异研究,为教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效率提供帮助,为男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相互借鉴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本研究首先在前人的资料基础上,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对南昌师范学校04级体艺类新生英语自主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并用SPSS11.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男女生在英语自主学习
薛涛其人其诗研究
作者: 尹艳辉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薛涛   女诗人   诗歌创作   古代文学   绝句艺术  
描述: 薛涛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尤其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她生活在一个“万方多难”的时代,一生经历坎坷,但却创造了许多人生奇迹。本文结合薛涛特殊而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探索诗人独具个性的诗歌创作及其艺术成就。 特殊的人生经历让薛涛闯进了丰富多彩的男性生活圈与男性文化圈。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她始终以诗自守,以诗自拔。其诗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冲破了传统女性诗歌题材单一、色彩单调、思路狭隘的缺陷。诗人以其切身的经历与体会,以开阔而贴近男性世界的创作视野,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展现出只身男界、追
『紫式部日記』について--藤原道長像を中心に
作者: 赵秀云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记文学   平安文学   男性美   《紫式部日记》   藤原道长  
描述: ,该日记和私家集《紫式部集》则注重写实。日记主要记录了宽弘五年(1008)到宽弘七年(1010)正月,紫式部担任一条天皇中宫彰子的官期间的所见所闻。日记以藤原道长宅邸土御门殿为场景,以皇子敦成亲王的诞生
非临床焦虑个体对威胁性线索注意偏向的习惯化
作者: 刘兴华   钱铭怡   周晓林   来源: 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多次呈现   焦虑   习惯化   注意偏向  
描述: 近三十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焦虑个体(焦虑障碍患者、非临床焦虑个体)的认知特点,其中焦虑个体对威胁性线索的注意偏向研究最多。大量研究发现,焦虑个体存在对负性或威胁性线索的注意偏向。本研究采用点探测的实验任务,以刺激呈现次数为自变量,探索随着刺激呈现次数的增加,高低焦虑组(非临床个体)被试对威胁性刺激注意偏向的系统变化。本研究被试为大学一年级新生51名,按照特质焦虑问卷得分将被试分为高焦虑组(非临床焦虑个体)和低焦虑组。其中高焦虑组28人,包括15名男性,13名女性,低焦虑组23人,包括13名男性,10名女性
谭恩美小说中的对话性
作者: 彭逢春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结构   对话性   视角   美国华裔女性   独白  
描述: 谭恩美(1952-)是一个相当成功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已经出版了四部小说,两部儿童文学作品,获得过“美国图书批评家奖”、“海湾地区奖”、被提名“美国国家图书奖”。并且仍然在努力创作,2004 年还出版了散文集The Opposite of Fate。身处两种文化的交融之中,她特别关注美国华裔女性的边缘化处境,力图打破沉默失语的状态,在白人与男权社会中构建自身主体性。 本文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结合女性主义批评和后殖民主义批评,对文本进行细读。从叙事方式、视角和作品内结构三个角度来看,谭恩美的作品都是极富对话性的文本。在谭恩美所擅长的讲故事式的个人独白叙事中,实际上纳入了隐藏的听者的声音和另外一个被分裂的自我的声音,双声话语是对话性存在的一种形式。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都是不完整和主观的,在这两种视角下,人物和读者不再是作者权威叙述下的客体,而是成为独立于作者意识,并与之对话的平等意识主体。谭恩美赋予其笔下人物自主话语权,无疑是打破华裔女性在白人主流文化中沉默和失语状态的一种策略。其作品中关注的母女关系、爱与忠诚、自我身份建构等主题在小说中形成了不同的命题场,这些命题场凝聚成复调式的内结构。有的是同一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共时性内结构,有的是跨时代、跨文化的历时性内结构,不同的命题在同一内结构的聚合下形成了对话。 根据巴赫金的对话性定义,对话产生的前提是参与对话的意识具备同等的价值和自主性。通过分析谭恩美的小说中的叙述方式、视角和内结构,我们能发现在她的作品中,不仅作者、人物、读者的意识是自主的、有同等价值的,而且不同的人物——中国母亲或美国女儿的主体意识也是独立的、平等的。从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看,美国华裔女性从被双重边缘化走向文本的中心、重心位置,是她们自我意识和主体性意识的彰
重耳流亡故事中女性形象的文学原型属性
作者: 沈鸿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原型   流亡故事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晋公子重耳流亡的故事中,先后出现与重耳密切相关的六位性。她们有的远见卓识、明于事理;有的兼有高贵与卑贱双重属性而又维护人格自尊;还有的甘愿过隐居生活,逃离现实;也有的谦恭礼让,不擅宠专房,具有
澳大利亚小说《牛奶与蜂蜜》中边缘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梁中贤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牛奶与蜂蜜   路易丝   边缘   伊丽莎白·乔丽  
描述: 伊丽莎白·乔丽是当代澳大利亚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作品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牛奶与蜂蜜》是她打破个人创作传统,另立文风的一部重要小说。本文从后殖民视角,分析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路易丝的边缘人悲剧,认为作者通过路易丝的悲剧达到了用边缘颠覆中心、否定权威、批判理性的目的,再现了重建人类关系多元共生的后现代文化的普遍涵义。
生存挣扎中的人性异化
作者: 徐安辉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玉秧》是青年作家毕飞宇“三玉”系列中篇小说的最后一篇。在这部小说里,作家不仅以生动的故事、生活化的经验、丰满的细节、戏剧性的场面,在玉米、玉秀之后,再一次为当代中国文坛塑造了一位令读者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而且在切近人心与人性的感性叙事中,为读者提供了超越文本表层结构的审美空间,引读者在近乎一种悲哀和痛心的情绪中,掩卷细思那一幕幕人心变异扭曲背后所蕴藏的悲剧根源。
金庸笔下的性别乌托邦——论《神雕侠侣》中的两性世界
作者: 王维燕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世界   性别乌托邦   《神雕侠侣》  
描述: 《神雕侠侣》是金庸的代表作,其中建造了反差极大的两性世界。男性形象在内心世界、成长过程、社会处境、人格特征等方面经历着全方位的磨砺,集合了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的人格理想,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而女性形象只是作为一个符码,承载着美丽、仁慈、奉献、爱情等“圆满”的理想。这是作者所构建的一个性别乌托邦世界。
作为一种小说类型的家族小说(中)
作者: 许祖华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小说   文本特征   文化内涵   情节母体   艺术体式  
描述: 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与性”两个方面;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家族小说往往蕴涵了伦理文化、制度文化、风俗文化的内容和特征。
< 1 2 3 ... 111 112 113 ... 118 119 1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