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18 条
-
《天雨花》研究
-
作者:
唐胜兰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左仪贞
天雨花
女性意识
弹词小说
-
描述:
弹词是盛开于明清的艺术奇葩,是讲唱文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明末以来,弹词艺人和作家朝着雅俗两个方向发展:一支仍在市井演唱,一支进入书斋。一批优秀的女性弹词作家积极参与创作,从而使一些弹词文本日益脱离演唱成为一种独立的闺阁文学。而这类适合案头阅读的弹词作品,也更为接近于小说这一文体,因此,学界亦有将之称为“弹词小说”。同时,女性作家在弹词小说创作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表现出一种集体创作的倾向。 《天雨花》是这些弹词小说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部,其一韵到底的才情被传为美谈。《天雨花》作于清初而缅怀明朝,以揭露
-
当代中国广告中的人物形象变迁研究——以《新民晚报》为主要考察对象
-
作者:
黄群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迁
《新民晚报》
人物形象
-
描述:
本文以《新民晚报》为主要考察对象来研究当代中国广告中的人物形象变迁,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研究视角、样本分析、趋势和问题以及结论和讨论。在具体的研究人物形象时,我们从性别、阶级和年龄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样本,对《新民晚报》自从1982年复刊以来到2006年这25年的每个月第一天的587条广告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了女性形象日益多样化且具有一定的解放意义,人物形象的变化和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进程相关联的,以及广告中人物形象的阶层化明显和广告中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建构日益宽容这四个结论,同时看出了人物形象变迁与社会转型,文化
-
论唐宋艳情词兴盛的佛因禅缘
-
作者:
赵建华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宋
佛教
艳情词
-
描述:
艳情词是唐宋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其发展、兴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佛教作为唐宋时期最重要的宗教形式,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艳情词的兴盛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即试图探讨艳情词兴盛的佛因禅缘。从文化渊源上来说,佛经的艳情描写为我国文化输入了艳情的成分,在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过程中,佛门兴起了纵欲狎妓的浇薄风气,而一些造诣高深的禅师则将女色及情欲纳入到自己说法悟道的体系中来,遂开创所谓“艳思通禅”的修行法门。佛家对于女色情欲的重视为艳情词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从创作主体来说,艳
-
文化政治与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化
-
作者:
范永康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政治
政治化
西方文论
诗性政治
-
描述:
伴随着民权运动、学生运动、民族解放阵线、反战、反核运动、生态运动、妇女运动等“新社会运动”的兴起,1960年代以来的西方文论全面进入“理论时期”。理论时期的文学理论发生了向“理论”的范式转换,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晚期马克思主义乃至同性恋和酷儿理论都极大地超越了纯粹“文学的”范畴,无不拓展了文学边界,以突出的反思性、颠覆性、解构性、批判性、政治性而强化了文学理论的政治言说维度,走向了“政治化”,成为激进的“文化政治”的一部分。 “文化政治”是当代西方文论政治转向的主要成因。“文化政治”是指文学
-
张洁作品中的“爱”的主题的研究
-
作者:
王爱华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洁
“爱”的主题
研究
小说
-
描述:
张洁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深度、有个性且很有影响的女作家。1978年,张洁以短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且一鸣惊人,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发表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沉重的翅膀》、《祖母绿》、《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无字》等一系列很有影响的作品。特别是她80年代创作的《方舟》被称为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真正起点。2000年左右发表的长篇小说《无字》被认为是张洁的创作风格的另类极致。张洁的作品,以尖锐的思想探索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
-
迁移过程中的身份重塑—析亨利·汉德尔·理查森的《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三部曲
-
作者:
李玲玲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
身份
迁移经历
亨利·汉德尔·理查森
玛丽·麦昂尼
-
描述:
亨利·汉德尔·理查森(1870-1946)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她通过鲜活的人物塑造与深刻的心理描写极大丰富了澳大利亚文学传统。在她的代表作《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1930)出版后,她还获得了193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是由《幸福的澳大利亚》(1917)、《回家》(1925)、《最后的归宿》(1929)三部作品组成的三部曲。目前对《理查德·麦昂尼的命运》这部作品的研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批评家们大多聚焦于男性主人公—理查德·麦昂尼却忽视了对女性主人公—玛丽·麦昂尼的研究。
-
论吉本芭娜娜创作的后现代性
-
作者:
仲明明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后现代
吉本芭娜娜
-
描述:
吉本芭娜娜是日本当红女作家,与村上春树在日本文坛分别享有天后与天皇的美称。吉本芭娜娜的小说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形成了“芭娜娜现象”。吉本芭娜娜小说表现人们享受后现代社会高科技带来的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带来自我迷失、情感失落、迷惘无助等精神困惑;吉本芭娜娜描述了受伤的心灵如何被治愈,又如何走出精神的困境,重新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生活的过程。本论文由绪论、结语和主体部分的三章组成,阐释吉本芭娜娜小说创作的后现代性。绪论部分介绍吉本芭娜娜的生平和创作基本情况,以及吉本芭娜娜的研究现状。第一章从分析小说主人公自我迷失的
-
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经典改写小说
-
作者:
陈君贤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珀涅罗珀记》
颠覆
“葛特鲁的反驳”
“蓝胡子的蛋”
重写
-
描述: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享誉世界的小说家﹑诗人和散文家。作为多项国内和国际文学奖项的获得者,她的艺术才华和明晰风格受到了读者和评论家的极高赞誉。她的大多数作品被译成了多国语言并成为了畅销书,她的许多作品也成为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经典在各国文学和文化中所体现的重大意义和代表性是深远和无法磨灭的。近年来,经典的解构和建构已经成为文学界的一大热点,原因在于大批知名作家从各种不多的角度加入到重写经典的行列中。他们使用经典强大的影响力和文化底蕴,用颠覆的手段建构自己全新的文本,在全新的语境下传达全新的信息
-
论张贤亮小说的性别意识
-
作者:
殷宏霞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身份
写作策略
女性气质
男性气质
-
描述:
张贤亮是“新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他和他的作品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学术界对于张贤亮小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也有一些缺陷,如在看待“性描写”的问题上,大多数评论者忽视了思考张贤亮作品中的性于男人和性于女人的意义是否存在不同?这种不同又是怎样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大业联系在一起的?针对张贤亮小说研究中存在的忽略性别意识的研究取向,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研究张贤亮小说,本论文试从“性别”这一全新的阅读视角出发,以张贤亮的小说文本作为研究的依据,来探讨他的作品的性别意识问题以及作品所渗透的男权意识。
-
男装品牌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秦旺锋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
男装
男性形象
刻板化
多元化
-
描述:
广告的目的是与消费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说服,促销产品,进而建立品牌形象。广告中的人物符号是广告中最具有形象吸引力的传播符号,人物符号的设计对广告宣传有巨大的作用,它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符号更具有平易性和亲和力。当今学术界对广告人物形象的分析多集中于“女性形象”,而对男性形象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运用符号学的方法,对我国男装广告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从而对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做一番探讨。论文在对消费文化、符号消费和广告诉求等理论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出发,结合符号意义的分析方法,探讨分析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