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20 条
-
种族、性别与身份认同
-
作者:
唐红梅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沃克
种族
文学研究
性别
-
描述:
本论文以美国当代黑人女性作家艾丽丝·沃克和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希望围绕两位作家作品中黑人女性形象的身份认同,来积极阐释她们作品中的黑人女性主体意识。本论文采用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立场,结合后经典叙事学理论,以时间和空间为轴线,分析了两位作家笔... >> 详细
-
从彰显到渐隐
-
作者:
常彬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文学
文学评论
文学史
-
描述:
百年中国女性文学,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改朝换代的政治时代,也经历了军阀混战、农民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战争风云,更经历了数次主流意识形态更迭对文学的规训整合。晚清以来由男性先驱者发起的维新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由此掀起的妇女解放思潮带来的女性... >> 详细
-
韩国鸡仔文学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
作者:
高允娥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接近
韩国鸡仔文学
鸡仔文学
使用与满足
消费社会
后女性主义
-
描述:
在全球化(globalization)语境中,随着国际接轨的程度越来越深,新型社会群体也不断涌现。目前在中国社会里,20到30岁的年轻女性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组成部分。她们往往是最能消费文学的群体之一,因而一些女性写给女性看的文学形式悄然兴起,渐渐引起大众的关注,就是鸡仔文学。在韩国国内“Chick- Lit”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新世纪的2000年,在很短时间内形成了“韩国式鸡仔文学”,一直受到广泛的欢迎,获得了商业成功。从2003年以可爱淘的作品为代表的韩国流行小说风靡中国出版市场以后,针对年轻女性读者
-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娜拉形象
-
作者:
彭恬静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娜拉”形象
女性出走
中国现代文学
个性解放
-
描述: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封闭的国门逐渐向世界开启,出现了大量的“新时代女性”和“新青年”。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笔下的娜拉形象进入了国人的视野,一度成为无数现代中国女性的精神榜样。此后出现了许多和易卜生一样关注女性命运和社会地位的作家,他们也拿起了手中的笔,塑造了更多的“娜拉”,这些“娜拉”形象不同,性格各异,现代作家们通过讲述“娜拉”们的生命冒险和精神流浪,深刻表达中国现代女性的抗争。论文通过对一些作品的分析,以及这些作品对中国娜拉形象出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的描写叙述,分析探讨了“娜拉”形象在中国发生
-
施蜇存小说的解读
-
作者:
周睿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怨恨心理
解读
语言艺术风格
施蛰存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马克斯·舍勒对怨恨心理的深入分析与理论总结,通过梳理施蛰存的六个小说集,详细论述了贯穿施蛰存早中晚期小说创作的心理逻辑,确定怨恨心理乃是施蛰存小说创作的心理根基,是其小说获得独特审美效果的根源所在。另外,本文还吸收了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成果,在分析了三十年代女性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解析归纳出施蛰存小说的四种女性形象,并由此透析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性观察视野。在论述施蛰存小说的语言艺术风格方面,本文进一步指出现代叙事艺术与个人主体话语崛起的深层原因,并结合西方文体学与中国古典文学
-
从“错位”归于“契合”-辩析“庐隐的停滞”观
-
作者:
邓淑容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性别话语
停滞
庐隐
主流话语
-
描述:
庐隐是五四时期颇负盛名的女作家,著作颇丰。然而由于其实英年早逝,加上作品与后来的左翼文学有所参差,文学史上的庐隐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位被边缘化的久于沉寂的作家才得以浮出历史地表得到关注,而她那独具一格的女性抒写也得以受到重估。但遗憾的是,学者又多以“庐隐的悲哀”“ 庐隐的停滞”对其进行定位。笔者认为,对“庐隐的停滞”这一评价是有失偏颇的。结合历史现实,通观庐隐十多年的创作生涯,所谓的“停滞”里蕴藏着作者对于时代生活尤其是“五四”知识女性命运的独到见解和深刻认识,“停滞”是女性主
-
库布里克电影艺术论
-
作者:
陈华丽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
风格
女性形象
异化
-
描述:
本文论述了世界最富盛誉的美国导演库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导演艺术,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从社会文化角度来分析库布里克的电影景观??人的异化;第二章从电影叙事角度对库布里克的叙事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他的个人叙述方式;第三章从电影艺术学角度对库布里克的多变的电影风格进行分析;第四章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其片中的女性形象和库布里克的女性意识进行分析和批评。
-
上海地区明墓的性别涵蕴
-
作者:
张素菡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海明墓
性别考古学
-
描述:
性别考古学理论作为后过程主义考古学思潮之一,其初衷即是通过女性视角,为考古学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来思考我们对于的社会生活可以做些什么和了解什么。起初主要体现在对行业中妇女地位边缘化的政治诉求,以及对原有的考古材料阐释中存在的“男性中心论”的批判。在随后的发展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性别只是一个包含了不同族群、等级和年龄成员的集合。对历史上女性的研究不仅应该按照不同族群、等级和年龄集团的区分来对待,对性别的敏锐意识也应当同样施加在族群、等级和年龄上。从考古学发端至上世纪90年代,中国考古学的性别研究都在马克思主义考
-
巴金小说《家》地方戏曲改编研究
-
作者:
李蕴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戏曲
改编
地域特色
家
女性角色
-
描述:
戏曲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是一个重要的文艺现象。巴金的《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影响深远的长篇小说,在进入21世纪之际,沪剧、越剧、川剧等地方戏曲扎堆式地选择《家》作为改编对象,这既有地方戏曲面临转型的内因,也有巴金诞辰100周年、政府大力扶持等外部推动因素。同一时期出现的沪剧《瑞珏》、川剧《鸣凤》、越剧《家》等改编版本中,不约而同地把原著中处于配角地位的女性(瑞珏、梅芬、鸣凤)改编成为戏曲舞台的主角,从原著中依附于男性的沉默者、无言者的角色解脱出来,重新塑造自身的女性形象,更贴近于新时期追求独立平等沟
-
阿涅斯•瓦尔达电影作品研究
-
作者:
申艺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涅斯•瓦尔达
美学风格
电影书写
-
描述:
法国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被誉为“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祖母”。在其近五十年的电影生涯中,她始终坚持“电影书写”的主张,创作了近五十部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本文尝试运用导演研究的方法,从瓦尔达作品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