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出走】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女性出走”主题的中国原型及其置换变形
-
作者:
赵婧迪
来源:
安顺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置换变形
中国文学
女性出走
原型
-
描述:
从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视域来看,“嫦娥奔月”作为“女性出走”主题的神话原型在中国古代置换变形为以“兰芝出走”为典型的带有行孝守贞、重情重德的主题特征的女性形象。至“五四”时期,再度置换为以“子君出走”为典型的昭显女性独立人格意识萌芽的女性形象。“女性出走”主题神话原型在中国文学进程中的一系列置换变形为我们在当今时代重新认识、思考女性的社会身份、生存命运提供了独特视角。
-
男权社会中女性自身的抉择与出路:莎菲与子君的形象比较
-
作者:
秦晓朋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运动
女性出走
五四文学革命
回归男权社会
-
描述:
鲁迅先生的<伤逝>与丁玲女士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分别塑造了子君与莎菲两个在五四文学革命之后,资本主义自由思想传播过程中,追求个性自由、婚姻自由的两个新女性的形象.本文从创作的社会背景、作品的创作者以及原文的解读等三个方面对两个文学形象进行比较分析,解读特定时代下人物的悲剧命运.
-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娜拉形象
-
作者:
彭恬静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娜拉”形象
女性出走
中国现代文学
个性解放
-
描述: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封闭的国门逐渐向世界开启,出现了大量的“新时代女性”和“新青年”。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笔下的娜拉形象进入了国人的视野,一度成为无数现代中国女性的精神榜样。此后出现了许多和易卜生一样关注女性命运和社会地位的作家,他们也拿起了手中的笔,塑造了更多的“娜拉”,这些“娜拉”形象不同,性格各异,现代作家们通过讲述“娜拉”们的生命冒险和精神流浪,深刻表达中国现代女性的抗争。论文通过对一些作品的分析,以及这些作品对中国娜拉形象出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的描写叙述,分析探讨了“娜拉”形象在中国发生